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原因

2013-04-07 23:05尚慧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美英柏林苏联

尚慧霞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二战后美、苏双方第一次孕育武装冲突危险的直接对抗,在东西方冷战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我国史学界的研究一度受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免有失偏颇,或归之于美国与西方国家,或归之于苏联的错误决策[1]。本文拟运用美苏等国解密的文献档案,汲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爆发追溯至更广阔的背景,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东西方冷战兴起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以美苏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美国秉承一贯的“使命感”,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合理的社会制度,美国有责任把它推广到全世界,以民主、自由的传播者、捍卫者自居,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苏联奉行马、列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苏联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先锋队、基地和坚强堡垒,以推动“世界革命”为己任,以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战争后期,双方都想为自己抢夺更多的地盘,把各自的社会制度推行到被解放的国土。这就使得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走向对抗。

也是美国追求其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的结果。二战中,相对于英法等国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则空前膨胀,随之膨胀的还有美国政界领袖的野心。美国决策者制定了称霸世界、充当世界领导者的战略目标。杜鲁门一改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将苏联视为对手而非盟友,对苏联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政策,美苏的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如在罗马尼亚政府和波兰临时政府的组成问题上,双方态度各执一端,尖锐对立;在波茨坦会议上,三巨头围绕如何处置德国、德国的赔偿、波兰疆界、对意大利及法西斯附庸国的政策等问题上,争吵十分激烈,远没有前两次三国首脑会议那种商讨的和谐气氛。为了实现美国全球霸权战略需要,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并将美苏关系推向“冷战”的轨道。

苏联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战中,苏联承受了来自德国侵略的大部分压力,战争中受到的创伤尤其严重。其战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增强军事力量,确保国家的安全。因此苏联对外政策目的是要尽可能地争取和维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但是,由于斯大林对战后世界局势的估计过于严重,苏联的某些不恰当的做法反而促使了冷战的爆发。1946 年2 月9 日,时距离二战结束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斯大林在对莫斯科选民演说时宣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了,国内的和平国外的和平都不会有了。”这篇演说被美国《时代》杂志成为“自对日作战胜利以来一个高级政治家所发出的最好战的声明”,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惊呼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2]P44。同年又发生了苏联在伊朗的军队迟迟不愿撤出,以及苏联想要在土耳其建立海、空军基地等事件,为西方指责它要向邻国扩张提供了证据。总之,苏联因过分强调自身安全而损害周边国家利益的做法,进一步恶化了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导致了冷战的发生。

在冷战的发生过程中,不能不提英国的作用。在西方国家中,英国一向是反苏反共的急先锋。二战行将结束的时候,丘吉尔多次致电美国总统谈及英美和苏联的矛盾,煽动英国和美国一起“毅然决然地起而应战”。[3]1946 年初丘吉尔到美国访问时更是大放厥词,渲染苏联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呼吁美英联合“共同对付共产主义的扩张”。演说引起了各方强烈的反响,被史家称为冷战爆发的信号。英国促使美国承担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发动对苏冷战的重要一招是将希腊和土耳其主动交给美国,从而直接导致美国的冷战宣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可以说,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杜鲁门主义”出台,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实施,西方俨然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反苏集团。与之相对,苏联也联合东欧八国组成共产党情报局,并提出了“两个阵营”的理论,即帝国主义的反民主阵营和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冷战的号角已经吹响,美、苏的对抗朝着集团化对立的方向发展。

二 盟国联合管制德国的破产

战后,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决定,战败的德国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别占领和管理.同时,成立盟国管制德国委员会,以保证各占领区行动一致和制定有关整个德国的计划和政策,该委员会的决策实行四国一致性原则。这种分区占领制度为德国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由于美英法和苏联在各自占领区内的军事机构是该占领区的最高管理机构,只对本国政府负责,因而以执行本国政策为主。而美英法与苏联的社会制度不同,他们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虽然盟国管制委员会规定涉及到整个德国的问题要由四国共同研究处理,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各自为政。对三国首脑会议一致通过的处置德国的政策和管制委员会通过的决议,他们都各自从本国政策和利益出发,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并在各自的占领区内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实体,德国处于实际的分裂状态。

