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土陶艺术的现代应用研究

2013-03-09 03:31刘申亭LIUShenting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Weifa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62700ShouguangShandong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土陶特色艺术

刘申亭 LIU Shenting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62700 Shou guang,Shandong)

传统土陶艺术的现代应用研究

刘申亭 LIU Shenting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62700 Shou guang,Shandong)

民间土陶艺术作为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形态,在工业文明进程加速的今天,面临衰退和消亡的困境。民间土陶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是华夏民族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数万年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文化价值极其珍贵。通过对中国民间土陶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创新定位,在土陶工艺品、环境装置等方面进行适度的产业开发应用,能引起社会各界以及政府部门对民间土陶艺术这一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新认识,获得大范围的认同,共同传承延续民间土陶艺术,这对繁荣发展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及带动示范作用。

土陶艺术;产业定位;应用研究;文化传承

一、传统土陶艺术的社会现状

中国传统土陶艺术作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国劳动人民累积千年造物智慧的结晶。作为陶瓷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本身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土陶的历史文脉、形制特点、手工技艺、装饰要素、烧成形式等核心内容也是民间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土陶这种生活实用器皿,在农耕文明时期一直作为重要工具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土陶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正逐渐失去其自身的实用功能而退出人们的视野。那些在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土陶日用器皿,正逐渐被不锈钢、瓷器和铁容器所取代。“纵观民间土陶的发展,从其发生到发展都是以实用为其特征,民间美术不是一种纯粹形态的审美创造或艺术创造,其创造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实用功能是民间土陶赖以生存的本质,一旦功能丧失,民间土陶将变得岌岌可危。”[1]

山东寿光柴庄土陶烧制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600多年。除和泥、拖运等制作环节机械化之外,土陶烧制至今延续了“老祖宗”的大部分土法工艺。柴庄土陶造型独特美观,质地细腻致密,极具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柴庄土陶的鼎盛时期,柴庄近600户人家,就有300多家从事土陶制作。土陶产品畅销乡里,甚至被推广至潍坊、滨州等地区,而大受消费者欢迎。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不锈钢产品、陶瓷用具逐渐取代了土陶制品,柴庄土陶作为一度曾是物美价廉的生活器具,开始慢慢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并显现出衰退且萎靡不振的迹象,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今,柴庄大多数土陶作坊主要生产花盆,个别作坊还能生产仿古的建筑材料,产品大约有300种。随着村中制陶手工艺人的逐渐老去,土陶制作在年轻人看来既脏又累,收入还低。年轻一辈不愿意再从事这一行业,土陶制作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柴庄土陶在手工艺传承发展和土陶产品转型创新上都需要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见图1)。

图1 土陶工艺①

同柴庄土陶相同境遇的还有不少,如山东伏里土陶、四川成都桂花土陶、新疆喀什土陶、云南香格里拉尼西土陶等同样面临着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怎样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即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传统的土陶艺术如何适应变化而能够长足发展的紧迫问题。

二、传统土陶艺术的产业定位

相对物质贫乏年代单纯追求土陶用品的物质性、功能性需求,现代社会人民大众的需求则发生了显明的变化。“由于对消费者来说,一件产品不仅仅是被理解为可用的物品,还常常被理解成表达个性以及渗透这个时代的新技术、新文化、新艺术、新观念的一种信息整体,这是一种被物化了的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观念。因此,现代人对产品的选择,似乎更把那些适合某种生活的需求放在第一位。”[2]这便是发生变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自古以来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土陶器,在科技日益发达、精美器皿不断丰富的当下,实用功能逐渐丧失,而以实用功能为主的土陶形制特点因为缺乏一定的审美情趣便成了遭受淘汰的理由。经济社会下文化创意产业已然成了一支重要的市场力量,土陶艺术文化底蕴深厚,如果纳入文化创意产业之中谋求其发展,让古老的土陶艺术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创造生活魅力,服务群众文化需求,增加区域产业特色,这应该是符合创意产业的实质,也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的,只有这样,就可以使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发展,让古老的历史文化面对未来有着更好的延续(见图2)。

图2 土陶工艺品②

土陶艺术作为曾经的日用器皿,在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转化为文化产品,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新定位。只有结合时代特色、区域特色、民族特色,进行土陶产品的现代化设计,用陶塑语言注入人文情感,用文化内涵迎合消费者的情感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适应市场需求,力求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完美结合,进行土陶艺术在工艺品土陶、环境景观雕塑土陶、特色建筑用品土陶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才能够实现土陶艺术的全新蜕变。

