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内涵的创新性思路

2013-04-13 01:06佟自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专业化辅导员人文

佟自光

(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内涵的创新性思路

佟自光

(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38)

专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它包含个体发展与制度保障两个层面。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涵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专业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应以辅导员的专家化、团队化为核心,重新设定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通识教育与青年文化等内容,巩固其专长的知识门类与相关科研素质。相应地,还应加强科学、长效的制度建设,保障辅导员的团队建设与专业化成长。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个体发展;知识内涵

辅导员自出现以来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1965年作为一种职业得到官方的认可,在改革开放后被当作与专业课教师同等重要的教育者角色,在21世纪被国家文件表述为大学生的“指导者与引路人”[1]。然而在现实中,辅导员往往被当作高校最基层管理人员使用,辅导员的工作也充斥着事务性工作,致使其本职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显著。正如有些研究指出的那样: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与日益严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发展的根本问题[2]。专业化的呼声顺势而生,被视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不过,目前关于辅导员专业化的讨论仍不够深入具体,且有混淆。本文将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做创新性讨论。

一、再定义“辅导员专业化”

目前大多将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等而视之,从而造成了概念的混淆[3],因此,需要首先区分职业化与专业化。它们都是现代社会分工与学科分化的结果。职业化是对一种工作状态的常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与规模化,使某种工作成为一类被社会认可的谋生手段。专业化则是在职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某种知识类别的熟练掌握者与实践者,使工作者成为一定程度上的专家。可以说,职业化具有社会整体的视角,而专业化更多是工作者个体的视角,隐含“权威”的意义[4]21。由此可知,专业化不仅不同于职业化,而且在技术水平、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都远高于职业化。具体到辅导员,1965年国家在编制、职能以及地位等一系列问题上加以定义之后便取得了职业化,然而其专业化概念近年才出现,远没有成熟,更不要说辅导员专业化在工作中的落实了。

准确地说,辅导员专业化指辅导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训练与学习成为大学生成长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家;而这一过程与最终结果有相应的保障并会得到认可,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5]。由这一定义可知,辅导员专业化虽然主要从个体视角出发,但要以整体发展为目标。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每名辅导员更能集中精力从事本职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辅导员队伍也易于形成管理合力,提高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水平,提升高校的教育软实力。因此,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可从个体发展与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来理解,并从这两个层面着手进行,以下具体论述。

二、专家化——“个体发展”的内涵

如上所言,专业化隐含有“权威”的意义,因此其内涵首先是个体层面的。具体来说,辅导员专业化的个体发展内涵主要指辅导员在哪些方面具备超过常人的专业素质与知识技能,或者说辅导员应在哪些角色上成为“专家”。

实际上,辅导员的职能不外乎思想政治指引、人生信念指导与日常行为教育,以及事务管理等方面。它们来自于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在以事务管理配合高校正常有序运行的同时指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个体发展”的专业化要以理论知识的专业化为基础——具体而言,促使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指引、人生信念指导与日常行为教育等相关工作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就是说,“个体发展”的辅导员专业化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以促使辅导员成为包含三类角色的相应的专家。

(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者

当代大学生是生长在优越经济条件下与平凡生活中的一代,其政治信仰与对社会的理解方式都有受功利主义思想与庸俗社会观念浸染的威胁,而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抵御这些威胁的重要武器。辅导员,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导师,有义务更有责任用马克思主义去引导他们,并且向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便是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当然,辅导员首先要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基本原理与思想,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现实问题,分辨各种观念[6]。马克思主义者是“个体发展”的辅导员专业化的最基本内涵。

可以看到,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几乎相同的专业理论。不过,他要比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更有实践性,更具分析能力,随时准备分析、分辨现代社会的新问题与新观念,从而去澄清、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信仰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的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者。

(二)大学生成长的人文素质导师

成长是成才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人文素质与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大学生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人文素质指个人摆脱蒙昧、盲目之后的人性力量,包括情感、意志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其基础是人文知识,本质是体现于个人日常行为中的教养与让人尊重的习惯。可以说,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和成才的保障。它与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科学专业素质一起构成当代大学生的全面能力。思想政治指引之外,辅导员还应该指引大学生人生观的树立,培养与提高其人文素质,扮演好人文素质导师的角色。

