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

2013-04-29 00:44张兆军
考试周刊 2013年94期
关键词:主体课文探究

张兆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语文教学中的主体。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践行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学同仁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为此,我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深深感受到,做好以下教学环节,可让学生成语文教学的主体。

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学生成为主体的前提。

学生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在老师的亲切关怀下长大的,尤其是作为学生教育者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大多是在传统的灌输教育中长大的,很难一下子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加之学生在家长眼里永远是孩子,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讲;教师生怕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有遗漏,仍不放心而灌输,所以学生多是在灌输下升入高一级年级。现在,虽然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但学生自主学习信心显得不足。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入手。我每接一届新的学生,就从培养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开始。在第一节语文课伊始,我多故意压低声音很神秘地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终于如愿教上你们这些同学了!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再也抵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开学前的一个秘密告诉大家,但希望大家不得外传!”学生个个立即表态:“老师,老师,快点告诉我,我们保证保守秘密!老师,快点……”我说:“我本来不是教你们的,但听以前教过你们的老师说你们个个都非常聪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都很强,所以几次三番地找到学校一把手校长进行公关才得以教你们的啊!所以,老师今天第一节课就想看一看你们的身手!”学生听后,非常激动,个个跃跃欲试,都喊了起来:“好,老师你说,什么问题!”这样初次接触就使学生初步树立了“我聪明”、“我能”、“我行”的自信心。

学生有了自信心基础后,还需要营造乐学的氛围,消除学生学习新课时的畏难心理。如我在接手初一年级新生后,按上述方法,在学生个个希望一显自己的聪明后,我便用多媒体打出课题——《为你打开一扇门》,问学生:“根据这个题目,大家猜一猜,作者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学生好奇心都被激发起来,纷纷猜想:“打开的是一扇进入初中学习之门!”“打开的是一扇初中语文学习之门!”“打开的是一扇阅读学习之门!”“打开的是一扇文学学习之门!”……我见学生发言已经涉及课文内容,立即加以激励:“你们以前的老师所言不虚,你们确实太聪明了,从一开始的猜想就非常靠近课文内容,并且一步一步地靠近。”并顺势确定自主学习目标:“这篇文章作者究竟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怎样的门,这扇门怎样才能打开,打开了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作者又向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希望?”我话音未落,同学们就已经快速地自主阅读,不一会儿就相继举起了手……

这样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与习惯。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是让学生成为主体的关键。

学生初步建立了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与习惯后,就要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教给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方法。为此,我从以下三方面培养:

1.培养学生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利用书上的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理解生字新词和课文内容;能借助自备的学习资料及网络资源,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或贡献,自我尝试阅读练习等。这样可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主题及综合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自读五问法”的能力:从课题看,文章会写什么?初读课文,文章写的是什么?复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的?再读课文,作品写得怎么样?最后再问课文,还有哪些疑惑或问题不能解决?有了这五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按照文体特征阅读的能力:如,说明文,要弄清说明文的类型是实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时间,空间还是逻辑顺序;说明方法有无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语言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等。又如议论文,在初中一般都是立论文,它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多在文章的开头提出;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它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论证就是作者用论据来论证自己论点的方法,它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这样学生阅读各类文体就有“法”可依。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主体的保证。

学生学习主要是课堂学习,而且学生在个性化自主阅读中遇到的疑惑或问题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同学、教师的合作帮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主体的重要保证。因而我每教学一篇课文,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与探究学习。

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学生都带着自己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得到的学习体会与同学对话交流,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为什么老大臣和‘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及其他官员都不敢说真话,就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也不敢说真话?而小孩、老百姓却敢?你们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吗?从皇帝、大臣的这些表现,说明了封建统治者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本童话作者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童话故事,为什么能够令人信服,并在全世界广为传诵呢,这是为什么?”“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我们应该怎么做?”……为学生提供这样自主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不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且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还使学生学会用课文中的事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前,知识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进入终身学习阶段;各国经济突飞猛进,世界已迈入一个不断自主创新的竞争时代。保证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意识,特别是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确保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主体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