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为“主”,以“动”制 “静”

2013-04-29 14:40陆丹红
考试周刊 2013年97期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学

陆丹红

摘 要: 本文旨在运用积极的方式了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教学实践支持。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心理 英语教学

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教育的重大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中国教育报》记者在报道中反映“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此类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我们的理论辅导不仅要说清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讲清如何做,把工夫下在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上。所以作为教育音符中的指挥家——教师,更要在理论认识的提高中感受理论的魅力,以极大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激情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从而完成指导一场教学音乐盛会。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是一种心理方面的康健恢复。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动机又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由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有些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平时的外语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用心听讲,课下大量听、说、读和写,并做大量练习。外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受到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有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或文凭等。外在动机没有内在动机更有持久性,内在动机优于外在动机。有内在动机的外语学习,其效果更好,无内在动机的外语学习,往往把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负担,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着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并设法使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课堂结构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设置,教法的运用,教师的语言教态等。学习是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活动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心理有很强的情绪性,好的心理状态能积极作用于人的思维活动;反之,则对思维造成阻碍。

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学会把握学生的不同心态,做到有的放矢。

一、运用课堂教学,激发学习潜能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英语教学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仔细分析,认真释疑,并及时鼓励,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哪怕是一天学到一个单词,记住一个短语,能用英语说上一句话,都会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同时,对善于好学好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表达和运用。

二、创造心理环境,改变消极心态

一节英语课45分钟,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如坐针毡,这类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茫然、观望、应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后进生进行激发,或安排专门时间做思想动员,或见缝插针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他们,决不歧视和冷嘲热讽。

2.交流。提供沟通机会,如发言、游戏、作业评讲,都能给后进生提供一定的交流平台,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使他们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迎头赶上的信心。

3.迁移。英语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别,如果只是一一说明,必然枯燥无味。我在教学中用经历的故事或者风俗轶事加以解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劝慰。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怕出差错,产生焦虑心理,以致影响正常的思维活动。对此,要开导学生,说明学习中出现差错是正常的。

5.互助。在教学中经常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学习差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既取得学习效果,又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感悟课标新理念认清改革大方向

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应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要明确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是通过人的发展影响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

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新课程强调面向每位学生既顺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又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M].人民日报出版社.

[2]张德锐.台湾教育名著丛书[M].九州出版社,2006.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

[5]杨阳.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新课改英语教学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