事实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被提上高等教育的层面。当前,高校都在进行传播人类个人自由、社会自由、幸福等基本信念的通识教育[7]53,[8],形式主要是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然而,当前各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要么仅作为“课外知识拓展”,要么仍以专业课程的延伸为主[9],难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可以说,辅导员作为人文素质导师的专业角色不仅是辅导员本职工作的体现,也是提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方面辅导员将人文知识与正确人生观通过班级管理、校园活动、日常沟通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通识教育的特点设计相关的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等,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切实、更可行的方案——这样便自然地获得人生辅导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双赢结果。

自然地,因为人文素质导师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角色,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专业化、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理论。同时,作为人文素质导师的辅导员还可以参与到学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计划与教学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来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理论的进步与实施。这样,辅导员的职能与角色也得到了扩展,更易提高人们对辅导员的看法。

(三)青年文化与青年问题的专家

专业化最不同于职业化的一点在于,它需要有明确的研究内容与相当的深度。正是在此意义上,事务性工作被看作辅导员专业化的最大障碍。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与工作内容决定了辅导员专业化明确的研究内容——青年文化与青年问题。

青年成为值得研究的文化对象,源自于社会的分工加剧、教育年限的延长与专业教育的必要;青年文化研究以正在从少年向成人过渡的群体之心理、行为以及思想意识为主要内容[10]。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一个处于从少年向成人过渡时期的群体,工作内容如果在过去还偏重于政治引导,那么在思想开放的今天则偏重于日常生活教育。因此,青年文化研究必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根据。

当前社会文化状况也要求辅导员广泛而深入地开展青年文化研究。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就业压力的加大,高校与社会的间隔越来越短。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是生源的多样性以及大学生基数的增多,因此在学习之余会有更多的人走入社会,从事商业、社会实践等活动。就业的压力则让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的必然选择。这样,大学生在校期间便面向社会,贴近社会,因此更容易受社会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观念与商业意识在高校校园中的增长,大学生风格爱好的多样化、选择意识的增强以及个性的强化——它们都是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对象,也是青年思想意识与自我认同的重要体现。因此,青年文化与青年问题必然是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

当然,作为研究者的辅导员也不应忽略自己的基层工作意义与实践价值。也就是说,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角色不仅是青年文化的研究者,更应该成为青年问题的调解者。只有这样,辅导员的专业化研究才有落脚点,才能体现出主要价值。

三、保障系统——“制度建设”的内涵与价值

如前所言,辅导员从事事务管理工作是出于高校运行的实际需要。尽管事务管理工作不是辅导员的本职,却是其避不开的工作,也是其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制度建设”的辅导员专业化指通过制度建设使事务管理工作为辅导员的个体发展保驾护航,并将辅导员专业化的个体内涵落实到事务管理之中,体现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制度建设”的辅导员专业化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源头抓起,构建辅导员专业化团队

辅导员专业化从个体视角出发,以辅导员队伍整体的专业化为目标。在制度建设上,辅导员专业化的起点便是辅导员聘用与个人素质的提高,要聘用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很显然,当前的辅导员聘用与之多有违背,具体表现为,聘用大学生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与聘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并存,应该聘用哪类研究生还没有一个共识,仍是讨论中的问题。

在聘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人员担任辅导员之后,辅导员管理制度还应力求具备整体性、系统化与专业性的特征,从而整合辅导员的大学生管理合力,使管理不仅服务于大学生,而且服务于辅导员的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基本上以二级学院或系领导为直属上级,而以学生处(或学生工作部)为次属管理部门。这一制度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学校各部处通过二级院系领导将各种事务性工作安排给辅导员来完成,造成辅导员的事务繁忙;二是学生处只能将贫困生资助、评奖评优、班级管理、心理健康等各类工作分块布置给各院系辅导员完成,难以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工作格局。很显然,辅导员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一管理制度,辅导员专业化的障碍之一便是当前的辅导员管理制度。而改革这一管理制度的思路是以学生处作为辅导员的直属管理部门,以二级院系领导为次属领导,加强辅导员的院系间流动,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成为分工明确、统筹合理、流动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样不仅促进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团结,提高工作效能,更易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为辅导员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推动学校各部处的管理工作,提高其服务意识,使高校运行管理得到极大提升。