冷战开始后,德国作为东西方矛盾的焦点,首当其冲地成为冷战的战场。美国从全球遏制苏联的战略出发,认为必须首先复兴德国的经济。它不愿眼看欧洲,特别是西欧继东欧之后落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从而危及自身的利益及安全。因而,德国经济的复兴至关重要,是复兴西欧经济和建立美国与西欧联盟的关键所在。乔治·凯南说的很明确:“谈西欧经济的复兴而不谈德国经济的复兴,是毫无意义的。你要么两者都要,要么两者俱废。”[4]P58为此,美国单方面宣布停止苏联在美占区应得的赔偿,并拉拢英国使美英占领区合并。1947 年3-4 月,在莫斯科外长会议上,四国全面讨论德国问题,中心议题是德国的统一问题和政治制度。苏联一方认为,“德国应成为一个统一的爱好和平的国家—设有两院组成德国国会和全德政府的民主共和国”,[5]P348建议在柏林成立德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实现德国的政治统一。美国代表坚持地方分权的原则,建议实行联邦制,并强调德国的“经济统一”是成立德国政府的基础。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上处置德国的观点尖锐对立,会议不欢而散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鉴于在德国的未来问题上一时难以有进展,而西欧经济困难持续恶化威胁着各国政局的稳定,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的情景堪忧,美国决定将在德国问题上与苏联合作让位于欧洲经济的联合复兴。[4]P59-601947 年7 月,在美国的推动下,欧洲16 国会议讨论实施马歇尔计划时将德国的西占区纳入了欧洲复兴计划之中。苏联已经察觉到西方国家组建单独的西德国家的企图,在给莫洛托夫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分析我们手头所掌握的材料和美英在德所采取的实际措施,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这已经不是宣传手段或者政治讹诈,而是对德国进行政治和经济肢解,把西德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并入到美国建立的西方集团中去的实际威胁。”这当然是苏联所不能容忍的,因为西德国家的建立不仅会使苏联失去对全德问题的影响,而且一个在西方扶植起来的德国将会加入并增强西方集团的力量。1947 年底在莫斯科外长会议上,双方在讨论德国问题时重谈旧调,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因为歧见太深再次无果而终。

两次外长会议失败后,美国及其盟国已决意在德国问题上同苏联彻底决裂,使西占区成为独立的国家,以避免“整个德国被拖进东方轨道的真正危险。”[6]P297法国终于同意将其占领区和美英双占区合并。

1948 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二月事变”。在苏联的支持下,捷克的多党联合政府变成了共产党一党政权。“二月事变”在西方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不仅在西方激起了短期的战争恐慌,扫除了美国国会对马歇尔计划的最后一丝反对,而且加快了西方国家组建西德国家的步伐。”[7]P110同年2 月23 日至3 月6 日,美国和西欧五国在在伦敦集会,讨论成立西德国家的具体事宜。苏联在多次抗议均无效后,于3 月20 日退出盟国联合管制德国委员会,作为四国管制德国的最高权利机构的管委会不复存在,

总的来看,当初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实为德国的分裂迈出了第一步。而后东西方冷战兴起,双方都从战略高度看待德国问题,都想以有利于己的方式来解决德国问题,结果都坚持自己的主张互不相让,导致双方在德国问题上的歧见越来越深,终至不可调和。而盟国联合管制德国委员会的解散,宣告了德国的分裂已是势所必然,无可挽回。

随着冷战的加剧和德国分裂的实际形成,柏林危机的爆发已成定势。

三 战后柏林的复杂局势

德国首都柏林于1945 年5 月2 日由苏联红军攻克。按照雅尔塔协议和战后占领国发表的“关于德国占领区的声明”和“关于德国管制机构的声明”,柏林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大柏林区由盟国管制当局管理,在管制委员会指导下工作,并由四国军事长官组成”。[8]P222-224这座在二战中遭受巨大破坏的城市,百废待举,而四国分区占领和联合管制为处于困境中的柏林增加了诸多特殊的因素,使得战后柏林的形势局面格外复杂,成为危机爆发的温床。

在四国如何共管柏林的问题上,占领国当局在1945 年7 月7 日和14 日召开两次会议进行协商。在第一次会议上,美英代表接受了苏联提出的管委会的“所有决议均必须由各国一致通过”的建议。[9]P33-34由于苏军攻占柏林后已经完成了对柏林市行政机构的重建,西方接受了这一既成事实,确认“由苏联当局和德国市政府发布的命令继续有效,除非管委会下达新的指令”。[10]P52

