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河北省涿鹿县民信葡萄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2013-04-11 04:28
关键词:农村土地葡萄农户

冀 楚 楚

(河北经贸大学 财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现阶段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河北省涿鹿县民信葡萄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冀 楚 楚

(河北经贸大学 财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涿鹿民信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特点及所占比例的调查,对合作社产生的意义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见解和对策建议:一是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环境,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明确土地产权,依法保障土地流转主体的权益,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土地流转市场有序稳定运行。

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5:44

涿鹿县民信葡萄专业合作社是由涿鹿县武家沟镇村民武某于2009年9月25日带领本村5名村民,响应中央政策,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正式成立的民营合作社,地址位于涿鹿县武家沟镇。发起人以土地、现金等实物为资本,社员以土地参股,注册资金15万元,社员256户,葡萄种植面积1 323.86亩,于2010年6月成为县级示范社,主要品种为“贵人香”、“雷司令”等,主要用以生产干白葡萄酒原料。该合作社的成立具有极大的示范带动和应用推广作用,调动了当地群众栽植葡萄、推进张家口市百万亩葡萄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对实现生态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富裕型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促进农村和谐进步具有广泛深远的社会意义[1]。

一、涿鹿县民信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流转形式

(一)转包。农户将土地以一定期限转移给民信农业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流转对象为本村村民,有的是将全部土地进行流转,也有的是部分流转。存在的问题是土地流转量小,期限较短,随意性大,不利于土地真正的规模化经营。该合作社转包土地面积为623.66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47.11%。

(二)承租。农户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民信合作社,并向合作社收取租金。优点在于利益分配较为公平,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了土地荒芜,但由于合作社支付较高的租金,从而削弱了对土地的投入,容易导致对土地进行掠夺性经营。该合作社租用土地面积为212.6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16.06%。

(三)互换。即民信合作社成员为了调整产品结构和扩大耕种规模,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与其他农户进行交换。这种利益分配是在利益互惠讨价还价的基础上进行的,风险较小。该合作社互换土地面积为64.2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4.85%。

(四)入股。即在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把土地使用权量化为股权在民信合作社入股的行为。该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为423.4亩,占土地流转总数的31.98%。

二、民信葡萄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武家沟镇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附近没有企业,人均收入较低。实行土地流转以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把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收入,留守农户的收入也增加了,大大活跃了当地的农村经济[2]。

(二)促进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中出现了土地荒芜现象。实行土地流转,能够减少土地的荒芜,并且使一些荒坡沙滩得到逐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3]。

(三)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民信葡萄合作社聘请县林业局的专家担任合作社的长年技术顾问,并和昌平农科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山东利源葡萄酒有限公司、涿鹿龙珠葡萄酒公司等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从技术上和产出经营上有了向规模经营发展的保证。民信葡萄合作社的成立,对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中连片的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有机结合和资源的有效配置[4],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农业合作社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联系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带动周围农户的产品销售,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总之,通过该项目示范带动和辐射推广,带动了全村、全镇及附近乡村葡萄产业的发展。该项目符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具有当地产业特色,能带动周边地区形成区域性产业带,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当地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优化升级、转变葡萄产业增长方式、向精细化产业发展,对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促进农村和谐进步具有广泛深远的社会意义[5]。

三、民信葡萄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

调查发现,政府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一些农户对土地流转仍存在顾虑,怕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线”;而合作社怕土地流转政策不稳,政府随时收回土地承包权,不敢大胆投入,同时担心市场前景,承包效益得不到保障,不敢大规模开发。全社仅有31.98%的流转土地是采用入股的方式,这就说明土地的分散经营状态仍很普遍,难以形成土地流转的计划性和规模性。

(二)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该社的土地流转行为是合作社和农户的自发性行为,缺少政府在土地流转上应有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从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多数以亲戚关系和同村村民关系为主。该合作社总经理法人代表武某系该村村委会主任,调查中有农户反映合作社存在强行要求农民退出承包地,统一流转给合作社的行为,很多农户对此不满意,增加了村民对土地流转这种形式的顾虑和抵触心理。

