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

2013-04-07 16:03朱文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音位元音中国式

朱文娟

(阜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推进,英语在中国与世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和使用。而广为人知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也随之出现了。所谓的Chinglish本是指“外国人称中国人在使用英语中受汉语影响而出现的非规范英语现象时的用语”[1]。但英汉语言上的差异只是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之一。本文将从语言、思维方式、文化这三个层面来分析中国式英语的形成原因。

一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一)语言差别

英语和汉语的差别是造成中国式英语的首要因素。学习者已有的旧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的积极影响为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迁移现象[2]。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使得汉语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负迁移。语言上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方面。

1.语音。研究发现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较于其它方面的迁移现象,语音负迁移最为明显[3]。因此,本文先从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谈起。语言的音位特征体现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这两个方面[4]。笔者这里先探讨汉语对英语音段音位层次上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元音、辅音及音节的发音上。

英语单元音分为7个短元音和5个长元音。7个短元音为/І/、/ʊ/、/Λ/、/ɒ/、/ə/、/e/、/æ/。5 个长元音是/i:/、/u:/、/ɑ:/、/ɔ:/、/З:/,而普通话中有 6 个单韵母。因汉语的单韵母发音音长介于英语短元音和长元音的音长之间,学生经常会把英语短元音发的较长,把英语长元音发的较短[2]。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会把 big发成/bi:g/。另外,不少学生会把/Λ/和/ɑ:/发成汉语中的ɑ(阿),把/ɒ/和/ɔ:/发成汉语中的oɑ(奥),把/ə/和/З:/发成汉语中的 e(额),把/e/和/æ/发成汉语中的ɑi (哎)。英语中有8个双元音,而汉语中有13个复韵母。虽然英语的双元音和汉语的复韵母都是从前一个发的较强的元音向后一个发的较弱的元音滑动,但是汉语滑音较快, 而英语滑音较慢[2]。因此很多学生在双元音的发音上存在问题。如他们可能会把一些双元音发成英语的单元音make/meІk/ 发为/mek/,或者发成汉语中的复韵母,如把/aІ/发成ɑi(爱),把/aʊ/发成oɑ(奥),把/əʊ/发成ou(欧)。还有些学生不习惯发滑音则把每个双元音生硬的发成两个汉字的音。比如,他们可能会把/aІ/发成阿一,把/ɔІ/发成奥一,把/eІ/发成唉一。

汉语对英语中辅音包括爆破音、摩擦音、破擦音、舌边音、鼻辅音的发音也存在消极影响。英语中的爆破音有/p/-/b/、/t/-/d/、/k/-/g/。其中/p/、/t/、/k/一般情况下发送气音,但在/s/音后并处于重度音节时会发不送气音。而汉语p/b、t/d、k/g这三对音中,p、t、k是送气音,b、d、g是不送气音[2]。因此英语中一些学生在不了解英语这一发音特点的情况下总是会把这三个音发成送气音。 英语中的摩擦音有/f/、/v/、/s/、/z/、/∫/、/ʒ/、/θ/、/ð/、/h/、/r/。因汉语中没有/∫/、/ʒ/、/θ/、/ð/这些音,很多同学在发这四个音时存在问题。他们可能会把/∫/发成汉语的sh(师)或者x(西),把/ʒ/发成汉语的 r(日)或者 y(业),把/θ/发成/s/,把/ð/发成/z/或者/d/。此外,还有不少学生会混淆/v/和/w/,比如把five发成/faІw/,把 wife 发成/vaІf/。还有一些学生在发/r/时也存在问题,原因是英语中/r/的发音和汉语中r的发音虽然相似但有所不同。英语中发/r/时, 要求有摩擦,而汉语中的r发音简单,只需卷舌即可[5]。比如,他们可能会把road发的像汉语中的“肉的”。英语中的破擦音有/t∫/、/dʒ/、/ts/、/dz/、/tr/、/dr/。汉语中没有/t∫/、/dʒ/、/tr/、/dr/这四个音,很多同学在发这四个音时也存在问题。比如,他们可能会把/t∫/发成汉语的ch(吃)或者q(七),把/dʒ/发成zh(知)或者j(机),把/tr/发成chuo(戳)或者cuo(搓),把/dr/发成zhuo(桌)或者zuo(做)。 英语中的舌边音是/l/。汉语的一些方言中会将/l/和鼻辅音中的/n/混淆,因此一些学生经常会把/l/发成/n/。例如,他们可能会把 life发成/naІf/, 把 now发成/laʊ/。英语中的鼻辅音是/m/、/n/、/ŋ/。如前所述,一些学生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会把/n/和/l/混淆。此外,因汉语中没有/ŋ/音,所以一些学生在发这个音时也存在问题。比如,他们可能会把英语中的-ing字母组合发成汉语中的后鼻音韵母 ing(英)。英语中的半元音是/w/和/j/。如前所述,一些学生因受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会混淆/w/和/v/的区别。

