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式的探讨

2013-04-03 09:42庞文彬
中外医疗 2013年2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

庞文彬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并且寻求颈椎骨折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2006—2009年收治的68例颈椎骨折患者,对每个患者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治疗,诸如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侧块钢板内固定术、保守牵引复位固定、Halo-vest架固定、Halo-vest架固定加颈前路内固定术以及悉心的护理等方法,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结果 术后患者的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达到约20°,椎体高度丧失率为2.0%,融合率较高,可达100%。 结论 采用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组织继发性损害,能使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对于颈椎骨折的患者意义重大。

[关键词] 颈椎骨折;临床特征;治疗方式

[中图分类号] R687.3;59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053-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交通运输也逐渐高速化,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潜在的危险,各种施工事故、交通事故频发。在这些事故中,常常会导致人员的颈椎骨折、脱位,这一损伤现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颈椎骨折属于创伤性损伤,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和程度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对患者危害很大,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截瘫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残疾和截瘫的患者此时就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整个家庭带来困扰。对于颈椎骨折的患者我们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这能使患者颈椎部位的曲度与稳定性尽早恢复,给椎管充分进行减压,缓解对脊髓的压迫,从而使受损的脊髓神经功能快速恢复,以便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现在临床上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侧块钢板内固定术、保守牵引复位固定、Halo-vest架固定、Halo-vest架固定加颈前路内固定术以及悉心的护理等方法,由于颈椎骨折采用单一的治疗很难治愈,所以临床上一般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了探讨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并且寻求颈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现选取2006—2009年该院收治的68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2岁。所有患者中,从高处坠落导致的为12例,交通事故引发的为25例,重物砸伤的为31例。其中,10例完全瘫痪,20例不同程度的瘫痪。

1.2 治疗方法

1.2.1 保守牵引复位固定 该组选择20例患者,进行枕颌牵引8例,进行颅骨牵引12例,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同时我们给予激素、脱水剂或大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治疗,配合抗生素进行支持治疗。6~7周可换用颈托进行固定。

1.2.2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将患者置侧卧。对该组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骨折托复位,随后进行手术。从患者颈椎部位中央进行手术,切开一个手术口,一直到露出受伤椎骨部位和上下一个椎骨范围内的椎板与棘突。手术过程中,先将患者受伤部位的全椎板切除,并且清除淤血、碎骨、血肿等。然后对患者进行单门减压处理,对患者绞锁关节进行复位。对患者受损伤的部位进行上下减压,使脊髓恢复到正常状态,用盐水冲洗,进行植骨手术。患者在牵引作用下重置于仰卧位,在颈前位置右侧横切口,直至颈前筋膜露出,确定要进行减压手术处理的具体位置,上下椎体终板此时保留完好,然后用工具慢慢取出造成患者颈髓压迫的椎间盘、细小的骨块等等。上下潜行减压后,用盐水冲洗,在减压后的间隙部位用字体骸骨块进行移植。使用特定的钢板在患者颈弯后部固定好,植入皮片,以便进行引流,后将切口缝好。

1.2.3 采用Halo-vest架固定 该组选择15例患者,采用Halo-vest架固定,对于颈椎脱位的患者,头环装好以后,三维调整牵引方向,从而使颈椎的脱位部位基本复位或完全复位,最后加上连杆和专用的背心。如果患者对于复位效果不满意,也不能长时间的牵引复位,因为长时间的牵引复位会加重颈部脊髓的损伤。

1.2.4 Halo-vest架固定加颈前路内固定术 该组选择25例患者,首先采用Halo-vest架固定,大概过一个星期以后,进行颈椎部位的植骨融合手术。在进行手术前,根据复位及体位的要求,合理调整好连接杆,使得颈椎处于过拉伸状态。手术过程中,体位摆放好以后,去掉前面的背心。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麻,插管应该使用软管,因为在手术中要牵拉软管,不至于损伤气管。手术后大约4个月,拆除Halo-vest架,更换颈围来固定。

1.2.5 护理治疗法 ① 对病人心理护理。患者发生这样的不幸以后,心里肯定很悲观失望,这时,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应该经常进入病房与病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对病人热情真挚,主动去关心病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量答应病人提出的要求。耐心地给病人说明病情,并且指出康复的希望,让病人重塑信心。对完全瘫痪,无恢复可能性的病人更应该把握语言分寸。由于患者要长时间卧床,难免不会产生焦急的心态,医护人员要稳定病人的情绪,告诉病人应该遵循治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②肢体方面的护理。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应该小心,派专门的人进行搬运,防止颈椎损伤加重。密切检测病人的体温情况,大多数病人的体温会异常的高,因为高位截瘫的病人颈椎损伤后交感神经失去作用,散热功能出现异常。应该特别注重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因为颈椎骨折后会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机麻痹,呼吸功能减弱,所以特别应该提醒患者进行深呼吸、咳痰防止呼吸道感染。颈椎骨折的患者还必须预防其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及便秘。③饮食方面的护理。当患者受伤后,一周内我们只能给予其流质,等到2个星期左右可以给予其软普食。这些食物中主要是选择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量高的。当患者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道问题时,医务工作者可给予35 g左右的番泻叶,分次带茶饮或大黄苏打3片,3次/d,以此作为长期预防性使用。④导管的护理。在手术后的3 d内,创口处大多会放置引流管。因为颈椎骨折后的患者大多会出现尿失禁或者排尿不畅。有些病人由于病情严重,需要长期留置导管在创口处,这些病人我们还要教会其按摩膀胱,训练成自动膀胱,可以定时开放尿管,争取尽早拔去插管,减少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手术后在创口引流可以帮助去除淤血,减少对血管的压迫,一般情况下,手术后的第1天可以引流150 mL左右,1 d以后每日引流不能超过50 mL,如果发现引流出来的液体的量过多或者过少或者引流出来的液体的颜色变得很淡,那么应该及时检查所插入的导管是否发生扭曲,是否收到压迫或者已经脱落,同时应该特别注意脑脊液是否发生泄漏。

2 结果

随访了患者60例,5~20个月,平均10个月,进行颈椎前路手术固定移植骨均融合,根据Frankel分级情况确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进步两级为优,进步一级为良。见表1。

3 讨论

对外伤引起的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以前多采用颅骨牵引复位,胸骨用石膏固定的方法,此类方法有一定的可能造成创伤性颈椎不稳。对并有脊髓完全瘫痪的病例,内固定的同时进行彻底减压,这样有利于手术后尽早康复,并发症也相对少。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与脱位,能全面减压、效果很好,能有效预防脊髓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有助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相比其他手术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上述各种方法治疗患者颈椎骨折手术前、后必须进行有效的护理,手术前重点在于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减少焦虑、失望的情绪,让患者相信康复的可能性,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手术后还必须进行短期护理与长期护理相结合。在综合有效的各种治疗方法以及配合悉心的护理条件下,笔者相信颈椎骨折的患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康复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谢宁.下颈椎后路螺钉技术的拔出强度研究[J].中国国矫形外利杂志,2001(8):794.

[2] 唐静飞.前、后联合人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 [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19(6):365-366.

[3] 李刚,官福平.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嵌顿性颈椎骨折脱位[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 29(3): 270-271.

(收稿日期:2012-08-20)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基层医院门诊52例干眼的临床分析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29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