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3-04-08 02:10
湖北植保 2013年5期
关键词:玉林市玉林种质

莫 永

(广西省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537000)

广西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北纬21°38′~24°02′,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21.8℃,年均降雨量为175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h,年均无霜期天数达346d以上。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光、温、水、土等资源条件,蔬菜生产也一直受到玉林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工作来抓,通过提高农户的栽培管理水平,优化产业布局,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等措施,使蔬菜产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受栽培技术、蔬菜种类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玉林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还不能全方位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发展玉林市蔬菜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发展现状

1.1 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高,品种丰富

201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9.87万hm2,同比增长3.9%,产量约150万t。蔬菜自给率已超过90%,特别是大多市民餐桌上的叶菜类、瓜果类蔬菜品种齐全,外地调入蔬菜主要是大白菜、胡萝卜等。每年向香港、澳门、广东、上海、河南、湖北等地外调蔬菜达到36万t以上。

1.2 无公害蔬菜生产初具规模,质量有保障

玉州区是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陆川县、兴业县、博白县是广西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玉州区仁东镇大蒜基地等 7个经过无公害产地认定蔬菜基地。全市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8157.63hm2,10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论证,5个蔬菜品种经检测合格正在申报无公害产品论证。蔬菜生产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各级农业部门还定期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蔬菜产品质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蔬菜产品的质量正在不断提高。近年还组建了市、县(市、区)、镇(乡)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立和完善了蔬菜质量标准检测网络和监督体系,在各蔬菜批发和流通市场设有检测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工作站,严格质量监控。

1.3 冬种蔬菜生产发展迅速

据最新统计,2012年冬种面积创历史新高,达8万hm2,包括7个冬种666.6hm2示范基地,总产量达270万t,总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种植种类主要是以马铃薯、白菜、辣椒、西红柿、茄子、玉米等蔬菜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1.7万hm2,位居广西前列。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66.6 hm2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

1.4 产业组织化水平、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形成了宏进农批等不同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20多个,形成了以市、县大中型批发市场为主下联各镇(乡)、街道小型集贸市场的蔬菜供应网络;二是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起到了桥梁及纽带作用。目前进驻玉林的蔬菜生产企业、龙头企业共有广西丰顺种植公司、玉林市桂鲜泰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等16个。有玉林市彩阳蔬菜专业合作社、玉林市蔬菜协会等专业合作社、协会42个,他们在玉林市蔬菜生产中起到了桥梁及纽带的作用,为蔬菜销售、流通,原产地申报、品牌推荐等提供专业服务,对促进农村土地规模集中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对农民增收也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1.5 注重品牌建设,形成了一批蔬菜品牌

玉林香蒜、博白空心菜分别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玉州区为玉林香蒜统一注册了“郁州”商标,陆川县珊罗供销社珊罗富农韭菜专业合作社为韭菜统一注册了“珊罗”商标,兴业县大平山镇绿安园蔬菜产业园区注册了富硒蔬菜商标“绿码园”,还有玉州区名山黑皮冬瓜、城北苦麦菜、仁厚潮菜等也成为玉林以及广西有名的品牌。

1.6 有一定的科研力量、科研基础和种质资源

玉林市现有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林两岸农业合作研究院、玉林农校、玉林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所),建设有蔬菜科研生产基地1个,拥有一批蔬菜育种、生产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蔬菜生产、研究的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45人,副高级职称17人,正高级职称3人。玉林市还拥有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建有蔬菜种质资源库1个,收集、保存蔬菜品种资源700多份,其中野生蔬菜品种资源80多份[1]。各科研院所自2010年以来选育蕃茄新品种农科6号等蔬菜新品种3个,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80多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面积400hm2以上,各蔬菜生产基地良种覆盖率超过90%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制约蔬菜产业发展

与水稻等作物相比,政府对蔬菜种植的扶持力度偏小,由于蔬菜生产投入高,设施建设投资巨大,生产还要大量资金支撑,所以企业和农户都难以有大量资金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中去,阻碍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因为缺乏资金扶持,多数蔬菜基地的水、电、路、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很难适应蔬菜生产的需要。特别是排灌设施和防护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不能够保证稳产、高产、优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玉林市蔬菜产业的发展。

2.2 结构性、季节性蔬菜“淡季”明显,容易造成蔬菜价格波动起伏

玉林市生产的蔬菜种类中叶菜类所占的比重较大,受春季梅雨、夏季高温和土地轮作等因素影响,常会出现上市集中,市场供应不均衡,淡、旺季比较明显等现象,个别季节还存在单一种类、品种偏多,其他种类、品种偏少的结构性缺菜,这些都能造成蔬菜价格波动起伏。

