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异地办学模式的分析

2013-04-07 13:45仇桂且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异地民办办学

仇桂且

(淮阴工学院 江淮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推进,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应运而生。在政策鼓励下,我国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各民办二级学院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校情的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一些高校经过理论的论证与实践的检验在公有民办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异地办学模式。异地办学模式是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新的探索,丰富了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异地办学模式内涵的界定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它不同于公办学校,也不完全等同于民办学校,而是介于公办和民办之间的一种办学形式。其特点是依托原国有高校多年办学积淀的无形有形资产(如声誉、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等),运用国家对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采取民办高校的办学运作机制。”[1]所谓异地办学模式,就是在坚持公有民办的前提下,学生大一、大二阶段在异地学习、生活,大三、大四阶段按照专业的分类分流到母体其他相关公有二级学院进行专业锻造的一种新模式、新探索。因此,异地办学模式没有改变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性质、没有改变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的性质,只是在公有民办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高校的有形无形资产,便于民办二级学院更好地管理学生、服务学生,实现教育目标最大化的新形式。作为对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新探索,异地办学模式无疑经过了理论论证和实践考验,凝聚了无数高校领导与专家的心血,给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对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努力探索,具有积极的探讨价值。

二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异地办学模式带来的新亮点

1.异地办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由于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录取的分数线比本一、本二录取线低几十分、甚至一百几十分,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如公有二级学院学生成绩好,没有公有二级学院学生前途光明。异地办学模式的实行,打破了以往民办二级学院与公有二级学院之间的壁垒,给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与公有二级学院学生同台竞争的机会,群体行为的社会助长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者有别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益提高的现象。”[2]而社会助长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增加了个体的内驱力,内驱力的增加会唤起人们的竞争与被评价意识。与公有二级学院学生相比,民办二级学院学生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群体。他们家庭条件好,具有较强的优越感;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分流到相关公有二级学院后,在潜意识中会时刻拿自已与公有二级学院学生进行比较,并且努力在各个方面超过公有二级学院的学生。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在新环境中会受到公有二级学院学生优良行为的刺激影响而进行自觉效仿,效仿公有二级学院学生艰苦朴素的作风、认真学习的热情、积极融入集体的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改正以往存在的纪律差、不合群、抽烟、喝酒、沉迷游戏等不良习惯与爱好。这种良性的竞争,既调动了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了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同时使得公有二级学院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紧迫感。在这种良性竞争中,两种模式下的学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2.异地办学模式给公有二级学院传统旧氛围注入了新活力。

大学在自己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并一代代传承这种氛围。时间的积淀使得大学的特有氛围愈发浓郁,难以改变。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坚持对人文的重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坚持对服务的重视都体现了大学的独特的氛围。但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处于顶尖位置,是因为一流大学在坚持了自己独特的氛围的同时而不绝对地排斥改革、排斥与时俱进。中国大学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氛围。这种氛围给世人的总体感觉是积极而正面的。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科层制管理模式明显,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世界最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缺乏、一流大师匮乏、氛围僵化、缺乏活力。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社会活动能力强、加入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会)的愿望强烈。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多数家庭条件较好,城市学生比例高,从小便接受了多方面的培育,因此他们多才多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的加入无疑给公有二级学院传统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二级学院的第二课堂,加强了两种模式下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3.异地办学模式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率。

大多数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目前发展的目标是要有自身发展的空间,有独立的校区、单独教学、独立的组织机构,摆脱严重依赖公办高校的寄生状态,变寄生型为依托型,有一定的独立性。“二级学院创办时间不长,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特别是在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制订上,实际中往往会简单套用母体大校相同专业的计划。”[3]在未分流的情况下,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因为专业教学的需要建立实验室,购买昂贵的实验器材,与校内的公有二级学院形成了重复建设,浪费了有限的办学经费。

在异地办学分流模式下,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公有二级学院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避免了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了整个学校的办学效率。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与公办二级学院学生在共享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发扬个性,有利于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三 民办二级学院异地办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1.异地办学模式截断了分流学生与母体的连接。

教育界一致认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最大的活力是实行了新的办学体制。“加入WTO后,人们更清楚地看到制约国内高等教育开放的核心问题是办学体制,单一的公办模式束缚了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在教育市场的开放中将更体现出它的活力”,而异地办学模式则把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新办学体制推向了公有二级学院的旧体制中。[4]异地办学模式下,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在大二下学期与公有二级学院进行工作交接,包括学生档案、班级工作、教学工作的交接。在交接完成后,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都隶属于分流后的公有二级学院管理,他们与原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往往失去了组织、情感上的联系。异地办学模式截断了分流学生与母体的连接,切断了与低年级学弟学妹的联系。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进入公有二级学院后,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管理模式,他们需要时间来重新适应环境,往往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感觉失去了归属感,这也是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2.异地办学模式增加了公有二级学院的管理压力。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加大,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公有二级学院的师资配备,教育设施往往不能够满足扩招带来的教育需求。异地办学模式分流后,大批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涌入公有二级学院,给公有二级学院的教育和管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例如,公有二级学院分流后高校投入显得不足,学生增多了,硬件设施不够,包括教学、实验设施设备短缺等。加之,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个性较强,他们一时不能适应公有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有时甚至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这种新模式对公有二级学院的教育和日常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3.异地办学模式引起了对公有民办办学模式的争议。

异地办学模式的前提是坚持公有民办,方式是学生大一、大二阶段在民办二级学院学习、生活,大三、大四阶段按照专业的分类分流到其他相关公有二级学院。因此,异地办学模式没有改变公有民办的办学性质,只是在教学和管理方式上作了改变。与此同时,对异地办学模式的争议也随之而来。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生存根基是由于有了新的机制,即新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彻底改革,民办二级学院是一块“试验田”,公有院校做不了的事都可以在民办二级学院进行试点。这种有益的尝试为“公立高校自身改革提供了新的尝试和可以借鉴的经验,形成公办与民办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进了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投资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5]而异地办学模式从形式上看,学生进入公有二级学院否定了民办二级学院的模式,返回到了公有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有人甚至认为异地办学模式是对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否定,是自相矛盾的机制。随着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这种模式的深入探索,这种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四 结语

对公有二级学院而言,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是个新生事物,它依旧在探索和前行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办学模式。作为高校办学模式的试验田,国家以及社会应当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的探索给予理解和支持,不要轻易地否定它、扼杀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从目前情况来看,异地办学模式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公办二级学院的办学资源,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当然,这种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果能够克服存在的问题,努力完善这种新模式,不失为开辟一条独特的办学模式的好方法。

[1]陈飞.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冯刚.最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1.

[3]毕红升.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4]沈振平.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探索[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4).

[5]沈振平.浅谈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生存和发展[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2).

猜你喜欢
异地民办办学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