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2013-04-29 18:55董凤芹
考试周刊 2013年9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题目课文

董凤芹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是增强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在此我就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谈谈体会。

一、注重阅读兴趣激发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有了读书的兴趣,才会有读中感悟的前提。因此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如:我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该文章主要写毛主席的故事,现在的学生对毛主席并不熟悉,在情感上自然苍白。因此在课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上网查找关于毛主席的资料并熟悉他,为学习本文在情感上作铺垫;同时也是打通课内外的壁垒,使课内外学习融为一体。然后在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时,请几位学生介绍毛主席的事迹,同时交流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这样把学生积聚的情感自然地引到本课的学习中,激发了读书的兴趣,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出了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二、注意挖掘文章情感内涵

小学生的情感是最容易被调动起来的,如在阅读和观看电视节目中,他们特别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动得泪流满面,痛哭流涕。伴随着情感,他们的认知活动就会更加主动、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能体现个性。课文中的言语无论是否具有形象性,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时就要在理解课文言语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会相当深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突出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思想境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写景一类的课文,要将学生引入到作品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通过欣赏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教学《鸟的天堂》时,让学生:①理思路,领略结构美(两次游,各有侧重。树和鸟构成了“鸟的天堂”这一完整和谐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②从赏的画面入手,分析语言,引导学生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之处;③通过朗读,读出韵味,达到和作者情感沟通;④归纳中心,理解情感美。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领会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

三、注重对题目的剖析

课文题目通常是整篇内容的“缩影”、精华和灵魂。注重对每个课文题目的剖析,启发学生通过题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的创造性。如:①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读完题目后,师生一起分析题目,引导弄清“美丽”是关键词,分析提问:小兴安岭怎么美丽?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美在哪里?②《丑小鸭》一课,作者写丑小鸭的什么事呢?为什么要写丑小鸭呢?③《一次成功的实验》,为什么要做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样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这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就懂了。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

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体验文本,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大部分教材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以进入情境体验文本。因而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课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识成了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重难点。伴随生动、形象的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进而更深入地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学毛泽东同志的《长征》时,通过读、背理解举世闻名的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把一切艰难困苦当做平常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非常困难的。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长征中的著名历史画面重现眼前,并配以生动的解说、激昂的背景音乐,帮助了解长征,了解诗意,达到激发爱国热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教学目的。

五、课内外相结合

目前学生中存在两种阅读现象:一是只注重课堂学习,完全不看或极少看课外书和报刊。二是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学生时代是记忆最佳时期,既应学好课堂知识,又应多看课外书,提高自身语文素质,为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很多知识虽在课堂上学到的,但课堂知识毕竟有限,现代社会各种信息越来越多,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工具、手段之多样化,让人目不暇接。所以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自我封闭和局限于有限的课内知识中,而应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带进缤纷的课外阅读世界,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把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让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丰富课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如:①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指导读《安徒生童话》:②教学《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后,引导阅读原著《三国演义》(少儿版),从中探究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及主题意蕴的加深等,这样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

六、注重感悟力培养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极为重要。如:我在教学《草原》时,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同时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感悟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总之,课堂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让学生自由愉快地阅读,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艺海拾贝、广采博纳,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题目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背课文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