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亥革命时期女权运动的特点

2013-02-15 05:56陈双春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群英平权女权

陈双春

(铜陵县第一中学,安徽 铜陵 244000)

争自由、 要女权运动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一场以妇女为主体的颇有声势的谋求自身解放运动。 争自由、复女权,根本上是争取男女平等,或曰男女平权,这是近代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妇女争自由、 复女权的主题。 正像时人所说:“今日女子所目而染,口而祝,心而醉,梦而求者,非曰自由,则曰平等哉。 夫自由云何? 无压制之主义也。 平等曰何? 无偏重主义也。 ”也有的说:“吾人所求者为自由, 而不平等则自由二字无意味,故求平等。 ”有的则以鼓动人心的语言写道:“起—起—起,我女界当树独立之帜,而争平等之幸福也。 兴—兴—兴,我女界当撞自由之钟,而扫历史之秽史也。 ”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争自由、复女权斗争,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争自由、复女权,首要谋求国家独立和昌盛

一个名叫铸任的女子在一首《书愤》诗中,愤然写道:“束缚束缚不自由,坐看陆沉此神州。欲扬爝火煎洪水,抵死争之死乃休。”杜有秋在《男女平权足以救国论》一文中,鲜明提出男女平权为“救国之良策,兴国之根本”,从“救国”的高度申论男女平权的重要。著名“巾帼英雄”秋瑾,在《勉女权歌》里唱出了妇女“爱自由”更要“恢复江山”的共同心声。歌词写道:“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人后? 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 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在弹词《精卫石》中,秋瑾还写道:“扫尽胡氛安社稷,由来男女要平权。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须一例担。 ”号召“四万万男女无分彼此”,“同心协力”,为推翻清王朝共同战斗。莫雄飞不仅勉励妇女人人以法国的女革命家贞德为榜样,“为国舍身,撞独立之警钟,张自由之旗鼓”,还为祖国的独立和妇女的解放热情欢呼:“姊妹乎,姊妹乎,其二十世纪中华之主人翁乎?吾将仰首伸眉,登昆仑山而大呼曰:中华万岁!二万万同胞姊妹万岁!”诸如救国图亡,“女子岂甘人后”;“天下兴亡, 匹妇亦有责”;“不尽义务,焉得权利”等等,更屡见于先进妇女的演说和文章中。所有这些,说明先进妇女一开始就把争取自身解放同谋求国家民族独立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争自由、复女权,目的是成为一个新“国民”,或曰造成一个“新女界”

通观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所办期刊, 特别是辛亥革命前的期刊,“女国民”、“新女界”以及“女中华”、“新女性”、“女子世界”等新名词,赫然在目。 这些新名词,既反映了当时先进妇女的理想和追求,也记录了她们争自由、复女权的实在目的。 所谓“女国民”、“新女界”等,概括她们的话说,就是敢于冲决网罗,勇于接受“新文明”,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名副其实的“国民一份子”。 创办《中国新女界杂志》的燕斌,在《社章录要》中就明确宣布,本杂志主义五条:(1)发明关于女界最新学说;(2)输入各国女界新文明;(3)提倡道德,鼓吹教育;(4)破旧沉迷,开新社会;(5)结合感情,表彰幽遗。 这五条,所要达到的就是建设一个“新女界”。

三、争自由、复女权,通过自身努力而非坐等“施舍”去实现,主要靠妇女而非完全依赖男子

先进妇女号召女界起而争自由、复女权,认为去掉“依赖性”,树立自立、自主、自强“三自”信念尤关重要。 有的论述说:兴女学、复女权,若不身体力行,而寄希望于男子提倡,“无论彼男子无暇专此也,就其暇焉,恐仍为便于男子之学而已,仍为便于男子之女权而已,未必为女子设身也;就其能设身焉,不能自谋其学与权之女子,能受彼明达男子之教乎?借曰能之,则与其使彼受明达男子之教,毋宁得明达女子自教之矣。”这种说法固不全面,但强调女子“自谋”,而不完全“委之男子”是正确的,也是积极的。有的告诫说:“不尽义务,即有权利,亦他人与我之权利,非吾辈自争之权利也”。“故吾辈即欲之争,须先争尽我辈之义务,则权利自平矣。倘执迷而徒知男女不平之不应,不思如何可以平之,虽日久愤恨痛哭,岂有分毫之益于女界哉? ”也有的说:“朝闻倡平权,视其人则曰伟丈夫,夕闻言平权,问其人则曰非巾帼。噫!彼日创导,而我惟袖手;我愈袖手,而彼益布告。此男子之爱情欤?此与女子果有利欤?”说法虽有不同,意思却是一个,就是强调女权要靠女界自己争权,而不要一味依赖男子,更不要“自叹不如”,坐等男子的“赐予”。 有的则公开号召以革命手段夺得,说:“权也者乃夺得也,非让与也。 ”若由男子“代谋”或“让与”,“其与不流血,不颠覆而希翼政府之平和立宪也何以异”? 同时认为,要夺得权利,必先具备“资格”;唯具备“资格”,才能“保护享受于永久”。 所谓“资格”,就是“由学问竞争进而为权利竞争”,也就是要有竞争的思想和行动。

实际上,兴女学,办实业,乃至投身反清革命,进而要求女子参政权, 要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一幕接一幕,一浪高一浪,正是这一认识的具体实践和深化。

对争自由、复女权,既抱定决心,也充满了无比信心。

被誉为“一代女魂”的唐群英于辛亥革命胜利后发起组织“女子参政同盟会”,率领女界要求参政权。该会一经成立,即宣布“当挟雷霆万钧之力以趋之,苟有障碍吾党之进行者,即吾党之公敌,吾党当共图之”! 当要求请愿累遭参议院拒绝后,唐群英毫不气馁,勉励会员团结一致,“一次争不到手,二次再争;二次争不到手,三次四次,以至无量数次,不达目的是万万不能止的”。 她庄重发誓:“身可杀,此心不可死;头可断,此权不可亡。 ”甚而表示:倘参议院依然拒绝女界要求,“将修我戈矛,整我甲兵,凭我一腔血与诸男子相见”。时同盟会联合其他政团改组为国民党,在纲领中取消了“男女平等”条文,唐群英团结女同盟会员起而抗争,表示对此改组“绝不承认”,甚至盛怒之下动手打了宋教仁一个耳光。 唐群英率领女界要求参政权虽未达目的,却震动颇大,一时成为全国舆论议论的中心。诸如“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立,毋宁亡”,“女权不复,毋宁亡”,更成为先进妇女战斗的旗帜,一方面表达了女界争自由、复女权的决心,一方面也是坚信“自由之花”终在神州大地大放光彩心境的真实表露。

这些特点, 集中表现了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革命性和主动精神。 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群英平权女权
山东最受欢迎酒店群英榜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这样的“女权”
2009,新武器群英荟
“比例尺(一)”导学案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
体坛“群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