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2013-04-13 01:06于洋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有效性信息技术

于洋鹏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信息化时代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于洋鹏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

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重视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重视生成有效的教学过程,是解决其中某些问题的策略。

信息技术;情境;教学资源;交互主体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评价。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我省普通高中的学科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1]。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最大化的教学效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诸多教学行为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试图研究解决的就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验证、丰富和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适合我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现状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案例,并进行理论提升与推广,切实推进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当下高中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有效教学研究更多是高校教师牵头,研究内容与成果的理论意义、指导意义居多,涉及到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的内容偏少。

在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比较普遍: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时候,无论老师付出多大努力,教学都会沦为“无效”。有效教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把学生的兴趣点拉回到课堂上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如何将有效教学的成果在学生身上显现

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学习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内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将教学内容展开并清晰地传达,这关系着学生学习的连贯性[2]。如果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那么就不能称其为“有效教学”,也就不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弥补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不足

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与组织形式,这种多样化的势态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都提出了教学策略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已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

(四)如何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全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情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因素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何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发挥信息技术功用的关键所在。

(五)如何认识教学情境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教学情境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外又一影响教学成败的因素。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创建适当的教学情境,是推动有效课堂教学进程的隐性力量。

三、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要素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重视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信息化时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重要特征就是使教学情境具有更加直观的形象性。形象在情境创设中一直具有着重要地位,可以说,离开了形象,情境的意义就大打折扣[3]。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就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人的认知发展需要几个阶段:图式、同化、顺化和平衡。原本存在于脑海中的认知结构作为一种图式而存在,当形象的事物作为某种图式出现的时候,立刻会与头脑中原本就存在的图式产生反应,或者同化或者顺化,从而新旧知识达到统一与平衡。

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技术使教学情境更具有直观性,已经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以往许多无法用现代科学技术表现的内容,而今可以用信息技术传达出来。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湖北枝江有位教师在高中《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风格、意境、用典)》教学中,以姜夔的《扬州慢》为例,结合湖北乃荆楚发祥地的特点,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古朴幽婉的编钟乐曲,在古乐声中指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由于金兵入侵对扬州城的严重破坏,南宋著名词人姜夔面对扬州的萧条,自制《扬州慢》一曲,抒发了悲凉痛惜的情怀。词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刻意渲染眼下扬州的荒芜凄凉,对昔日的繁荣用前人的名诗警句天衣无缝地镶嵌入词,勾起读者的联想、追忆,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教师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古曲的编钟,反复播放,渲染气氛,让学生领悟到词中悲凉痛惜的感情。

2.重视开发有效课堂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教师、学生都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时代,教学资源的范围又一次地被放大。“资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资源”一词的使用远远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范畴。课堂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将日益丰富。关于课堂教学资源的分类有很多种,这里所说的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人力资源,也就是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教师的观念、知识、技能、经验、情感、个性、性别等都有可能成为支持课堂教学的条件,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资源。学生的经验、行为规范、学习习惯、问题与错误、个体差异、群体特征等,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4]。

信息化时代,网络与信息技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借助于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教师会建立教学资源库,将其放在局域网或者校园网上,与学生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这极大地拓宽了教学资源的领域,也在悄然改变着有效教学资源的内涵。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变得越来越突出。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会在网络上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资源,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知识、见解、能力与以往的非信息时代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使得课堂教学资源的内容极大丰富,有效课堂教学资源的比重加大。

3.重视有效教学过程的生成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什么是“交互主体的关系”?这里面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拥有更为成熟的经验,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教师是主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他拥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权利,学生也是主体。其次,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彼此间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5]。

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其有效性都在发生变化,他们之间的“交互主体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育者。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生分享相关的经验。师生关系会处于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成为促进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动力。

信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增进教学有效性,会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关注此课题,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有益的影响。

: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45-48.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77.

[5]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59.

G632

A

1001-7836(2013)01-0065-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1.023

2012-11-01

于洋鹏(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有效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