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服药过量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3-04-09 05:30赵智娟吴以平钱一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过量监护人

赵智娟 吴以平 钱一平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过量中毒是精神科常见的急重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为疾病复发引起,也有突发各种生活事件导致,还有家庭看护不周造成的。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因为服用过量抗精神病药物在急诊科抢救的57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7例服用过量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中,男21例,女36例。年龄17~62岁,平均32.5岁。病程1~15年,平均6.2年。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38例,高中10例,文盲1例,大学2例。婚姻状况:已婚45例,离异4例,未婚8例。职业:工人10例,农民15例,无业12例,退休2例,自由职业18例。住院次数:1次9例,2次19例,3次15例,5次8例,6次5例,9次1例。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19例,抑郁症22例,情感性障碍10例,分裂样精神病6例。

2 服药种类

2.1 服单种药物 本组共26例,其中氯丙嗪12例,氯氮平8例,奋乃静4例,氟西汀1例,锂盐1例。

2.2 合用两种药物 本组共25例,其中氯丙嗪加氯氮平5例,氯丙嗪加阿米替林8例,阿米替林加舒必利9例,维思通加诺氟沙星1例,地西泮加阿普唑仑1例,奋乃静加不明药物1例。

2.3 合用三种药物 本组共6例,其中氯丙嗪加氯氮平加地西泮1例,其余5例为不明药物合用。

3 原因分析

抗精神病药物过量中毒是精神科常见的急重症,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会导致严重后果。造成药物过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是最为严重的自杀危险因素。本组中有21例患者不同程度地受到某些精神症状的影响,如命令性幻听、幻觉、妄想支配等而吞服大量药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结果都表明,自杀者中80% ~100%具有精神疾病[1],故而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症状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是预防自杀发生的关键,会明显地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3.2 抑郁情绪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多见于病情缓解、自知力恢复的人,尤其是反复发病、多次住院者。而抑郁症患者其自杀倾向更明显多于其他精神疾病。本组57例患者中抑郁症22例,占总数的38.59%。

3.3 性别因素 本组资料中女性36例,占总数的63.16%。因为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更容易受到诸如婚姻问题、家庭不和、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失恋等影响而导致自杀。

3.4 患者监护人对药品管理不当、对患者看护不周造成 精神病患者往往患病时间长,病情反复,需长期治疗,许多家庭均不堪重负,对家庭成员的精力、体力、财力都是巨大的挑战,一旦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患者过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自杀。3.5 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 生活事件在某些特定类型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有着肯定的致病作用,各类抑郁障碍患者在发病前常常遭遇较多的生活事件[2]。本组资料中发现一些患者家庭中发生明显的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对患者的关注度下降,婚姻生活质量下降,患者身心受到伤害,从而诱发自杀。

3.6 社会角色的转换 由于疾病影响,一些精神病患者不能从事原有的工作,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这些患者往往会产生失落感,觉得自己活着没意思,因此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3.7 社会支持的缺乏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不良的社会关系则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影响。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与生活质量高低二者之间呈正相关,社会支持的好坏可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国外研究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一个很好的缓冲系统,能够解决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4]。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加患者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5]。本组患者绝大多数没有得到来自其家庭、朋友、社会的有力帮助,究其原因,一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社会交往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下降,还有一部分患者是主动回避社会,拒绝别人的帮助,从而使不良情绪无法宣泄,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

4 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

4.1 严格遵医嘱用药 对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需严格管理,必须由其监护人认真按照医嘱给药,按时、按量帮助患者服药,绝不可以擅自增减或漏服药物,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达到较好的控制病情的目的。

4.2 控制药物总量 无论是门诊患者,还是出院患者,带药回家一定要控制好处方总量,杜绝大处方,避免患者回家发生意外。

4.3 控制药品的获取 精神科药物的家庭管理极为重要,患者的监护人对药物必须妥善保管,家庭中不要存储太多药物。既要防止误服中毒,更要防止自服中毒。

4.4 重视对患者家属及监护人的指导 通过不同形式及各种渠道向患者家属及监护人宣传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使其了解精神疾病发病的症状,知晓正规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掌握家庭看护的安全常识。

4.5 定期门诊复查 对患者家属及监护人一定要强调定期门诊复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病情由门诊医师及时给予调整药物,在医师的指导下给药,提高其家属及监护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4.6 心理干预 密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进行危机干预,帮助其渡过危机状态。必要时住院进一步治疗。

4.7 提高社会支持 家庭成员对精神疾病的关心、关爱是最好的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职业角色的影响力,对其家庭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起有效的支持系统。要为患者创造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帮助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秩序,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朋友、亲人的温暖,改变其应对能力和处理冲突的技巧,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来自全社会和政府各级部门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注、关怀则是对弱势的精神病群体最强有力的支撑,积极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重塑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1] WHO.Preventing Suicide:a resource for general physicians[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2] 周泽慧.抑郁障碍患者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185-186.

[3] 赵智娟,王从杰.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2):3260-3261.

[4] 赵振海,刘 民.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2):870.

[5] 吕永良,吴爱勤,李 鸣,等.老年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12:2206-2207.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过量监护人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过量食水果会加速衰老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请勿过量饮酒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吃糖过量也会“醉”?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