汉语对英语音节读法也存在负迁移。例如,汉语中没有以辅音结尾的现象,而英语单词有很多以辅音结尾,这使得很多中国学生长在发英语单词时在词尾加元音或拖音[6]。例如,学生可能会把 big 发成/’bІgə/。

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比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更严重[7]。汉语对英语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也是如此,具体体现在单词和句子重音、语调、语流音变(连读、音的同化、不完全爆破)等方面。

有的学生因受汉语影响不习惯发英语单词重音,经常会把重音读错。例如,他们可能会把 interesting 读成/Іn’trІstІŋ/。在朗读英语句子时,学生重读多,弱读少。比如,在读She is a teacher.这样一句话时,他们在没有人称对比的情况下仍然可能会把she重读。汉语是声调语言,句子的语调起伏不大,而英语是语调语言,句子起伏较为明显。因此,很多学生在说英语时语调起伏都不够,不能恰当的运用语调来表达自己。汉语对英语语流音变也存在负迁移作用。有很多学生不习惯英语的连读。比如,在读There is a table in the room.这句时,他们可能不会把There is a 连读。对于音的同化现象,很多学生也未能注意。比如,在读And you?这句话时,他们可能没有把它读成/æn’dʒu:/,而是分开读,或者按照连读的办法来处理。还有很多学生不习惯发不完全爆破音。比如,在读a bad cough时,他们可能不会处理这里该发不完全爆破音的d,而是按单词的本音来读。

2.词汇搭配。首先,因受汉语的影响,学生使用一些英语词汇时会混淆不同词性的词。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时容易忽略词性的差异,出现错误。例如,常有学生会使用І want to success这样的句子。因为在汉语中成功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而在英语中表示成功的名词和动词分别是success 和succeed。又如,有的学生会使用Wish you happy这个表达。在汉语中快乐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形容词,而在英语中表示快乐的名词和形容词要分别是 happiness和happy。

其次,汉语的负迁移也使学生在使用一些词汇时出现语义上的错误。学生在忽视英汉词汇搭配意义上的差异时,也会使用错误的表达。有学生在想表达老师有点生气这个意思时,说出了The master have a little angry这样的中国式表达[8]。汉语中的有和英语中的 have这两个词在搭配意义上不同,而学生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出现了那样的说法。汉语中有时同一个字可以搭配不同的词,但在英语中要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学生应于以注意。比如,副主席要被译成 Vice President,副教授要被译成associate professor,而副作用要被译成side-effect。

另外,汉语的负迁移使学生在使用一些词汇时出现语用上的错误。例如,汉语中的“政治家”是个中性词,但是英语中这个词有褒贬之分,很多学生经常使用贬义的politician,而忽略褒义的statesman[9]。又如,学生在早晨问候老师时经常说Good morning,Teacher。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用Mr.或者Miss加上老师的姓来替代Teacher。

3.语法。汉语和英语在语法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汉语对英语语法也产生了负迁移。汉语属于分析语,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用虚词和词序来表达,因此没有明显的形态标志,而英语则属于综合语,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的形态来表达,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语法标记。因此学生在运用名词的单复数、动词时态、代词主格和宾格、主谓一致等方面时经常出错。汉语的句子注重意合,意连形不连,句法具有隐含性,而英语的句子注重形合,以形连表意连,句中的关联词起主要的衔接作用,句法具有外显性,主从、因果、让步、条件关系非常明显。如果学生忽视了这些差异,就可能说出错误的英文表达。[10]

