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操纵: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分析

2013-03-29 10:06朱洪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情态来源新闻报道

朱洪涛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9)

1.前言

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很容易发现不同种类的引用的话语(本文中称之为引语),记者经常在新闻报道中采用引语,引语是构成语篇互文性的一个重要因素。Itule&Anderson(1991:147)在评论新闻写作中引语的重要性时指出:“有力、生动的引语能使平淡的故事变得立体;它们能为笼统的概述补充细节;它们还能从感情上吸引读者融入故事之中。”大众传媒语篇被看作是隐藏了权利关系的语篇(Fairclough,1989,2001)。那么,记者如何运用引语以实现其最大效果?隐藏的权力关系如何能够显示出来?本文将对新闻报道中的引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对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进行分析。

本文将以一篇美国之音网站上对美国总统讲话的新闻报道为样本进行分析。该讲话对发生在圣诞节的恐怖分子炸机未遂事件以及美国的安全形势做出了回应和评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本文将从转述动词、情态、信息来源以及引语在报道中的位置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涉及三种类型的引语: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部分引用(scare quote)。希望通过本个案分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及其是否会被操纵。

2.引语的理论背景及引语类型

2.1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投射概念

引语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投射概念有关(Halliday,1994;Halliday&Matthiessen,2004)。投射是两种逻辑-语义关系之一。区分不同种类的投射涉及到三个系统:(1)投射的层次(思想vs.话语);(2)投射的方式(主从引述vs.并列引用);(3)言语功能(投射命题vs.投射提议) (Halliday&Mathiessen,2004:443)。

在投射层次上,引语再现了话语小句(verbal clause)的内容,被称为话语(locutions)。在投射方式上,引语可分为引用(quotes)和引述(reports),这两种投射方式在传统语法中称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投射的言语功能上,引语既可作投射命题(projected propositions),又可作投射提议(projected proposals)。

在并列引用中,被投射小句保留了所有小句作为交换事件的交流特征,包括所有的语气潜式、呼语、语调、接续语等。在书面英语中,投射用引号表示(同上:446)。例如:“I'm not so sure,”replied the Fact Controller.如果我们要进行争论,争论的对象不是被投射的内容,而是投射部分:“did he say these words or not?”这里的直接引语是不能进行争论的。不过,对于主从引述言语或间接引语来说,话语内容的再现原则上并非按照原话呈现;说话人只是在报告原话的大意或概要,在措辞上可能与原文相去甚远。

Halliday&Matthiessen(2004:454)指出,并列结构(直接引语)的理想功能是再现原话;而从属结构间接引语)的理想功能是表示意义或概要。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可能会充分发挥这两种结构的“理想”功能。

新闻报道中的投射也可以用来传递记者对所报导内容的态度(Thompson 2004:215)。这可以通过转述动词的选择(e.g.the choice of the reporting verb point out vs claim)、对信息来源的操纵、情态的运用以及引语位置的安排来实现这一目的。情态附加语也能用来达到记者的这一目的。“投射可以对情态附加语的形式表现其人际意义……与逻辑意义和经验意义方面的表现不同,人际意义的表现并不代表原说话者或听话者,而是表达了当前说话者的观点——即他或她对该命题不同程度的承诺”(Halliday&Matthiessen,2004: 604-605)。

2.2 引语的类型

引语可分为四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NRSA)(辛斌,2005:114-115)。与间接引语相比,自由间接引语没有转述句,通常更忠实于原文。例如:

(1)直接引语 “I know those tricks of yours!”she said.

(2)自由间接引语 She knew his tricks.

(3)间接引语 She said that she knew his tricks.

(4)NRSA She spoke of his trickery.

对引语的研究应着重考察引语和转述语境或者转述者话语之间的动态关系。选择不同的转述形式意味着转述者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介入被引用的话语(辛斌,2005:115-116)。这一点可由下图表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直接引语转述者的介入程度最低,而使用叙述性转述则介入程度最高。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一种转述形式都可能为转述者提供介入他人话语的机会,直接引语也不例外。这是因为新闻报道者可以选择引用谁的话语和什么内容的话语;另外,直接引语并非总是原文的措辞(辛斌,2005:116)。

间接引语在更大程度上允许转述者介入他人的话语,因而间接引语通常是两种声音的混合交融(同上)。例如:My grandfather told me that his brother,God damn him,had ruined their business by hiring that idiot as the manager显然,我们很难确定上文中的“God damn him”是说话者祖父的原话还是说话者自己加上的话。在新闻报道中还有另外一种引语形式。例如:Citizens of Cuba,Iran,Sudan and Syria,countries that are considered“state sponsors of terrorism,”as well as those of“countries of interest”.这种类型的引语称为部分引用。在下一节我们将对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部分引用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相互作用发挥它们的功能进行分析。