三、传统土陶艺术的应用研究

1.工艺品土陶应用

土陶艺术同其它民族民间工艺一样,是某一地域、某一民族人文追求和精神风貌的直接反映。表达了特定区域、特定民族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生产经验、社会认知、理想信念,所以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域生活各异,特色鲜明。特色是产品的灵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土陶工艺产品,鲜活生动,文化内涵丰富。对于外地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全新文化的传播和认知。对于本地消费者而言,则是对历史文化的尊崇、认可和提升。

开发土陶工艺品,首先要挖掘区域内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塑造民族区域特色,把当地的民俗风貌、地域特色用土陶语言艺术生动的加以表现,展现土陶的多样性艺术特征,以迎合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就能够进一步开发扩大土陶工艺品的消费市场(见图3)。

如所周知,泰山历史文化深邃博大,底蕴厚重。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出大汶口文化、水浒忠义文化等多元特色文化。泰安市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扩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以不同表现创意手法为途径的文化产品系列,如孔子行教像系列、孔子高档礼品系列和108将系列等,逐渐在市场上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3 土陶工艺品③

日常生活用品经过陶塑语言向区域特色工艺品转化,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化以突出艺术个性,成为向人们传达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新艺术、新观念的艺术欣赏品。其本身的价值维度将从单一性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人们在欣赏土陶工艺品时,不但能够得到审美的愉悦,而且也可以得到人文精神、心理感受层面的享受及满足。土陶工艺产品在物质生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的前提下,创新开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山东泗水拥有6 000多年的制陶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土陶之乡”。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制陶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长期以来,陶器烧造只限于日用品,售价便宜,当地陶工也因为收益低而逐渐放弃,悠久的土陶文化处境尴尬,也有可能即将消逝(见图4)。

图4 大汶口文化中的陶鬶④

土陶之乡的泗水为再现当年的文化特色,出台了一系列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先后成立并发展了儒陶、鲁柘砚、鲁陶等一批制陶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引进设计人才,设计产品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一批批被赋予儒学文化色彩的纪念品、现代工艺品等纷纷面世。另外一些企业还积极与高等院校、外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前沿工艺运用于土陶的设计制作和产业经营,向高、精、难与个性化定制装饰品方向发展,陶制的高档、精致、典雅的装饰品,使柘沟土陶重新焕发出了青春。

现在,泗水县陶土加工企业、工艺土陶制作企业发展到20多家,生产陶业产品60余种,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到了1.1亿元人民币。

2 .环境艺术土陶应用

环境艺术是大众的艺术,公共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土陶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环境艺术装饰产品,极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效果。黏土作为土陶的制作原料,取自乡村田野,具有天然的淳朴性,肌理美感,其表现力独特丰富,能和周围环境达到最自然的吻合。土陶艺术品经过高温烧制之后,不退色且抗腐蚀、耐磨损、强度高、持久、防火,材质天然,无污染,适宜于环境艺术设计。土陶艺术介入环境艺术,充分体现了泥、釉、火的内在美感价值,也是其独一无二的审美特性。其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其它环境艺术媒介所无法达到的。

有着深厚传统文脉的土陶艺术,是民间手工艺的一个重要品类。“民艺在手工艺中占了最大的比重,大部分的手工艺就是由等级较低的器物构成的,是国民生活的最好反映。从这样的角度来表达文化成果的意义是深远的。民众的生活是活泼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绕着民众生活的工艺也应该是活跃的,国民的全部文化能够在这里最方便的观察到。……要满足丰富多彩的民众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品目,从种类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民艺的宽广领域。”[3]因此土陶艺术介入环境艺术,在建筑陶与壁画、户外陶雕塑与陶艺装置、园林景观陶等方面的应用,就非常自然和必要:一方面古老的土陶工艺在新领域得到更广泛的拓展应用,使古老的制陶工艺得以延续传承和创新,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同时也创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这种主动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土陶工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反映了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观念的嬗变。使艺术走近生活,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让普通大众成为艺术的主体,使普通的民众成为艺术的起点和终点,在欣赏土陶环境艺术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见图5)。

图5 土陶装置艺术⑤

2008年,荷兰艺术家巴斯汀尼·克莱姆受荷兰海牙政府建筑署建筑事务所委托制作的《名人堂雕塑》,是运用陶艺手法制作的户外环境雕塑作品。作品制作得到了阿姆斯特丹的赫里特特维德美术学院的两名学生助手的协助,奈梅市附近的洛恩村马斯贝格监狱60名12~18岁年龄组的在押少年犯也参与了制作,作品被安装在马斯贝格监狱新牢房的草坪上,目的是藉通过参与艺术创作以净化少年犯的灵魂,达到改造的目的,充分实现了艺术与人的交互作用,体现了环境陶艺作品的公共互动性[4]。

