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案例教学法的“教”与“学”

2013-04-07 23:05魏雪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案例教学法

魏雪莲 彭 虹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02)

一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主要有:一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整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要学习的课程有几十门之多,并由这些相关课程构筑一个知识的总体,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把这些课程的链条断裂开,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无法把握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的解决,从而深化了课堂理论教学,同时又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将学生头脑中原本零散的知识,逐渐有机结合,形成知识的整体。

二是推进“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质量。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教师的努力,比较少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索。从而造成“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满堂抄笔记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为当前学生所接受。而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通过一个个实际的贸易案例,并要求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和实例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发。很明显,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好处的,在教学中,对推动理论与实际联系,改进启发式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2]

三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拉近与实践的距离。国际贸易案例描述了贸易实践中的复杂问题,使学生调动不同的思维模式,对案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案例中的诸如贸易争端解决、应对反倾销、贸易壁垒等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可以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际的工作状态,拉近与实际的距离。

四是开发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增强学习能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是国际贸易案例教学的独特性所在。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次的,接受知识和经验是一个层次,消化和整合知识经验是另一个层次,应变与创新是更高层次。[1]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将学生原先对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上升到对整体知识的把握,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哪些知识、要更新哪些知识,并懂得如何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目标。

二 国际贸易案例教学法的“教”

(一)明确教师角色

1.引导者。教师要把握好这个课堂状态,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发言与联动,使课堂讨论既活跃又不失秩序。同时,教师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由表及里,启发学生逐渐朝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抛出诸多问题。

2.总结归纳者。在案例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在总结中不应代表个人的思想,而应该代表整个发言小组的意见,在总结过程中,对学生的意见要做出简要的总结和归纳。在国贸案例中,有时由于学生分析的角度不同,不能形成统一的观点。

(二)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1.案例的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选择完案例之后,教师应该对该案例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背景资料,积累相关的信息。例如,在学习关税壁垒中的反倾销内容时,可选择中国陶瓷在美国被征收反倾销的案例。案例选定之后,教师要详细梳理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还要掌握目前中国对外出口中被征收反倾销税的现状、原因及应诉情况等,以便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灵活运用。

2.教学实施方法的准备。针对不同的案例讨论,应做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法准备。如果是单一的某个知识点的简单案例,那么,可以安排在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前或之后进行。这要求教师要规划好讲授与讨论的时间安排。如果是综合案例那就要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背景。更要把握好课堂时间的安排,同时要对如何推动课堂的讨论进行认真地准备。找到合适的课题切入点,比如在什么时候引入案例,如何谈到所布置的阅读材料,如何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

(三)积极组织引导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讨论,要具备善于理解学生意见和见解的能力,避免出现误解。当学生意见相左的时候,要善于积极引导。更要把握好学习进度,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进度不一,教师就要适时调整学习进度,积极加以引导,以保持全体学生学习相对同步。在课堂案例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发言予以积极反馈,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时要适时通过合理的途径加以引导,使其沿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考。

(四)做好案例分析成果评估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确定学生在此次案例讨论中的成绩,可采用百分制。在做评估时,可将学生的表现通过研究角度、分析新颖性、分析完整性、措施可行性、表述能力这五个方面来加以定量评估。将100分分摊到这五项内容上,每一项再划分好、中、差三个档次,分别为20分、15分、10分。采用研究角度、分析新颖性、分析完整性、措施可行性、表述能力这几个量标考核,分别分为三个程度进行逐项考核,并确定学生的成绩,同时进行登记,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待期末考试结束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三 案例教学中的 “学”

(一)认真做好课前阅读

学生要根据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先理解和掌握与该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对该案例进行阅读。阅读完该案例后,学生可先将与本案例相关的一些问题罗列出来,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查找相关资料,阅读与该案例有关的背景资料,以及本案例后续发展状况,以求对案例有综合的把握。例如,在阅读鼓励出口措施相关案例时,要求学生先掌握鼓励出口的相关措施,然后阅读案例,在案例阅读之后,查找相关资料。比如目前有没有与本案类似的案例,他们最终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等等。总之,就是要求学生对该案例有详尽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

(二)充分做好分析准备

在阅读完相关案例之后,要求学生对该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确定本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并找出此案例的关键问题;其次,确定是否还存在与本案相关但没有布置的问题,最后,选定分析方法,理清思路,做出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分析。比如上文所谈的鼓励出口措施案例中,学生阅读完案例后,可将本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罗列出来,比如各个国家特别是中国普遍采取的鼓励出口的措施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会遭遇到进口国的抵制和其他贸易壁垒的限制,针对这些限制各国又有哪些应对措施等等。明确哪些问题和本案例关系重大,并选定方法进行分析。

(三)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前期阅读准备和分析准备的成果展示,也是教师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使课堂讨论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首先要求学生要学会倾听,要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一方面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其次,既然是讨论,那么积极主动发言是必不可少的,不管自己的分析是否完整,是否具有新颖性,措施是否可行,都要消除顾虑,投身到讨论中去。

在国际贸易的案例教学中,只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有机结合,双向互动,教学相长,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才能取得案例教学的良好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1]张岩松,许峰.企业危机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王丽榕.“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2,(90):81-82.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