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 为课堂教学服务

2013-04-13 01:06李志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课外历史活动

李志新

(哈尔滨第一二四中学,哈尔滨 150001)

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 为课堂教学服务

李志新

(哈尔滨第一二四中学,哈尔滨 150001)

历史课外实践活动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环节,能够极大地丰富和补充课内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其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丰富多彩,达到了寓教育于活动中的目的。

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多样;落实素质教育

一、引言

历史学科课外实践活动是按照教材具体内容,围绕某一个活动主题,以学校课堂或周边教育基地为活动阵地,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一项课外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由于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鲜活的实践性特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可以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要有精神生活。……如果智力生活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面,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的乏味的事。”[1]

二、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同课内教学一样,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文本材料,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形式、内容和活动要达到的目的。

2.活动中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甚至是全学年、全校学生都参加。有些活动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准备、去组织,教师可充当协助者、欣赏者、赞美者。在活动中尽可能创设人人都参与的机会,尤其要注意调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参加活动中来,这对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对将来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3.教师在活动中尤其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活动后还要及时总结。

三、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2]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智力活动都需要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广阔背景中进行,智能才能得以全面发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不同的环境中,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娱乐、实践、创造,来充实他们的生活,并在活动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历史课外活动课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执教二十多年来,笔者坚持组织这样一些形式的历史课外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乡土历史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并编写校本教材。例如:利用我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紧邻哈尔滨文庙、工程大学、省军区、哈尔滨卷烟厂),笔者和学生经过走访、调查、上网查询,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我校的校本教材,里面有我校的历史、文庙的历史、省军区的历史、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历史、哈尔滨卷烟厂的历史,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笔者还在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这一天,组织学生去参观文庙,为学生介绍文庙的历史,讲述照壁的故事,在孔子塑像前为学生介绍孔子“仁”、“礼”的政治思想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在泮池和状元桥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暑假时领学生去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中心参观、学习,学生们在参观了中国十大舰船模型后,无不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海军的强大而深感自豪。

2.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小传,也可自己查找资料。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历史故事演讲会”,“历史课本剧表演”,并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奖”、“最佳编剧奖”。这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提炼、整理、口头表述和表演能力,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在有特殊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还有特殊的纪念日如:九月十八日、十二月九日,都会给学生放映一些相关历史题材的电影,结合教师精辟的讲述,很容易吸引、感染学生,有助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且能为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有利条件。如为纪念八一建军节放映了影片《南昌起义》、《建党伟业》;为纪念国庆节放映《开国大典》、《建国大业》或《大决战》;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放映了《万水千山》的录像。在观看之前,先给学生讲清影片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观看之后,再组织学生谈一谈观后感,谈一谈你对哪位历史人物印象深刻,从而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4.组织兴趣小组、开辟历史园地。它是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活跃思想、发展智力、锻炼能力的有效阵地。先给学生确定一个主题形式,组织学生出历史手抄报,评出等次,再以班级的历史活动小组为单位,把本班的手抄报放在一起,选一些有价值的内容,经过组稿、审稿、撰写、绘画和排版等工作,每班出一张历史园地或历史之窗,并张贴出来,作为向学生介绍历史知识的窗口。

5.建立历史问题“演播室”或成立“百家讲坛”。由于我校是省级标准化示范学校,每个班级都配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器材,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老师引导学生组成若干专题小组,就某一个历史问题或专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询资料,如上网、阅读书籍和杂志、进行访谈等活动,提取有效信息,再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一个“演示文稿”,在电脑这个演播室里由两个人配合边演示文稿边解说,或者由小组选出代表,以百家讲坛的形式为大家讲解,再找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初步方法。

6.走出校园,利用哈尔滨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拜谒烈士英魂;到平房区参观日军“731”部队遗址,揭露日军研制使用化学武器、用活人做实验等令人发指的暴行;组织学生参观“红岩魂”展览,让学生在“小萝卜头”塑像前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教育;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杨靖宇、赵一曼、周保中、李兆麟的英雄事迹展览,感受革命烈士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这种参观活动使学生受到生动、形象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7.组织专题讲座。例如:为了配合“97年香港回归周年纪念”、“99年澳门回归纪念”的形势,举办“纪念97香港回归”、“纪念99澳门回归”历史专题讲座和“香港、澳门回归知识竞赛”。经过充分准备,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如何被英国及葡萄牙一步步强行占领;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中国政府如何收回香港、澳门及如何治理;最后向学生阐明了香港、澳门回归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这一讲座,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的高瞻远瞩与远见卓识,同时“港澳回归”和“一国两制”也是课本上的重要考点,通过讲座和知识竞赛,达到了复习和记忆历史考点的效果。又如:针对中日钓鱼岛之争及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利用学校广播站,笔者为全校学生做了“勿忘国耻,牢记历史,振兴中华,理性爱国”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学生了解了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侵略中国的史实及日本是如何强占钓鱼岛的,还用了大量的历史和法律依据,来证明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针对日本购岛闹剧,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及取得了怎样的反制效果,使学生再次明确一点:中国只有强大,才不会任人宰割,中国已经强大,中国不再任人宰割;中国强大的前提是稳定,是发展,所以我们得团结一致,拒绝暴力,理性爱国,相信我们的政府有能力处理好钓鱼岛问题,相信我们的政府决不会让国土和权益被肆意侵占的历史再次重演!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8.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并撰写调查报告。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家庭、社区。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历史见证人、收集有关史料等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调查报告。如:学生可通过对祖辈、父辈访谈的形式调查自己家庭几十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写出报告,从中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变,以及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这些变化和影响,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领导人的英明决策。这类活动可让学生学习自己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实践活动,把获得知识、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所以说中学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作为教师,要把眼光从分数、优秀率、升学率上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素质教育这棵大树一定根深叶茂,繁花似锦,结出累累硕果。

: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26.

[2]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第一卷)[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0.

G633.51

A

1001-7836(2013)01-0097-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1.036

2012-10-24

李志新(196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研组长,一级教师,从事历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外历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新历史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