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探索

2013-04-07 16:03李佩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贫困生就业指导毕业生

李佩桦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生数量的成倍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物质、素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业压力尤为突出。据新京报公布的数字,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数量庞大的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从分析湖南科技学院的贫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构建入手,试对其它高校及社会构建和完善贫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是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有利于贫困生个人成长成才,从而改善其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业是高校贫困生实现自我价值并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前,来自家庭、社会方面的压力极易诱发贫困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治安问题。贫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贫困大学生调整心态、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提升自己的相关素质,提高就业能力,有利于其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解决其成才成长问题,并进而改善其家庭状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有利于体现我国教育公平原则和提高国民素质。我国大力发展大众化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加教育的公平性,使全民都能享有高等教育的机会。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被视为改变命运的捷径。但经济的困难和自卑感限制了他们学习、社交、求职的范围;加上社会资源少导致就业渠道窄,使得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往往让贫困大学生产生对社会的困惑和不满,让家长看不到教育回报的希望,“新读书无用论”升温,这与我们的初衷相悖。做好贫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三是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有利于大学的生存和发展。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并不是简单地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而开展的一项工作,而是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学校、企业、政府建立信息联系,使贫困大学生能及时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及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更新,使培养的学生更具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而学校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获得社会的肯定,从而有更多生源,这就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校的发展。

湖南科技学院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积极沟通用人单位,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通过电话或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就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及学校教育的评价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汇总反馈到教务及相关部门,及时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更新。如根据市场对工科的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我校逐步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理工科从 20.2%提高到29.59%。理工科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60.96%,在校学习时间与实习时间安排从“3.5+0.5”(即.5年在校理论学习,0.5年进行实习)调整为“3+1”模式,并开展了全面的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不仅有基础实验,更有创新实验室供学生自主选择方向进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平台进行校外实践,造就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年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等工科系,在全国“挑战杯”、ACM程序设计、数字建模等大赛中屡获佳绩。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节省了学生在生涯发展中的摸索时间,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这对学生,特别是贫困生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毕业时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社会反响好,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二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现状

随着大学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指导与服务得到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有不少地方有待完善。其中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离贫困生的就业现实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国家对贫困生的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目前,国家对贫困生的政策支持侧重经济资助。如在校期间,提供奖勤助贷;求职期,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43号),对在毕业年度内符合条件的高校贫困大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高校大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湖南科技学院根据贫困生贫困程度给予相应助学金,并且在贫困生中评选15%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给予励志奖学金(与助学金不能重复);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大四的时候免费组织贫困生赴外地应聘,并且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 800元的一次性补助。这些物质资助有助于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有待于在贫困生就业促进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二)高校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针对性、专业性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师资大多是由行政人员或辅导员、思政教师兼职,普遍缺乏专业学习和培训;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侧重就业安置,缺乏专业的生涯发展辅导。有待加强对贫困生特殊的生活背景和心理进行的针对性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三)社会对贫困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参与度不够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形成贫困大学生毕业时集中就业、毕业后分散就业、就业后再择业等动态的就业格局。这需要搭建网络平台,便于多层面、快捷的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2011年,由教育部学生司、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以下简称“一体化系统”),目的是建立教育部、省区市、高校三级网络架构,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一站式注册及信息合理有效共享。其中一个子系统是“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网络招聘、信息共享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据中央一套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道:截止2013届毕业生离校,“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注册的用人单位只有十几万家,用人单位信息普遍数量少且实效性差;注册学生数量不够,截止报道日累计180多万人;不同高校之间极不平衡。

三 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就业指导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针对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他们的政策倾斜和人文关怀。经济方面,鼓励各银行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增加对贫困生的财政扶持力度,使其能安心完成学业,从容应对求职;外部环境方面,政府要通过相关立法,使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并且需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理顺就业机制,真正做到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二)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建设

政府、高校、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成立各级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共同进行指导,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政府相关机构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统计,分析、预测、研究未来十年就业环境和各行业的需求,分析各行业的需求形势,并且要筛选出适合贫困生的信息,通过学校或网络等途径传达给每个贫困毕业生;社会企业主要承担贫困毕业生的实习和培训;高校通过成立就业指导中心负责针对贫困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

(三)就业指导与服务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需要建立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道德规范等,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高校专兼职人员要求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背景和现代化的知识结构,并经过专业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培训,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就业指导与服务团队由统筹规划的领导、信息管理员、社会兼职老师、专业课教师、服务人员组成。

(四)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网络建设

对于在校学习的贫困生,高校可以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助学帮困网络,建立信息库,对其实行动态管理。为贫困生提供免费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增强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这些方式,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其自信心和对社会的信任。

进一步完善“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首先,与社会上各就业人才市场、专门型人才网站联合,提供就业信息,公布一些公司企业的基本情况、用人要求、新员工待遇,提供员工对该单位的评价。从而减少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的窘迫而不能全面收集信息而盲目求职的问题。其次,共享教师资源,联合全国就业指导与服务力量在此网站上开展大规模的个别咨询,让更多落后地区高校贫困生学生享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再次,开辟贫困生专栏。这将有利于欣赏贫困生吃苦耐劳、稳定等品质的企业直接针对他们进行招聘,既增加了贫困生就业机会,又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

(五)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建设

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指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实施自己的成才计划和就业计划。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形式多样化,除开展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展专业讲座、专题沙龙、项目推介、各种竞赛等,使学生在校期间为将来的职业做好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的准备,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举办行业讲座、公务员考试宣传等使学生对职业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企业名人访谈”、“校友之星”、“舜德学子”等形式,使贫困大学生甚至其他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其良好的择业心态。其中,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包括:

(1)择业指导。高校首先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使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他们看到就业难的现状,增强其竞争意识,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观和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其次,加强职业发展与规划教育及心理指导,培养其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摆正心态,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这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社会的信任,并提升其就业竞争能力。

(2)求职指导。为贫困生开辟绿色通道,开设多样的能力培训班,如指导择业技巧和应聘模拟、礼仪训练,有针对性的强化贫困生求职技能;建立就业图书馆,准备大量有关就业的图书、报刊、企业介绍等资料,免费供学生阅读,减轻贫困毕业生了解社会、职场的成本;每年,社会、学校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组织专场招聘会。

湖南科技学院将贫困生就业落到实处,每年不仅大力开展全员促就业工程,由高校里有经验、有人脉的领导、老师对一些就业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求职帮扶,而且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搭建“绿色通道”。学校每年为就业困难毕业生组织两场以上小型专场招聘会,优先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见习实习岗位。

(3)创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的形势下,国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这也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思路。政府在贫困生创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创业设立专项支持经费和奖励经费,减免部分手续环节和手续费用等。高校则需落实国家政策,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加强学生创业园建设,为贫困生评估创业创意、提供资金协助和有相关背景的指导老师,减免其入园费用,并且积极关注和解决其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培养贫困生创新、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精神,为其就业、创业提供综合素质保障。

构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的能力,不断引导其正确处理好学业、就业、职业和事业的关系,以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以事业为目标,统筹兼顾、协调一致,促成其实现自己的梦想,进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1]郭少峰.教育部开通大学生资助热线[EB/OL].http://epaper.bjnews.com.cn,2010-08-16.

[2]鲍健强,佐佐木节.日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特点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增刊):97.

[3]王涛.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长效机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61-62.

[4]赵绚丽,曹昭.湖南新经济发展中创业环境问题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7-60.

猜你喜欢
贫困生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