2.3 受海南、湛江、北海等地蔬菜冲击较大

海南省、广东湛江市、广西北海市等地和玉林相比在蔬菜生产上占有气候、区域和规模优势,这些地区生产的豆角、瓜果类蔬菜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采收期长、价格低等特点,加上便捷的交通运输给其蔬菜运输提供了低成本的优势。由于玉林本地缺少大型的冬菜种植基地,在品质、数量、价格上均无法与外地蔬菜相抗衡,玉林的冬、春季蔬菜市场被外地蔬菜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对本地蔬菜的价格和销量影响很大。

2.4 蔬菜加工业发展滞后

蔬菜是地区性和季节性很强的农产品,多数种类深加工价值不明显,现玉林市生产的蔬菜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主要是以玉林大自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首的豆类、玉米等品种加工为罐头,年产量约1.5万t;另有兴业县宏朝、发记酸料厂等以萝卜、椰菜等种类加工酸料,年产量约600多t;还有少部分蔬菜被用作家庭干制、腌制菜,但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不论是何种加工方式,都存在数量少、品种单一,加工档次低,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生产效益不高等特点。

2.5 生产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玉林地区人多地少,特别是农村居住人口比较密集,厂矿、养殖场较多。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和养殖场污水污染农业用水,工业“三废”违规排放和病原微生物等造成菜地灌溉用水和菜园土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给玉林市的蔬菜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2.6 丰富的种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玉林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受复杂地形、小气候和交通的综合影响,形成很多农家种和地方品种,野生蔬菜种质资源也很多,为蔬菜品种选育、改良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虽然在玉林市蔬菜育种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利用较少,仅停留在收集、保存阶段,2000年以来玉林市选育并通过审定的蔬菜品种仅有 3个,主栽品种多是引进广西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州市蔬菜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品种。

3 对策和建议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资金投入

财政、科技、水利、农业、扶贫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应重点加大对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对生产大户,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等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协调保险公司等机构,采取生产企业支持、项目支持、公共财政支持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蔬菜生产灾害风险基金,对生产基地设施和蔬菜生产投保,减少企业和菜农由于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3.2 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和布局

一要科学规划全市优质蔬菜产业发展,抓好全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布局。在充分考虑资源优势、农民种植习惯和技术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的情况下,重点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特别是要建设几个以速生叶菜、高档特需蔬菜、野生蔬菜为主的淡旺季互补蔬菜生产基地;二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实行品牌战略,以质取胜,根据市场的需求量和加工企业的消化能力,指导确定不同蔬菜种类的播种面积、时间,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三要开发优势蔬菜产业带。实现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

3.3 加快蔬菜加工业发展

围绕特色产品,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并举,拉长产业链条,以建立发达的加工业体系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切实发挥加工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支持企业通过研发、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生产水平。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等薄弱环节,加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3]。

3.4 全面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

根据国家、行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标准指导全市设施蔬菜由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重点抓好产地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建设更多有规模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要结合当前开展的“美丽玉林,清洁田园”活动,动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清捡生产垃圾;引导菜农在蔬菜生产中减少农药用量、控制好氮肥施用量,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4];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绿色植保、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推进蔬菜清洁生产,确保蔬菜食用安全。

3.5 充分利用种质资源培育良种

玉林市现有的蔬菜种质资源十分丰富,除继续做好蔬菜种质资源引进、试种、筛选、保留、繁育、展示等工作外,科研机构要加以合理利用,抓好良种选育,通过远缘杂交、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手段,创造了更多的蔬菜新种质。特别要在生食、药用、观赏、芳香、野菜等特色品种的研发上下功夫,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受消费者好评的名特优蔬菜新品种。

[1]邓旭.玉林市野生蔬菜产业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8):2477

[2]韩冰.我国蔬菜加工产业组织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123

[3]马幼菊,王孝琴,易咏生等.武汉市蔬菜企业经营模式初探.[J]长江蔬菜,2013,(03):2

[4]赵琼,彭涵泠,陈祥金.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的问题.[J]长江蔬菜,2013,(01):49

猜你喜欢
玉林市玉林种质
王玉林作品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绘颜绘色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泉塘小学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赵玉林藏石欣赏
玉林市安监局召开安监局长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