(三)土地流转存在不稳定因素和低补偿性

经过调查,土地流转过程中,该合作社流转土地可以享受应由农民享受的某些国家优惠政策,合作社对农户的补偿采取每年年底给付一次的形式,农户平均每亩地每年只能获得426元的补偿(作者调查当年数据),收益较低。合作社流动资金少,没有政府支持,一旦遇到经营困难或市场情况变化,合作社倒闭,原有农户的权益便得不到保护。

(四)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不规范

合作社和农户虽有简单的书面协议,但内容简单,用辞含糊,对双方都没有有效的约束,普遍存在土地面积不实,流转费没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等问题。土地流转期限不明确,租金或利润分配、违约责任等没有书面约定,甚至有的合同内容明显合理不合法。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将引发新的社会矛盾[6]。

四、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认真执行现行土地制度,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一定要做到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对农户承包土地的流转,要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要保持其原有的农业用途。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如果流转的土地改变农业用途,那无疑有害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国计民生。因此,要杜绝借土地流转之机吞食耕地的现象,确保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

(二)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要搞土地流转,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现实意义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讲座、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土地流转意义的宣传,让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二是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典型的宣传。对那些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观念较新、经营效益较好的农业合作社要进行大力宣传,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农村或城镇的富余劳动力感到经营土地有利可图,从而自觉投入到土地流转当中,利用好土地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引导和规范,建立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

正确引导和规范是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的关键。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促进土地流转的健康快速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支持、引导农户大胆试验,以点带面,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坚决杜绝“一刀切”的操作处置,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序。规范对土地流转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掌握监督和指导管理,减少土地流转的纠纷,力求避免流转双方的经济损失。在当前的情况下,对于农户之间的转包,要指导双方协商好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备案制度,严格承包地使用权的转让规定、转让合同制度等。

(四)加大资金扶持,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生产启动资金匮乏是阻碍土地流转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从多方面加大对土地流转所需资金的扶持力度[7]。一是加大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力度。对利用流转土地搞规模开发优势明显的项目,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二是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政府要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放力度,对利用流转土地搞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的优先投放资金,同时给予技术、税费等方面的倾斜;三是通过引进公司、投资商解决资金问题。通过土地流转搞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从而降低合作社和农户的风险,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资金难的问题。

(五)加强对流转合同的规范管理,解决土地流转矛盾

当前,农民与合作社之间的承包关系都是用合同来维系,而大部分合同又具有不规范性、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因此,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合同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引导双方遵守合同协议,积极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规范双方的履约行为,促进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葡萄种植业周期相对较长,前期投入大,一般3年到产果期,4年后进入盛果期。截至目前,该葡萄合作社还没到盛果期,以后随着利润逐年增加,由利润分配等问题引发的新矛盾又会产生。

目前,中国农村面临社会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一套独立的理论和特有的操作模式,并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地研究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探究其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最终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8]。

[1] 宗泊,谭振波.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调查与分析[J].河北企业,2010,(1):39-40.

[2] 沈卫林.因势利导,层层推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J].新农村,2010,(1):16.

[3] 刘良军.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浅析[J].中国粮食经济,2010,(1):16-18.

[4] 陈亚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0,(1):40-41.

[5] 蔡卫强.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的一个成功范例:浙江省德清县五四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运作与成效[J].新农村,2008,(4):6.

[6] 陈湘珍.搞活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08,(8):41.

[7] 朱玉碧.农用土地流转现状及模式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3):6-8.

[8] 张健.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析[J].特区经济,2008,(3):200-201.

DiscussiononRuralLandCircul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atthePresentStage

JI Chu-chu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Hebei 050061,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has been a problem which has drawn extensive attention of all sectors of the society.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in forms,features and propor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in Minxin Grape Cooperative of Zhuolu County,the paper expresses the ideas of establishing the cooperatives,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including building a good environment of land circulatio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setting up the sound land circulation market,clarifying the land property right,ensuring the far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by law,constructing the relevant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and guaranteeing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market.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land circul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2013-01-02

冀楚楚(1993-),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F 301

A

2095-462X(2013)02-0061-03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0410.1544.028.html

(责任编辑李桂萍)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葡萄农户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当葡萄成熟时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