陶艺壁画也是环境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土陶传统工艺质朴简洁的艺术特点在陶艺壁画中的应用,既美化了建筑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又体现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和艺术个性。承载着土陶传统工艺的壁画,“它还具备了特殊的社会文化属性——作品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满足社会公众或某一社会群体的审美要求,承载着包括民族、民俗和时代文化取向等具有社会文化公益性目的的职能” ,这是毋庸置疑的结论。

中国艺术家张燕根2007年创作的环境陶艺浮雕《源》,就是用粗陶、化妆土为基本材料,制作工艺沿袭了传统的模制方法,并且翻制了装饰元素,进行煅烧而成——作品现安置于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广场。土陶工艺壁画与周围喷泉、草坪、树木相互映衬,庄重自然。

四、传统土陶艺术的文化传承

1.土陶应用发展要重视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时代,利益的追求至高无上。在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土陶艺术的开发应用,如果一味追求经济目标,忽视其丰富文化内涵的传承发展,就会失去艺术品质,毁掉土陶艺术的品牌形象。所以在创意产业视域下发展土陶艺术应用产品,就要立足区域特色,深挖文化内涵,创新艺术表现,适应产业发展。

2.土陶应用发展要体现文化特色

土陶艺术质朴浑厚,特色鲜明,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土陶艺术的现代应用发展,离不开根植千年的乡村环境,离不开乡村土陶艺人的参与。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土陶艺术凭借自身的乡土特色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组织“土陶特色村”, 打造土陶创意园区、陶文化产业园,建立陶博物馆、陶工艺品展销中心,创建陶艺村、陶工艺品一条街等形式,推销地域特色鲜明的土陶工艺产品,形成市场,带动产业。还可以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建立陶创意体验馆,让外地游客亲手触摸到旋转的泥胚,亲身体会到土陶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接触这个富有艺术气息的产业,其行为本身就是对土陶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是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3.土陶应用发展要重视地方高校的积极作用

土陶艺术等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年青一代的积极参与。地方高校是当地文化建设的聚集地,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各类专业人才。高校积极参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创新应用实践,开设民间艺术课程,可以打造传承创新民间艺术的最佳平台。通过相关课程讲授,或民间手工艺人示范等方式,引导青年一代了解、掌握并使之喜爱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民间手工艺和现代知识相结合的设计者,自觉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再者,高校人才济济,学术气氛浓厚,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创新研究往往更有办法更富新意。新观点、新创意的提出,将会大大丰富土陶艺术等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实践与艺术创造,就能更大范围的传播民间艺术,更好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

注释

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f29ae0100fmxj. html.

② 制作者赵丽.

③ 制作者赵丽,范鲁璇.

④ http://www.findart.com.cn.

⑤ 艺术家吴建福创作的“瓷意生活”装置艺术;王长鼎摄影.

[1]何毅华,王崇东.成都桂花民间土陶发展与创新探讨[J].中国陶瓷,2011(5):78.

[2]方李莉.新工艺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54

[3]柳宗悦.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9.

[4]张玉山.环境陶艺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10-12.

参考文献

[1]周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中国农学通报,2009(24):398-402.

[2]徐丽丽.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渗透[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46-53.

[3]刘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322-335.

[4]周长积,周雅,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6):603-606.

[5]黄清.试论再生建筑的生态价值:一种传播生态理念的城市景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6):195-201.

Moder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Soil Pottery Art

As a time-honored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form in China, soil pottery art is facing a dilemma of recession and extinction in today's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 form of folk earthenware is the accumulation of both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during ten thousand years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It has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tremely precious cultural values. By inheriting, developing, innovating and orientating Chinese folk earthenware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points out possi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soil pottery artwork and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which may lead to the re-appreciation of folk earthenware, the histori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governments, so that they can help obtain the ident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develop folk earthenware together. It signif i es and demonstrates the research importance of prosper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folk earthenware craft.

soil pottery art;industrial orientation;application research;cultural heritage

J023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3.05.008(0036-05)

2013-08-28

刘申亭,潍坊科技学院美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土陶特色艺术
湘西土陶创新发展探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陶产品设计与创新
——评《农村艺术性民间工艺》
土陶记忆
中医的特色
纸的艺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渝东南土陶馆建设的构想与旅游开发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