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的发生特征及防治方法

2013-04-08 02:10姜国庆陈二龙徐桂方胡正兵姜含光
湖北植保 2013年5期
关键词:托布津基部根腐病

姜国庆 陈二龙 徐桂方 胡正兵 姜含光

(崇阳县农技推广中心 437500)

大豆是崇阳县主要农作物之一。但由于多年连作,使得一些土传性病害滋生蔓延。大豆土传性病菌为害引起根腐,俗称“烂蔸”。据调查,发生面积约占年种植面积的20%~30%,一般田块损失产量2成~3成,严重田块损失产量5成以上,有的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大豆持续稳定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大豆根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探索。

1 病原菌及症状

经鉴定,引起崇阳县大豆“烂蔸”的病害有三种:即大豆根腐病(Fusariumspp)、大豆白绢病(Pelliculariarolfsii)和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这三种病害共同特征:都是土壤传播病害,可同时出现在一块地中,主要症状是根腐,地上部叶黄,后期植株萎蔫枯死。

白绢病的主要特征是病株茎基部有白色绢丝状物,胞囊线虫病病株根上附有许多米粒大小黄白色颗粒,即为囊线虫的雌性成虫。上述二种病害田间发病占根腐的5%以内。

大豆根腐病是造成大豆“烂蔸”的主要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病株早期下部叶片乏绿,呈浅黄色,后植株较矮小,叶片发黄并枯萎,主根上部和茎的地下部分变褐色,病部稍下陷,有时开裂和深入到皮层内,侧根很少或侧根腐烂死亡。当主根全部腐烂时,病株即枯萎死亡,腐烂表面常有淡红色霉状物。

2 大豆根腐病的发病规律

大豆根腐病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初期症状是植株根部出现黑褐色,5月上旬侧根变黑腐烂,或主根下部开始变褐,病害进入发生高峰期,6月上、中旬病株大量枯萎死亡。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期相当长,发病地空留1年再种大豆,根腐病发病率不减当年。病原菌主要靠雨水反溅及流水由发病中心逐年传播蔓延,平地传播速度稍慢,坡地蔓延快。高温、多雨,田间渍水发病重,连作病原菌积累发病重。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很大的差异,鄂豆4号、湘春豆13号及“六月爆”等品种在我县表现感病。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种植高产抗病品种、引进筛选高产、抗病的新品种进行推广,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县现有的地方品种“棕籽豆”和“画眉豆”对根腐病有较好的抗性和丰产性能,但由于籽粒为棕色,生产的豆制品色泽欠佳,商品性不十分看好,难以大面积推广。引进筛选丰产、抗病的白色、黄色大豆品种很有必要。

3.1.1 轮作换茬

大力提倡轮作换茬,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更佳。

3.1.2 及时拨除病株

对轻病区的零星发病田块,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及四周撒施石灰消毒,可抑制病害的蔓延。

3.2 药剂防治

3.2.1 药剂拌种

大豆播种时,每667m2用粉锈宁30g~40g拌种,可降低大豆根腐病的发病率。试验证明,667m2用70%甲基托布津50g、15%粉锈宁40g拌种;80%根腐灵250g、50%敌克松750g拌土穴施,粉锈宁拌种防效 69.0%,敌克松药土穴施防效41.0%。使用粉锈宁、敌克松时一定要注意用药量,否则影响种子发芽率。

3.2.2 大田防治

在大豆根腐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1000倍液灌根或拌细土,药土比例1:500,施于植株基部,7d~10d用药一次,共施药2次~3次,对大豆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效。据试验,在发病初期,667m2用50%敌克松750g、80%根腐灵250g、15%粉锈宁200g、70%甲基托布津200g拌土撮入大豆茎基部,7d一次,共撮药三次。甲基托布津防效为74.9%,粉锈宁防效为56.4%。

在施药方法上,用喷雾、粗雾喷淋茎基部、药土撮于茎基部、灌根等施药方法。以灌根效果最好,喷淋、药土撮于茎基部次之,喷雾防效最差。但灌根、喷淋茎基受水源的限制,推广中有一定的难度。药土施于茎基部简便易行,农民易接受,便于推广应用。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习居土壤,存活期长,给病害防治带来很大的难度。不断引进、筛选、推广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应大力推广应用。与玉米、小麦轮作换茬,有条件的地方可水旱轮作可控制发病。加强病害预测预报,发病初期适时药剂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可以起到控制发病,减轻为害损失,保证大豆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托布津基部根腐病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试验
60Coγ射线辐照降解多菌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