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优势性分析

2013-03-10 04:59张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出血量

张红

腹腔镜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优势性分析

张红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 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6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具备微创手术的典型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

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疗效;优势

子宫肌瘤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 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在40~5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 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肌瘤大小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考虑。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式, 但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较大, 患者术后恢复较慢。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飞速发展, 其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腹腔镜辅助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患者16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0例子宫肌瘤的患者,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乐杰第6版《妇产科学》中子宫肌瘤的标准;③无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恶性病变;②严重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不能耐受麻醉;③凝血功能障碍者。年龄32~56岁, 中位年龄43岁。单发98例, 多发222例。肌壁间肌瘤225例, 浆膜下肌瘤60例, 黏膜下肌瘤45例。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 经期延长, 腰部酸痛, 白带增多等。将该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160)和对照组(n=160), 两组的一般资料经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方式相同, 均采用器管插管全麻, 并行心电监护。①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开腹后进行探查子宫, 根据情况常规行剥除术。②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治疗, 患者取平卧头低位或头低膀胱截石位, 在脐下缘做10 mm的弧形切口, 建立气腹, CO2的气腹压力维持在14~15 mmHg, 于脐部置入套管并行腹腔镜探查, 明确诊断后, 第二、三穿刺孔根据肌瘤部位及大小采用双下腹穿刺, 分别置入10 mm及5 mm套管, 随后置入举宫器以便于术中能更充分暴露肌瘤, 未婚及位于前壁肌瘤均不需置举宫器[1], 采用电凝器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进行剥除, 剥除的肌瘤用电动子宫粉碎器将肌瘤切为条状取出, 创面较小者电凝止血,较大者缝合止血,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 撤出手术器械, 放出腹腔内气体, 用带针的肠线缝合。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从切开皮肤到皮肤缝合完计算)、术中出血量(按吸收量估计)、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粘连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用(±s)表示计量资料, 频数表示计数资料, 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n=160)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 多发于卵巢功能旺盛的生育年龄妇女, 属于卵巢激素依赖性肿瘤, 其确切的西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和生长因子有关。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 只能起到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且对于肌瘤较大不能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只能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虽然手术疗效稳定, 但由于创伤性较大, 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多, 患者术后恢复慢, 痛苦较大。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典型代表, 并不违反经典的外科手术原则, 在妇科疾病治疗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具有以下优点:创伤小, 术中出血量少, 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小, 能够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肠粘连, 血流动力学稳定, 术后患者恢复快[2];腹腔镜手术视野较为开阔, 其基本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手术视野, 可同时探查其他腹腔疾病[3]。术后并发症少, 由于腹腔镜的切口少, 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降低, 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且由于冲洗较为彻底, 也可以有效避免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开腹手术(P<0.05)。这说明腹腔镜辅助治疗子宫肌瘤具备微创手术的典型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1]吕丽娟, 孙志红, 樊松峰, 等.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进展研究.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3):69-70.

[2]陈美红, 张晓玲.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的比较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10):886-887.

[3]路运珍.三种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3):305.

[4]聂桂香.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4):526-527.

R730.56

A

1674-9308(2013)03-0029-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3.017

214002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出血量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