关于柏林市民和驻军的供应问题,在管委会的第一次会议上各国就不得不拿出解决之法。战后的柏林生产衰败,住房大都无法使用,传染性疾病横行,食物紧缺尤为严重,柏林仅能满足本市食物需求的百分之二。会上,苏联要求美英按比例分担供应柏林的粮食和煤。美英代表指出,柏林一直是由德国东部供应粮食和煤。但朱可夫申辩说,由于战争,要德国东部供应整个柏林的粮煤有困难,美英代表表示接受苏联的要求,为西方占领区提供粮食和燃料供应。[11]P49-50

柏林位于苏占区中心,距离西部占领区边界一百英里,西方国家要供应各自在柏林的驻防部队及各自占领区的居民,就必须有一条从西部占领区到柏林西区的通道。但这一间题在讨论占领区划分时一直未获解决。西方政治家们看法不一,“或者认为西方既然驻军于柏林自然享有通过的权利,或者认为西方和苏联的合作会一直持续下去因而没必要签署书面的保证。乐观的看法更是认为分区占领很快就会结束无需在此问题上多费口舌。”[12]P6-7另外,苏方在欧洲咨询委员会的代表也一再声明:美英军队通过苏占区到柏林的交通问题不存在困难,美英军队驻在柏林自然拥有必要的出入便利。[13]所以直到美英军队开进柏林前夕,仍然没有对西方进出柏林的地面通道问题订立任何书面协议。1945 年6 月29 日,美英和苏联代表商讨西方军队进驻柏林的具体事宜,三国代表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苏联一方同意美军和英军分别由各自占领区通往柏林的一条铁路,一条公路和一条航线进入柏林。后来苏联又将西区进出柏林的铁路减少为一条。美方代表克莱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稍后可以通过管委会进行调整的,[12]P6-7但是他希望的调整没有成为事实。

飞行线协议的达成却是必不可少的。战后进出柏林的飞机数量猛增,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飞行安全的需要呼唤各国尽快签署飞行协议。1945 年底,管委会下的航空委员会完成了关于空中走廊的协议文件及其安全措施的批准程序。文件规定了从汉堡、汉诺威、法兰克福直航柏林的三条各宽三十二英里、高一万英尺的空中走廊。美、英、法军队在这三条空中走廊上飞行,可不必事先通知苏联方面。这一文件于1946 年初正式签署,成为关于通道问题的唯一书面文件。[9]东柏林的国家铁路局负责管理柏林西区的铁路以及柏林与德国西区的铁路联系。水路也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柏林被分区占领,它与西部占领区的隔离,分区供应粮食和燃料,地面通道间题迟迟没有正式的书面协议,这些造成了柏林发生危机的前提条件,使危机发生客观上具有某种可能性。柏林复杂局面的维持赖于盟国之间合作关系的存续,一旦这种关系消失,柏林的局势也就必然发生变动。

综上所述,不难看到,二战后美苏双方各自以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出发,矛盾和分歧逐渐不可调和,走向冷战的轨道,成为柏林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美、苏在共同管制德国问题上的矛盾重重,最终破产,加上战后柏林的复杂局势,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

[1]张盛发.苏联与1948 年柏林危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4):73.

[2]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M].徐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白建才.论冷战的起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4).

[4]Ninkovich,Frank A.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M].Boston:Twayne Publishers,1988.

[5][苏]莫洛托夫.对外政策问题[Z].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0.

[6][美]福斯特·波格.马歇尔传:1945~1959[M].施旅,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7]AlexanderL.George and Richard Smoke. Deterrebce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

[8]Documents on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M].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7.

[9]W·P·Davison,The Berlin Blockade,Princeton[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8.

[10]Frank Howley,Berlin Command[M].New York: G. P.Putnam's Sons,1950.

[11]Joan E·Smith,ed.The Papers of General Lueios D.Clay[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4.

[12]Roger G Miller.To Save a City,the Berlin Airlift,1948-1949[M].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College Station,2000.

[13]Philip·E·Mosely,The Occupation of Germany[J].Foreign Affairs,July,1950:593.

猜你喜欢
美英柏林苏联
柏林Wilmina酒店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老归侨谢美英忆述“过番”往事
迷雾美英
齐柏林:飘荡的云或飞翔的鸟
大话英英与美英的区别
柏林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