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特征分析

2013-04-20 00:56周晓琳覃慧敏谢迎春谭宏祜沈雁冰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胆汁肝功能原发性

周晓琳,覃慧敏,谢迎春,冯 芳,叶 丰,谭宏祜,沈雁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最终进展成肝硬化和肝衰竭,其一旦发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肝移植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尤为重要。国内PBC患者确诊主要在症状期,而国外无症状期确诊率达60%[1]。本文回顾分析了我科近年收治的24例早期PBC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早期PBC的诊治率,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PBC患者49例,其中早期患者24例,既往均无肝病史,无饮酒、输注血液及血制品史;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PBC的诊断依据美国肝病学会(AASLD)推荐的诊断标准[2],当满足以下3项标准中的2项时可诊断为PBC:(1)碱性磷酸酶(ALP)水平>2倍参考范围上限或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5倍参考范围上限;(2)抗线粒体抗体(AMA)或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3)特征性小胆管损害的病理学改变。早期PBC是指肝脏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形态、结构轻度异常,无肝硬化的表现,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及清蛋白水平正常。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早期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及就诊原因,检测其肝脏生化指标和相关免疫学指标,记录其治疗及转归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4例患者中女22例,男2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29~57岁,平均43.2岁;无阳性体征者5例,肝掌6例,蜘蛛痣1例,肝肿大4例,脾肿大8例,有义齿者10例,黄斑瘤4例。2例患者分别因乏力、肝区不适而就诊于我科;1例患者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而就诊于内分泌科;1例患者因内风湿性关节炎、2例患者因舍格伦综合征而就诊于风湿免疫科;就诊于肿瘤科的3例患者中1例为乳腺癌术后,1例为结肠癌术后,1例为卵巢癌术后,均在化疗时检测出肝功能异常;7例患者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但无临床症状,为进一步检查而就诊;就诊于皮肤科的8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皮肤瘙痒、1例为白癜风、2例为银屑病。

2.2 肝脏生化指标 24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水平均正常,球蛋白(GLO)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均为36.2 g/L(参考范围20~34 g/L);相关酶学检查情况见表1。

2.3 相关免疫学指标 24例患者中血清IgM水平升高19例,IgG水平升高5例,而血清IgA水平均正常;AMA、AMA- M2均为阳性。

2.4 治疗及转归 24例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优思弗)13~15 mg·kg-1·d-1口服,辅以降酶保肝药物治疗,3个月后22例患者血清ALT、AST水平恢复正常,21例患者ALP、γ-GGT下降程度超过60%;目前均在继续服用UDCA治疗。

表1 24例患者肝脏生化酶学检测结果

Table1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liver biochemical enzymology in 24 patients

指标(参考范围,U/L)≤2倍参考范围上限2~倍参考范围上限5~倍参考范围上限≥10倍参考范围上限ALT(0~50)61161AST(0~50)71250ALP(42~140)21651γ-GGT(0~52)1 4 811

注: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γ-GGT=γ-谷氨酰转肽酶

3 讨论

P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自然演变史是一个缓慢的伴有肝损伤、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进行性胆汁淤积过程。PBC发病隐匿,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无症状期、症状期和终末期,患者一旦发展到症状期和终末期,临床症状典型,诊断容易,但疗效及预后较差,肝移植将是此时惟一的治疗选择。如能早期明确诊断并且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对延缓PBC病程进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早期PBC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约30%患者无任何自我感觉[3],临床不易诊断,容易造成漏诊。

肝组织学活检并非诊断和治疗PBC的必需手段[4],本组24例早期PBC患者均为非组织学定义的早期PBC,即根据ter Borg等[5]定义的标准,患者基线TBiL和ALB水平均正常,该标准能准确地区别UDCA治疗1年后不同转归的患者,因所有的不良转归均发生于无应答患者中[6]。PBC多发生于中年女性,本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1。PBC主要表现为乏力、尿黄、肝功能异常、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皮肤瘙痒,早期PBC患者中也很常见[7-8]。但本组患者中7/24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有症状者中只有极少部分到感染专科就诊,大部分患者是因他科疾病就诊而发现肝功能异常,较为常见的是风湿免疫科、皮肤科、内分泌科及肿瘤科,涉及的疾病有舍格伦综合征、关节炎、瘙痒症、白癜风、银屑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等;但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本身可造成肝损伤,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且他科医师对PBC缺乏足够的认识,易延误诊断。本组24例早期PBC患者肝脏生化指标中γ-GGT水平升高最明显,其次为ALP、ALT、AST及GL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相关免疫学指标中以IgM增高者居多,部分有IgG增高,而IgA正常,IgM升高可为诊断早期PBC提供重要的线索[9],确诊有赖于AMA、AMA-M2的检测,AMA-M2诊断早期PB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10-11]。

UDCA是一种亲水性胆酸,是公认的治疗早期PBC的有效药物,已成为早期PBC治疗的一线药物。UDCA可以减轻胆汁淤积程度,延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进程[12],长期治疗可延缓肝组织学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及延缓行肝移植的时间。本组患者诊断后均立即给予UDCA治疗,转归良好。

目前,随着感染专科医生对PBC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会常规进行PBC相关免疫学指标的筛查,诊断早期PBC可能并不难,但因早期PBC患者大多合并其他自身免性疫病,会因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先就诊于他科,因此,提请他科医师在接诊这类患者时,发现其肝功能异常不可轻易考虑为疾病本身或单纯由药物所致,应进一步检查ALP、γ-GGT、IgM、AMA及AMA- M2,必要时请感染专科医师会诊以排除早期PBC。早期PBC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给予UDCA长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1 泽塔多吉,吕洪敏,向慧玲,等.肝硬化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5):57-59.

2 Lindor KD,Gershwin ME,Poupon R,et al.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Hepatology,2009,50(1):291-308.

3 张嗥,黄平,张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2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062-1063.

4 杨海登,叶丽萍,骆定海.以呕血为首发症状的青年男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例[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4223.

5 ter Borg PC,Schalm SW,Hansen BE,et al.Prognosis of ursodeoxycholic Acid-treated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Results of a 10-yr cohort study involving 297 patients[J].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9):2044-2050.

6 Corpechot C,Chazouillères O,Poupon R.Early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biochemical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prediction of long-term outcome[J].J Hepatol,2011,55(6):1361-1367.

7 王仲霞,王立福,白云峰,等.6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病理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1,24(3):179-181.

8 郭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892.

9 姚光弼.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前瞻性研究[J].肝脏,2002,7(3):146-149,198.

10 张立伟,林连捷,郑长青,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14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20):1884-1888.

11 浦永兰,王杰,李中华,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6例临床和免疫学特征[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13-1614.

12 王贵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临床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3):1859-1861.

猜你喜欢
胆汁肝功能原发性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