(二)思维方式不同

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是产生中国式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人的思维一般从全局出发,而西方人的思维一般从个体出发;受到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人认为世界是个整体, 因此强调整体观点,而在西方,哲学常与逻辑学、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因而西方人较为注重逻辑分析[11]。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人在表达英语时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与空间。中国人在表示时间时,习惯的顺序是由大到小,在表示空间关系时,一般由外向内,由大到小,但是西方人的习惯与此相反。比如,有的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他一般早上7点起床时,会用Іn the morning at seven he often gets up。地道的表达应是He often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2.整体与局部。中国人在表达思想时习惯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人则是从局部到整体。例如,很多中国学生会把“教室里有很多学生”表达成 Many students are in the classroom。而地道的表达是There are m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3.主题与客体。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 因而中国人采取主体思维方式,习惯以人为句子的主语;西方人强调“物为我主”, 因此西方人采取客体思维方式,常以物或抽象观念为句子的主语[9]。例如,中国学生会把“她很痛苦,心都碎了”表达成She was very miserable and her heart broke。地道的表达应为Misery tore her into pieces。

(三)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汉英众多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是中国式英语的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形成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汇。中西文化的差异首先体现在词汇上。比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的表达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汉语中的“鸡皮疙瘩”在英语中的表达是goose bumps而不是chicken bumps。汉语中的“鸡腿”在英语中的表达是drum stick而不是chicken leg。

2.习语、谚语。中西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习语和谚语中。例如,汉语中“睡的像死猪一样”在英语的表达是sleep like a log。汉语中“害群之马”在英语中的表达是black sheep。汉语中“画蛇添足”在英语中的表达是gild the lily。汉语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英语中的表达是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汉语中的“木已成舟”在英语中的表达为The milk is spilled。 汉语中的“棋逢对手”在英语中的表达为Diamond cuts diamond。

3.社交用语。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不同场合下的社交用语中。比如,中国人最常用的寒暄语是“你吃了吗?”,所以在用语英语表达时,他们会说Have you eaten?,西方人听了会以为要请他们吃饭。而西方人在日常寒暄时常用How are you?。再比如,中国人在与朋友或亲人相处时,不会像西方人那样频繁的说Thank you、Please,等等。

二 对 策

要减少中国式英语的出现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共同的努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对中国式英语现象存在很大影响;如果教师自身语言素质高,那么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也会相应的减少[12]。如果教师所说的英语是中国式英语,那么学生所学的自然也是中国式英语。教师还应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英语教材。不少英文教材只是重视句型和语法的训练,忽视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恰当运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应积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利用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减少负迁移作用,对比这两种语言的异同;宽容对待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并耐心指导;注重文化教育而不只是语言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13]。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选择合适的教材、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减少中国式英语的产生。

学生首先要努力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他们可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来多听多模仿本土人的标准英式或美式英语。训练应从音标的发音开始到单词重音再到句子的朗读方法系统的克服汉语对英语音段音位及超音段音位的负迁移。他们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英语词汇意义和用法,并熟悉英汉语法的差别,以尽量克服汉语对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负面影响。其次,学生要了解中西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并尽量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尽可能多的用英语来表达自己,习惯成自然。再者,学生应多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关注中西文化差异,主动了解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生活习惯、社交礼仪、 风土人情,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别。

三 小 结

语言上的差异是形成中国式英语的首要因素。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及语法这三个方面。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概念、整体与局部意识、主题与客体观念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富含文化色彩的词汇、习语、谚语及不同场合下的社交用语中。尽管中国式英语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只要教师和学生做出共同的努力,采取积极合理的应对策略,便可尽可能的减少中国式英语的产生。

[1]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外语,1995,(4):7-11.

[2]颜碧洪.浅谈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9):142-143.

[3]丛丽,邵慧.论语音迁移与汉英语音音位的异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2):228-231.

[4]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37-41.

[5]董静.浅析口语中的中式英语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2):74-77.

[6]潘优燕.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7):145-147.

[7] Leather, J.Second-language Pronunciati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J].Language Teaching, 1983,(16):198-219.

[8]周宝强.成人口语表达中的中式英语问题分析[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9-22.

[9]魏瑜芬.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中国式英语[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98-100.

[10]游巧荣.汉语在大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负迁移影响[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3):102-105.

[11]方瑞芬.汉语思维在英文句子写作中的负迁移[J].池州学院学报,2007,(6):125-127.

[12]李蓓.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4):72-75.

[13]刘玉萍.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3):150-151.

猜你喜欢
音位元音中国式
中国式民主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满语方言中的音位变换现象
汉语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单元——基于音位的研究*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Playing with “ar”
3~5岁健听儿童音位对比识别习得过程研究*
音素与音位关系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