(二)从实际出发,夯实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基础

减少事务性工作对辅导员专业化负面影响的方法,除辅导员管理制度改革之外还可以建设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指组织与开展工作内容的程序与实施规则,辅导员的工作机制即组织与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大学生管理的过程与制度。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管理事务有两种工作机制:第一种机制可以称为辅导员、班主任兼管制度,辅导员与班主任共存,由班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管理,由辅导员负责管理统筹与政策宣传;第二种机制是辅导员专任制度,取消班主任,由专职辅导员直接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干部与开展校园活动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统筹各种事务性工作[11]。第一种机制中,由于班主任多由专业课教师兼职担任,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质等都有不足,所以实际上事务管理工作仍由辅导员完成,责权利不够明晰,致工作效率低下。这一机制显然不能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第二种机制在院系级学生事务中责权利明晰,更为效率,辅导员也能更直接地接触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便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与提高;问题可能在于因学生数量多而可能造成事务工作繁重,工作难以面面俱到。因此,第二种体制中还需要控制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比例,不能高于国家规定的1∶200;同时辅导员相应管理部门,如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及团委等,还应理解辅导员教育指导的本质职能,加强对学生的直接服务工作,在工作体制中减少对辅导员的依赖与指派,以保障辅导员专业化的成长,使他们切实教育出政治觉悟高、人文素质优、心理健康的新一代大学生。

(三)依托培训,让辅导员与时俱进

显然,辅导员专业化的成长,不管是个体发展意义上的还是队伍建设意义上的,都非一日之功。因此,“制度建设”的辅导员专业化还应有长效的培训制度,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其工作实践能力。另外,辅导员专业化本身也具有职业生涯的意义,一生可能会经历几个时代。在此意义上,辅导员在专业化道路上还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也要求辅导员应不断受到培训,不断认识新的时代,学习新的知识,改变旧思想。可以说,培训也是辅导员专业化必有的制度之一。

(四)遵照国家制度,促进责权利的明晰

从辅导员及其制度的形成、发展历史来看,其出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需要,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然而其成长一直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辅导员专业化的道路上,辅导员的各项制度与相应政策应该一直秉持高度重视、未雨绸缪的理念,向着责权利明晰的方向前进。事实上,本文所倡导的辅导员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机制的创新都秉持这一理念,一方面使辅导员工作回归到国家政策中规定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使辅导员管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责、权、利互相匹配,渐为明晰。

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专业化不仅仅是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央文件明确规定的,只是当前高校中仍因种种原因难以得到落实。因此,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还在于落实国家政策,需要相关高校克服困难,还辅导员以本职与本色。

总而言之,辅导员专业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需要,也是辅导员职业的发展方向,然而对其认知、实施、推动等各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或源于高校运行的实际,或源于专业化概念的思想混淆。而它们都需要通过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创新思考以及体制改革来予以解决,本文正是这方面的尝试。笔者认为,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个体发展内涵是实现辅导员自身职能的保证,是发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而体制改革也是保证辅导员专业化长期、有效进行的基础。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98.

[3]曹琨.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学理支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4]陈玲.“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理论问题思考[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王习胜.“三师”:高校辅导员执业资质构想[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69 -72.

[6][英]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M].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7][美]哈佛大学委员会的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M].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Report of the Harvard Committe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0.

[8]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38 -65.

[9]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2):1 -6.

[10][英]克里斯·里弗斯.基础社会学·青年亚文化[EB/OL].Chris.Livesey.Youth Subculture.“A”level sociology,www.sociology.org.uk/youth1.pdf,2011 -10 -06.

[11]文丰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07-110.

Innovative Ideas to Construct Profess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Team

TONG Zi-guang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232038,China)

Professionalization has becom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s.It contains two meanings: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as safeguard.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sed on current status of college counselors'work,the innovative ideas to construct profess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team should firstly concentrate on professionalization as individual:re-define Marxism,general education and youth culture as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ization,solidify their specialized theory knowledge,improve their the quality of research.Accordingly,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be more rational,more effective and lasting to guarantee the team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college counselors;professionalization;individual development;the connotation of knowledge

G645.8

A

1001-7836(2013)01-0031-04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1.012

2012-06-06

佟自光(1981-),男,安徽亳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团总支书记,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青年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化辅导员人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