应用乳管镜检查乳头血性溢液在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意义

2013-01-31 20:21康玉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溢液血性乳头状

康玉涛

应用乳管镜检查乳头血性溢液在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意义

康玉涛

目的 探讨乳管镜诊断乳头血性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0~2013年收治的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 患者均表现为血性溢液, 应用乳管镜对其检查, 同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镜诊断乳头血性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40例。阳性率为95.2%。其中2例为乳腺增生误诊为乳头状瘤。结论 乳管镜检查伴有乳头血性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 阳性率高, 可在乳管镜下进行定位活检,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镜;乳头血性溢液

乳头溢液是因为乳腺大导管受到病因侵犯, 导致病变部分产生分泌物或继发炎症、糜烂、坏死或出血等病理产物分泌。乳头血性溢液多为病理性表现, 常见于导管扩张症、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囊性增生症、乳头状瘤、乳房恶性肿瘤[1]。本组研究探讨乳管镜诊断乳头血性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 现汇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2013年收治的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3~53岁,平均年龄(43.3±2.1)岁, 均为血性溢液。其中单乳单孔溢液21例;单乳双孔溢液18例;双乳单孔溢液3例。局部皮肤改变者1例, 伴有疼痛的11例,溢液伴乳晕区触及肿块3例。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Scholly公司制造的Flexiline系列纤维导管镜, 乳管扩张器, 纤维乳管内窥镜。3CCD三晶片摄像仪、180W氙气光源、高分辨监视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1.2.2 方法 乳管内镜和扩张探条等器械用过氧化氢低温灭菌。患者取平卧位, 患乳常规碘伏消毒。探查溢液乳管, 应用金霉素眼膏对泪管探条进行局部涂抹后扩张乳管, 扩张至6号探条后注入1%丁卡因扩张导管, 扩张程度为乳管镜可以探入, 然后将乳管镜置入, 显示屏下观察乳管状况。发现病灶后, 采集静态及动态图像, 并对图像进行分析诊断。检查结束取出乳管镜, 冲洗液排除, 乳头涂金霉素眼膏。检查完后1 d内不可以水洗患处, 以防感染。

2 结果

观察乳管内I级导管至Ⅳ、V级导管, 观察导管的管壁是否存在异常的增生性病变。观察病变的性状、大小、形状、颜色、数量。肿瘤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 多呈团状, 瘤细胞增大, 细胞可呈腺腔样排列, 着色深浅不一, 具有典型腺上皮细胞形态特点。本组42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瘤, 乳管镜诊断乳头血性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40例。阳性率为95.2%。其中2例为乳腺增生误诊为乳头状瘤。

3 讨论

乳头溢液为临床常见疾病, 出现血性溢液, 则需警惕严重乳腺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绝经后妇女, 出现单一乳管溢血, 或者在血性溢液同时伴有肿物者,则需考虑为乳头状瘤或其它恶性疾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 是导致患者出现乳头血性溢液的常见病因[2]。乳头状瘤因体积较小, 且乳头状瘤内含丰富的薄壁血管, 是导管内相关性乳腺疾病中较难正确诊断的疾病。临床体检时多无法触及发现肿块状物, 应用超声检查诊断率阳性率较低, 且无法观察患者内部的病变情况;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因多表现为单发性肿瘤, 而且质脆易脱落, 临床应用常规方法检查无特异性, 临床检出率低易出现误诊。在患者出现血性乳头溢液后, 而又无法触及肿块者, 过去常规方法常应用导管造影、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腺彩超、乳腺钼靶或钝探针插入溢液导管标记等方法进行诊断, 这些方法敏感性差, 阳性率低, 不能直接观察病变乳管情况。同时因病灶微小, 常规检查方法无法准确进行定位, 往往采取美蓝注入溢液乳管染色而确定病灶部位。这种方法导致手术范围大, 术中需切除大量组织, 手术严重影响乳房外形,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且这种方法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乳管镜辅助乳腺导管内进行诊断及治疗, 目前广泛应用于乳头状瘤的治疗之中。应有乳管镜下检查, 可以准确定位乳头瘤的病灶, 具有准确定位的优势, 且检查过程中损伤小[3];治疗时可以有效缩小病灶的切除范围, 准确定位准确地将病灶切除。控制切除范围, 切除组织容量少, 便于术后病理检查,同时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乳房外形, 有效提高临床的诊断率[4]。本组研究采用乳管镜检查诊断和乳管镜直视下定位, 检查中可以有效定位病灶, 准确可靠, 切除范围小, 同时提高诊断率, 有利于患者后期的治疗。

本组研究认为乳管镜在诊治血性乳头溢液类疾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可以在临床上作为乳头状瘤的首选检查和治疗手段。但本组研究也发现乳管镜长度、直径、顺应性等特性, 使其不能直接达到乳管末梢, 只能对导管内的病情进行检查分析, 对导管外的则无法有效体现。因此本组研究认为, 乳管镜应与钼靶摄片、CT、B超、MRI等常规检查联合进行检查, 以提高乳头肿瘤的临床诊断率。

[1]雷玉涛, 赵红梅, 曹威, 等.乳管镜辅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4):348-349.

[2]陈琦凡, 李霄阳, 陈雪梅, 等.乳管镜辅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微创手术患者认知干预的研究.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8(1):112-113.

[3]吴涛, 李怡, 何显力, 等.乳管镜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研究.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6): 1173-1174.

[4]王方红.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1,8(18):134-135.

R156.3

B

1674-9308(2013)03-004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3.026

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溢液血性乳头状
乳头溢液啥情况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血性中国兵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绝经后乳头溢液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