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2013-04-29 00:44杨两福
考试周刊 2013年89期
关键词:分层次观察能力主体性

杨两福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方法,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性 观察能力 分层次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

引导中学生从课文中学到观察知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新形势下的教师要精通本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掌握材料,省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取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仿写宜先练分体。例如《天山景物记》第二部分《迷人的夏季牧场》的观察顺序是按时间早晚,即白天——傍晚——黄昏——夜初——夜深。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宁静的阅览室》为题,仿照从白天——深夜的时间顺序,记叙人们一天在阅览室的学习情况。分体仿写后,可以进行全体仿写。《天山景物记》属于复杂的记叙文,例如,组织他们参观一处名胜或游览一座名山,虽然写出的记叙文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能了解观察事物应依一定的顺序等观察常识。例如,学生作文前对所写的任务外貌常常寻找不到最具特征性的地方,笔下出现的任务肖像要么雷同化,要么概念化。针对这种现状,老师应从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例子加以比较,阿Q头的“癞疮疤”,祥林嫂眼神的“间或一轮”,豆腐西施杨二嫂张开的伶仃细脚如“圆规”。孔乙己穿的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等,课文这一面“镜子”拿久了,中学生便能照出自己观察事物方法上“不是”,从中悟出观察刻画人物肖像的规律性。

应用作文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作文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它可以促使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当今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就势在必行。例如,我们要学生写《他(她)落选之后》的文章,作文之前,有些学生感叹“人生的无常”,甚至振振有词地大摆“佐证”,把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全部归咎于命运。这时语文老师的责任不在于空头的说教,这断非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真正的本质和主流恰恰是“有否当好自己学习上的主人”,从而写出要争当学习强者,唾弃阿Q精神,为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较高。较高的立意可促使中学生进一步地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一些中学生的优秀文章正是这样写出来的。例如,有的同学在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有的同学参加县中学生作文比赛等奖,语文成绩大幅度上升。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创设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老师必须为学生的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例如训练学生观察事物时,让中学生把观察事物同写成文章这两者结合起来。观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作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若是只要求中学生观察,而不把作文这幅担子沉沉地放在他们肩上,使他们感到有压力,当他们作文时,就会毫无中心,不痛不痒地瞎扯一阵,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若是明确地把观察和作文的任务同时摆在中学生面前,他们观察事物时所持的态度就可以与前者全然相反,甚至因为考虑到表达的需要,而连同将要用的语言选择适当,这样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增加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用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不但让学生了解语文的价值,增进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后来进行指导性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猜你喜欢
分层次观察能力主体性
初中语文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探讨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分层次教学法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