3.新闻报道中引语的功能

3.1 语料描述

在开始分析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本语料的相关背景。一个尼日利亚人在圣诞节时即将在底特律降落的航班上试图引爆一个爆炸装置。这一事件被视为一起未遂的恐怖主义行为,导致美国各地提高安全检查等级。该事件之后,美国对其安全系统进行了评估,奥巴马总统就该事件原因的调查发表演讲。我们的个案分析数据是美国之音关于奥巴马演讲的一篇新闻报道。该报道共包括了19个句子。其中4个句子使用了直接引语,11个句子使用了间接引语,1个句子使用了部分引用(位于使用间接引语的被投射小句之中)。

3.2 语料分析

我们将对这篇关于奥巴马演讲的新闻报道从转述动词、情态和信息来源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2.1 转述动词

转述动词构成了引语最直接相关的语境,通过转述动词能对转述话语的意义进行推测或限定。在我们所分析的新闻报道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列举如下:

表1 转述动词

最常使用的转述动词是“said”,在表达评价意义方面该转述动词属于中性词。Itule&Anderson (1991:158)指出,中性动词said在新闻报道中表达声音的归属时基本上应该总是被使用。在我们所分析的这篇新闻报道里面,转述动词said在所有的转述动词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73.3%。

更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篇新闻报道中关于直接引语所采用的转述动词全部是say,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可以认为,这表明转述者避免对所引用的直接引语表明个人的态度。不过,涉及到间接引语的转述动词更多样化。除了say以外,还出现了四个不同的间接引语转述动词:acknowledged,noted,stressed,made clear(短语动词)。这四个转述动词的功能不仅仅是缓解使用转述动词say所带来的单调感。Thompson(2008:215)指出,对转述动词的选择可用来传递转述者对转述内容的态度。三个转述动词 noted,stressed,made clear表达了对所转述内容的积极评价意义;另一个转述动词acknowledged是中性的,如考虑到其相关的正面含义,也可认为其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动词stressed属于专业新闻写作中一般应避免使用的表达声音归属的转述动词(Itule&Anderson,1991:159),在报道中使用了这一转述动词可能因为记者缺乏专业性或出于其它隐藏的动机。

间接引语的转述动词比直接引语的转述动词更加多样化,这也进一步证明转述者在使用直接引语时介入程度最低。虽然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意味着最大程度的客观性,从这篇报道来看转述者仍可对其进行操纵。报道中所选择的四个直接引语的意义均被他们之前表达转述者态度的小句所限制。直接引语只不过是作为四个先导句的辅助证据而存在。请看四个先导句:

(1)The president said information about Abdulmutallab-including a warning from the suspect's father-was not handled properly.

(2)But he said the failures that led to a potentially catastrophic breach in security must be addressed immediately.

(3)But he noted it is also his job to ensure that these agencies work efficiently.

(4)And he made clear that action will be taken.

前面提到,间接引语使转述者有更大的自由度介入他人的话语并传递他对所转述内容的态度。在上述四句话中,划线部分明确表达了转述者的态度,并且对它们各自的下一句中直接引语的阐释进行了限制。

3.2.2 情态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情态定义为介于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的中间状态(Halliday,1994;Halliday&Matthiessen,2004)。在两极之间,说话人/作者的命题或提议存在不同程度的可能性,分别称为情态化和意态化。可能性系统由高、中、低三个值构成。从表2可见情态操作词所具有的不同的量值(Halliday,1994:76)。

表2 情态操作词

除了情态操作词以外,情态也可通过情态附加语、投射小句(如“I think”“I believe”“I suppose”等)以及被称为情态隐喻的许多其他方式表达(Li,2000:56)。但本文中我们只考虑情态附加语和投射小句这两种形式。情态附加语举例如下:eventually,still,no longer,certainly,completely等等,更详细的阐述参见Halliday&Matthiessen (2004:125-132)。表3列举了关于可能性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的主观、客观取向(Halliday&Matthiessen,2004:615)。

将情态与高中低三种量值结合在一起,我们得到表4(Halliday&Matthiessen,2004:620)。

我们下面将对该新闻报道中记者如何运用情态表达式介绍引语进行分析。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中表达情态的不同形式如表5所示,斜体部分表示直接引语。

表3 可能性表达式

表4 情态的三种量值

表5

对这篇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情态表达式进一步分析显示,所有的情态表达式要么位于间接引语中,要么位于直接引语中。这有助于记者避免承担情态责任,通过避免对所报道内容作出明显评价使报道显得更客观。在所有的情态操作词中,涉及美国安全系统失败以及美国政府机构的责任的部分使用了低量值和中量值情态操作词(如 could,should,might,willing,intend to和will),以淡化美国政府的在这次事件中的责任;使用高量值的情态操作词must以显示美国政府改进安全系统确保美国安全的决心。

