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2013-03-10 04:59律丁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抗菌素合并症内科

律丁丁

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律丁丁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本院心血管内科62例感染患者(观察组)及62例非感染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率7%左右, 而本院平均感染率仅为4.5%左右;根据感染部位所统计的结果为:观察组患者中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7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下呼吸道感染29例;两组患者心功能、合并症、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抗菌素应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点保护有合并症患者, 严格遵循侵入性操作的各项要求, 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做好药敏检查,可有效控制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心血管内科;感染原因;治疗方法

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一般年纪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大多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患者的共同点为心排出量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造成器官或组织的供血不足、水电解质紊乱及缺氧, 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 易发生感染[1]。感染是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可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本文就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内科6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感染的发生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观察组62例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医院感染的判定标准, 其中男39例, 女23例, 年龄65~87岁, 平均年龄74.1岁, 病程为8个月~1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龄63~81岁, 平均年龄71.4岁, 病程为10个月~9年;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运用回顾调查法, 筛选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合并症(前列腺肥大、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侵袭性操作(鼻饲、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深静脉插管等)、住院时间、预防应用抗菌素等方面的差异,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 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62例感染患者根据感染部位所统计的结果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62例感染患者根据感染部位所统计的结果

由表1可见:本组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最多者为下呼吸道感染, 占发生感染患者总数的46.7%。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合并症、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抗菌素应用方面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合并症、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抗菌素应用比较(例, d)

由表2可见对照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者21例, (Ⅲ~Ⅳ)级者41例, 有合并症者35例, 侵袭性操作者27例, 住院时间为(25±1.6)d, 预防使用抗菌素者35例, 观察组分别为9例, 53例, 13例, 11 例, (13.5±0.9)d, 17例, 两组相比差异明显, P<0.05,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与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合并症、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预防应用抗菌素密切相关。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一种较常见、多发于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并发症, 该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感染与患者的心功能、合并症、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应用抗生素及抑酸剂等多种因素有相关,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重在预防, 特别是老龄、长时间住院患者,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2]。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空气及地面, 适当的控制陪护及探视人员的流动, 以有效切断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扣背以促进排痰, 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留置导尿管患者要定时更换尿管、尿袋, 未留置导尿管易感患者, 要保持外阴的卫生清洁, 必要时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及盆底肌群锻炼, 以预防泌尿系统上行性感染[3];临床一些侵入性操作(如鼻饲、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深静脉插管等)会导致患者的皮肤或黏膜屏障受到损伤, 使病原微生物有机会侵入, 造成感染, 所以, 临床实施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准确地掌握其适应证, 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规范, 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及用品, 操作后要注重护理;应重点保护和监控有合并症的血管内科患者, 必要时应用提高免疫的药物, 以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 注意控制血糖, 做好保暖工作;长时间住院的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 所以, 在患者满足出院条件时应及时的安排患者出院, 以降低感染发生几率[4]。

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难免会出现感染情况,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更需要全面提高,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改善患者基础疾病的状况, 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在配制药品时, 要严格的复核和检查, 尽量让第二个在场人员复核签字, 严禁多药减药行为的发生, 对于存在疑问的药物, 要及时地向医生及上级询问和反馈, 配制药物要做到”三查七对”,严格的执行操作流程, 以确保准确性。输液污染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所以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熟练地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尽量优化操作环节, 减少配药的时间, 将污染的机会降至最低, 输液过程中, 尽量提供无菌环境, 减少微粒进入, 控制静脉输液微粒的进入, 同时严格消毒瓶口, 避免不合理配伍情况的发生。另外,所有感染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前都需要检测药物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 在防治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工作中,要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自身操作水平和无菌观念,尽量避免对患者实施侵袭性操作, 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 将患者感染率控制到最低[5]。

[1]林小劲.256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3(2):87.

[2]赵文丽.13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6):560-561.

[3]刘传稳.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处理.医学信息, 2011,24(5):1800-1801.

[4]申屠光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08,15(12):2032-2033.

[5]蒋丽华, 刘旭武.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医药前沿, 2012(29):385.

R54

A

1674-9308(2013)03-0012-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3.007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科

猜你喜欢
抗菌素合并症内科
内转科型
安庆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抗菌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后果很严重
常见妊娠合并症的诊治
抗菌类药物的热值测定
饲用抗菌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减重手术可减轻肥胖相关合并症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