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似有形

2013-04-29 00:44陆晓芬孟庆云
考试周刊 2013年91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叙述视角意识流

陆晓芬 孟庆云

摘 要: 现实生活事实上是由普通人在每一个瞬间接受的数不清的印象所构成。这些印象像是由成千上万颗微粒所构成的不断骤雨,从四面八方袭来,落下时,它们便形成礼拜一或礼拜二的生活。 本文主要分析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运用的独特的意识流叙事手段,引导读者从看似混乱的意识流描写中找到秩序和和谐。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叙述视角 意识流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的意识流经典之作。伍尔夫认为,客观世界的人和事远远不是全部的真实,人们内心深处的各种印象与回忆是比客观世界更本质的真实,所以她摈弃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常规,不再着重摹写外部世界的现实,而转向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到灯塔去》这部小说正完美地体现了伍尔夫的这一创作理念。

首先介绍《到灯塔去》这部小说的内容。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窗”(The windows),岁月流逝(Time passes)和灯塔(The lighthouse)。第一部分“窗”描写的是拉姆齐家人(The Ramsay)及他们所邀请的朋友在海滨别墅度假的一个很平常的九月的下午,那天下午拉姆齐夫人答应6岁的儿子詹姆斯,如果第二天天气好,就带他到灯塔去,但后来因天气原因未能出行。第二部分描述了10年后的情景,拉姆齐夫人不幸去世,其女儿普鲁难产而死,儿子安德鲁战死沙场,海滨别墅也受风雨侵蚀而破烂不堪,小说把这10年光阴和变迁凝缩在一个晚上。第三部分生动叙述了10年后的一个上午,拉姆齐家人和朋友再次相聚于别墅,拉姆齐先生带着儿女终于到达灯塔,完成了10年前的愿望,画家莉莉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结,也完成了10年来一直在构思的作品。介绍完这部小说之后,大家也许觉得这个情节极为简单,其实伍尔夫要强调的是人对外在现实的体验和感受。

从叙述视角来看。叙述视角,简单地说,就是由谁来叙述故事及如何叙述故事。传统小说中往往采用全知视角。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可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基本上摈弃了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方式,而大量运用限知视角,并在叙述人称上使用第三人称。这一独特叙述技巧的运用,使得叙述者仿佛隐身于作品人物之中,借人物的主观意识与感觉感受周围世界。比如在第一部分的第一章中,Mrs.Ramsay所邀请的一位朋友Mr.Tansley受到孩子们的嘲笑。为了表示歉意及缓解这种尴尬气氛,拉姆齐夫人邀请Mr.Tansley出去走走,伍尔夫这样描写道:“He followed her into the drawing—room,that young man they laughted at;he was standing by the table,fidgeting with something,awkwardly,feeling himself out of things,as she knew without looking round.They had all gone—the children;Minta Doyle and Paul Rayley,Augustus Carmichael,her husband –they had all gone. So she turned with a sigh and said,”would it bore you to come with me,Mr.Tansley?可以隐约感觉到是以Mrs.Ramsay的角度描写这段话的,但是从第一句又可以知道Mrs.Ramsay是背对着Mr.Tansley的,所以他当然不知道Mr.Tansley在fidegeting with sth,如果伍尔夫采用的是全知叙述者,读者肯定就已经知道是什么了。通过人物的有限视角叙述,将叙述视角局限于人物的感知范畴之内,读者在读的时候,就会随着作品人物的意识流动,仿佛身临其境一样,清晰地把握人物心理变化。但是如果是个人物意识流动,就无法取得全面的效果。

伍尔夫以上一种有限视角作主线,通过频繁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互相补充。第一点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传统作家所采用的方式是外在式的,作者着重刻画人物的外貌,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举止及叙述者的评论树立的。比如传统名著《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时注重的就是她的美貌。而伍尔夫都是通过描写人物自己的意识活动及该人物在他人意识中的反映,逐步展现小说内容。比如小说中Mrs.Ramsay的形象就是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显现的。小说中的主人公Mrs.Ramsay在小说开始就出现了,但是伍尔夫并没有用特定的大段内容对她的外貌、性格等形象作详细介绍,而是通过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意识流露出来,不断补充和完善。小说一开头,Mrs.Ramsay答应她的儿子詹姆斯,如果明天天气好,就带他登塔。可是没有想到Mr.Ramsay突然说了一句“it wont be fine”。接下来伍尔夫就描写了一大段詹姆斯的意识,从他的意识中不仅表露出他父亲,也就是Mr.Ramsay是怎么样的人,而且大大夸奖了他的母亲,即Mrs.Ramsay,有这么一句“his wife,who was ten thousand times better in every way than he was (James thought)”,“她在哪方面都比他强一万倍(詹姆斯想)”。接下来在Mr.Tansley与Mrs.Ramsay一起出去后,Tansley很感激Mrs.Ramsay对他如此友好,所以从他的意识中表露出对Mrs.Ramsay的爱慕,有一段这么说She stood quite motionless for a moment against a picture of Queen Victoria wearing the blue ribbon of the Garter,and all at once he realised that it was this:it was this:——she was the most beautiful person he had ever seen.在Tansley的心中,Mrs.Ramsay是高贵典雅的象征。这两个角色充满了对Mrs.Ramsay的仰慕之情,小说凭借他人的意识,描写了Mrs.Ramsay的形象特征。

叙述视角转换的第二点就是扩大了叙事的范围,使整部作品叙事更加自由舒展。有些时候,经不同人物的意识会同时在一段文字中交错出现,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比如在第一部分的第四章中,当拉姆齐先生在海滩上兴致勃勃地大声朗诵诗歌而无意撞见了莉莉和班克斯先生时,他顿觉自己的隐私被人侵犯,因而怒气冲冲。1.Now,for instance,when Ramsay bore down on them,shouting ,gesticulating,Miss Briscoe,he felt certain,understood.Someone had blundered.2.Mr.Ramsay glared at them.He glared at them without seeming to see them.3.That did make them both vaguely uncomfortable.Together they had seen a thing they had not been meant to see.They had encroached upon a privacy.4.So,Lily thought,it was probably an excuse of his for moving,for getting out of earshot,that made Mr.Bankes almost immediately say something about its being chilly and suggest taking a stroll.5.She would come,yes.But it was with difficulty that we took her eyes off her picture.1是班克斯先生关于莉莉对拉姆齐先生颂诗样子反应的猜测,她很平静,并不为此感到大惊小怪。2是叙述者从故事外所做的描述:三人对视,展示了拉姆齐先生见到他们非常吃惊,同时又专注于自己朗诵诗歌的兴奋状态。3是班克斯和莉莉共同的心理感受,因无意中撞见了拉姆齐先生的隐私而觉得尴尬不已。4为莉莉的内心想法,她认为也许是三人对视的尴尬,让班克斯先生想到一个摆脱窘境的方法:建议去散步。5是莉莉对班克斯先生建议的回答,以及她离开画作时的恋恋不舍之情。

伍尔夫自如地穿梭于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流畅而敏锐地捕捉每个人物的心理瞬间,再现了人物的内在真实,实现了伍尔夫的“人物中心论”的创作观点,从而取得了很好的叙事效果,也充分展示了伍尔夫独特的叙事技巧所带给读者的特殊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英]伍尔夫(Woolf,V)著.瞿世镜译.到灯塔去(译本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2.

[2][3][4][英]伍尔夫(Woolf,V)著.瞿世镜译.到灯塔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12.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叙述视角意识流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被风沙掩埋的古城》中叙述层次及叙述视角分析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
浅析伍尔芙小说中的两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