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教育与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治学理念

2013-04-29 19:10孙国芳
考试周刊 2013年9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管理

孙国芳

坚持以人为本,是要把人作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满足人的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它随着人学的研究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念触及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渗透到高校教育及管理各个层面中,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各种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一、现代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与管理内涵

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育人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办学必须以人才为本,落实到具体的人就是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力创造教职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形成教育战线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发展局面。在学校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我们应该坚持“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现代教育思想,所有的工作都以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制定应用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型的各专业分层次分类型的培养方案,这一方案主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发展方向、个人特长等进行准确定位。进而把专业培养和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其次是为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每个教职工都应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观念,全方位地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营造一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

高校倡导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客观要求,21世纪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世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创新是为了发展,发展是高校的终极目标,但发展的目的是人,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同样是一种手段,人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而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构建和谐高校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建设

高等教育的一个特征就在于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深厚的文化气息,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上的陶冶和提升,通过教师的人格示范、校园文化的熏陶、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教师对学生真心的爱培养健全人格和富有人文精神的大学生。由此,以人为本观念的贯彻落实,首先需要在教育管理当中落实和贯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功利计算日益精密化和教育评价指标日益理性化,如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依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以人为本”的具体实施途径,是大学管理者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1.构建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为主体的理念。

高等教育管理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学习和教学科研环境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针对经验丰富,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方面卓有成效的老教师,学校管理层应在充分尊重老教师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照顾的基础上,创造出利于老教师总结经验,搞好对中青年教师传帮带的教育沃土,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起到顾问和指导作用;对于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要让他们勇于挑起学术科研重担,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对他们的业绩要充分肯定,使他们凸显在高校教师中的内核作用;而面对青年教师,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快速成长与发展的渠道,制订培养计划和目标,通过经济激励和目标激励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才能有学校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同样,只有教师群体的发展,高校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质”的提高才有可持续的保障,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也可以促进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塑学生理想,实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2.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社会急需的人,大学教育和管理应该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目标,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多输送这样的人才,这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所在。管理育人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必然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种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指“创造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为此,学校的管理者就要合理地布置各项教育任务,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整合各种不同的教育力量,使学校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培养任务和途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大学教育与管理更和谐和充满生机。

3.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根本目标。

制度本身蕴涵影响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质发展的因素,使通过教育管理育人成为必要和可能。任何一种制度和规范的背后,都有一套价值观念和文化在支撑,因此,什么样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和价值观念,并且会对制度当中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方式产生影响。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不仅考虑到管理教师员工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作用。为此,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自觉地把如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根本目标,要使教师们在教育和教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上保持一致观点、信念,即从教育教学的思想上加以引导,同时淡化行政上的领导。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流的人才队伍是实现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根本。把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到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中,就是要确立教师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教师是完成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劳动者,是学校实现管理目标、促进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此外,还包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休戚相关,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前提,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就是要使教师在学历、职称、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建设的具体要求

1.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发挥两个积极性。

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学生、关怀学生,乐于和学生交往,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动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乐于接受学生的监督,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教学建议,并积极采纳,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了解学生的心态与需求。教师对学生坦诚相待,热情关怀,就可缩小师生之间由角色差异而引起的心理距离,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代高校教育管理中,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日益凸显,它的功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挖掘校园文化的这些管理功能,为育人工作服务,如何建立校园文化的导向机制。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以弘扬民主优秀文化为立足点,在校园中传播以学习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传统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和影响。校园文化环境的类型有如下几种:一是陶冶情操的审美文化环境。比如雕塑、长廊、假山、水榭、草坪、绿地等优美的校园文化设施,使师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如沐春风,形成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生命审美观;二是润物细无声的导向文化环境。反映学校校风、校训的大理石雕刻,无疑会给校容校貌增添丰富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和管理是现代社会提倡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是人们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在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保护人,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一个实行人本教育管理的学校,其基本管理思路就是将人置于管理过程的中心,并以人本主义作为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体系的核心,以成员的集体主义行为为基础,达到发挥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