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2013-04-29 00:44薛晓凤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主体

薛晓凤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程的决策者,是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具备的技能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文章,尽快突破传统的教学策略,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切实找准语文教师的落脚点,明确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一、新课程标准实施中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平等、互动的关系,学生将会不断地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面临主体对主导的挑战,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是要不要学,而是怎样学的问题。语文教师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透”教材了,而必须以教材为基点,拓宽读书视野,开掘读书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化”的境界,學习不是一种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智慧的灵动。新课程还要求语文教师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才能适应教学从“知识本位”到“生命体验”的转变。其次要有实践能力,既然语文实践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要学生实践,教师必须首先实践。教师不仅要能“教”,而且要能“写”,教师唯有“下水”与学生一起游泳,方能得到真切的体验。再次要有创新能力。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的优劣源于观念,语文教师要勇于抛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如果观念不更新,那么新课程标准再新,也不可能得到实施。创新,就是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使教学理念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创新,还要勇于创造特色,彰显个性,形成风格,从而创设美好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二、理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

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突破。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整个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设计教案,组织实践,进行评价,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维,教学活动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教师的主体地位让给了学生,教师由“主体”变成了“主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由“单一传授”转为“自主探索”,要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主体,教学活动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着力使学生弘扬个性,发展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主体”与“主导”看成是平等、互动的关系,要打破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那种不平等的关系,建立起互动的平等关系。教师要由过去高踞于学生之上变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出以对话为基础的互动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重要,只不过其表现形态由显性转变为隐性。教师是“平等中的领头雁”,在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中,教师居于“领头”位置,发挥“带头”作用,这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相比,毕竟闻道在先,术有专攻,在知识、阅历、经验等方面大大优于学生,因此教师有责任在平等的教学互动中帮助学生解惑释疑、扩充知识和经验,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供帮助,使学生更好地探究、感悟、发现和积累新知,最终形成技能技巧。

三、在教学中把握师生主体同动与主动引领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要适应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转变。教师不是把知识及结论的传授视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是要注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特别是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思维潜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起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但是,提倡探究学习并不排斥接受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事实正是如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传授、讲解、点拨,则仅靠学生的相互探究,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那种为了课堂表面的热闹,只有学生的“探究”,而无教师精当的传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新潮,并不是真正的改革。在实际学习情境中,探究和接受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应该是探究学习中有接受,接受学习中有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场景中的一个角色,又是教学场景中的导演。教师沉浸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不要忘记“导演”的职责,要适度超脱,眼观全景,及时调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超越教材,改变把课本作为唯一教材的观念,以拓展教材,超越教材为宗旨,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素养。同时也可超越课堂,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改变把教室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的状况,超越课堂,就要立足把广阔的世界作为学习的课堂,把虚拟的、心理的世界作为学习的资源,让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历史。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信息交流的场所。教师应做高明的“导游”,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通过引发思想的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通过追求真知,探求真知,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境。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主体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