该新闻报道中的情态表达式就其取向来说并非在一个层面上,可分为四种。

Explicit objective:it is becoming clear

Implicit objective:totally,immediately,quickly (modal adjuncts)

Implicitsubjective:could have prevented,should have been,might…

Explicit subjective:I intend to

它们一起构成了该新闻报道的情态取向:有问题的安全系统以明确客观的取向表达;为改进美国安全系统所要采取的行动以含蓄客观取向表达;对政府在事件中的责任评价以含蓄客观的取向表达;总统责任的履行以明确主观的取向表达。总体上来说,奥巴马在承认美国安全系统存在不足之处以及谈到采取补救措施的紧急性时情态取向是客观的,而奥巴马在谈到他将要采取的行动以及政府的责任时情态取向是主观的。该新闻报道的这种情态取向背后的原因或动机可解释为:总统需要减少人们对政府没能阻止事件发生的指责,并显示政府解决安全问题的巨大决心。

3.2.3 信息来源

“新闻事实的根本原则可以这么说:某件事如此,因为某人这么说”(Fisherman,1980:92)。记者有权决定关于什么事件谁的声音能够被听到,而这种决策通常具有重大意义(Xin,2000: 171)。Thompson列出了在研究投射信息来源时可以考虑的几个问题:“语篇中那些命题明确指定给其他人、为什么?在语篇何处记者使用了引用(quotes)而不是引述(reports)?在不同的语境下什么人被报道?引述与原文措辞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以及为何会有所改动)?在引述中,投射原意时做了什么改动(以及为什么)?”(Thompson,2004:215)因此,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问题考虑在内,新闻报道中信息来源非常复杂。

提供信息来源的方式有三种:确定信息来源(Obama said…),半确定信息来源(the administration said…)以及不确定信息来源(it is reported…)(张健,1994)。就本个案来说,由于信息的来源均为奥巴马,很容易进行分析。表6列举了本报道中的信息来源。

表6 信息来源

信息的来源很明显是奥巴马,以各种方式进行了确定。在确定直接引语的信息来源时,转述者仅使用了一个代词he而没有明确指代。因此代词指代的对象将追溯到前句中确定的信息来源。同理,对直接引语的理解也指向了它之前的句子。因此,使用代词he提供直接引语的信息来源更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直接引语所起到的辅助作用(见3.1)。此外,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仅仅涉及到奥巴马总统的声音,而把许多其他可能有关的声音排除在外,进一步强化了奥巴马话语的权威性。我们可以推断,记者有意或无意使读者在理解奥巴马话语时不会产生疑问或质疑。

4.结论

通过以上个案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引语的使用的确使新闻报道显得更客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引语引语是绝对客观不带有任何偏见的。虽然记者可以通过指明信息来源的方式把自己的话语和引用话语区别开来,记者仍可使记者的声音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其他的声音。无论记者如何引用他人的话语,记者控制了引语的功能。总之,记者可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引语进行操纵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判断,并对读者阐释新闻报道的方式进行限制。正如辛斌 (Xin,2000:166-167)所说,新闻记者有多种方式传达对所报道事件的立场和态度。记者所作出的每一个选择对读者或听众会产生的反应都可能有影响。对大众传媒话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的理解,在实践上对于英语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增强批判意识。

[1]Fairclough,N.1989.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

[2]Fairclough,N.2001.Language and Power(2nd edition)[M].London:Longman.

[3]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 Edward Arnold.

[4]Halliday,M.A.K.&C.M.I.M.Matthiessen.200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ition)[M].London:Arnold.

[5]Itule,Bruce D.and Douglas A.Anderson.1991.News Writing and Reporting for Today's Media[M].New York:McGraw-Hill,Inc.

[6]Li,Zhanzi.2000.Coming to Grips with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Autobiography[M].Beijing:JY.

[7]Martin,J.R.&David Rose.2003.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New York:Continuum.

[8]Martin,James R.&Peter R.R.White.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Palgrave.

[9]Thompson,G.2004.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Arnold.

[10]Xin,Bin.2000.Intertextuality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M].Suzhou:Suzhou University Press.

[1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李战子.2002.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马景秀.2008.新闻话语直接引语的“修辞-评价”机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4).

[14]辛斌.2005.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5]张健.1994.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周晓红.2008.直接引语:间接的意识形态——对两则新闻语篇中直接引语的批评性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

猜你喜欢
情态来源新闻报道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