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3-04-29 01:06李春花
考试周刊 2013年89期
关键词:虚构命题习作

李春花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反映自身的语文素养。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但日常作文教学中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我就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对学生想象力发挥的影响

孩子的心灵,本应是七彩斑斓的,其间充满幻想和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然而,为了应付考试,老师教学生背无数篇已发表的优秀作文,有叙事、有记人、有议论、有抒情,考试的时候碰上什么就套什么。还有的老师将作文的结构分成三大块,如果是记叙文,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如果是议论文,开头就摆出论点。第二部分就是叙写经过或展开议论。第三部分就是收束全文。整个作文写作的训练都是程式化、套路化的,机械化的训练使得思维生硬僵固,想象力从此像入笼的鸟儿,再也难以振翅飞翔。

例如,一位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我爱?摇?摇?摇 ?摇?摇》的作文题目,结果一个学生写了《我爱我自己》的作文。作文说:人必须爱自己。因为自己的大脑,可以带来思想;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财富;而自己的双脚,又可以把自己带到想要去的地方。这篇作文被老师判定为不及格,原因在于它不是按要求作的。高考如果不按要求,岂不就得不了高分吗?

考试是不可废除的,作文考试又一定要有题目,最起码是有限制的。借此,作文教学的指导者们,必须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力上去了,有题目有限制又何所畏惧?

二、命题作文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作文教学,不命题是不可能的。然而,传统命题的做法有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指导老师在命题时过多地对学生的世界观、生活阅历、气质等给予关注,认为自己出的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却忽视学生写作热情的调动,文字驾驭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无从下笔。其二,它忽视对作文的研究。传统写作理论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特色等具体文章的“硬件”构成上,而缺乏对写作作为一个行为过程的动态把握,尤其是它从根本上就没有把写作活动看做是一个连续的内部认知过程。

如有这样一个命题作文——《三月春更浓》,结果学生全部都写成对春天的描写,命题者的本意,是让考生写学雷锋的内容,写人与人的温暖胜过大自然的春意。然而,北方大地的三月,除了山坳里的几株山桃花开放外,春草也只冒出点嫩芽儿,怎么会“更浓”呢?命题者忽略考生的联想实力和社会经验,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命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没有创新,没有想象,长此以往,就会丢失作文这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写作理论脱离实践

理论应该对实践具有先导性,可目前的作文教学却是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目前的作文理论禁区是:中小学作文只能纪实,不许虚构。其原因有三:第一是认为虚构有悖于记实,中小学生的习作必须是写真人真事,而且要写得完全符合人物和事件实际;第二是认为虚构属于文学创作范畴,中小学生作文虚构会将其引向歧途;第三是把“虚构”与“虚假”等同看待,虚构会引发学生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思想倾向。

艺术的真实等同于生活的真实,甚至高于生活的真实。这句话虽然是用于创作,但学生的习作也是最基本最原始最简单的创作。学生的生活非常简单,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你让他写“有意义的事”,他还没有从平凡事件中提炼主题的能力、没有平中见奇的能力,就只能让他写一点编撰的有力度的影响的事,否则他只有干瞪眼。

四、课堂指导导致文本体貌单一

课堂指导一般流行这样的模式:准备——命题——习作——批改——讲评。虽然教师也尽到责任,但整个模式表明:教师是写作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被动位置使他无法实施自我调控以达到兴奋活跃的状态,缺乏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时间的流逝使指导老师开始着急担心,于是老师又开始讲自己的思路,比如这篇文章该这样或那样……学生一听,那好,就按照老师的思路敷衍搪塞,逆向思维没有了,导向思维没有了,写出来的文章千人一面,和老师是步调一致的。

指导教师要拓展学生习作的训练空间,由课内而课外,由理论指导而亲历实践,及时抓住学生思维和作文中的闪光点,积极鼓励,让学生品尝成功的甘甜,鼓励逆向思维,鼓励异向思维。

五、作后批改缺乏实效性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存在劳而少功的现象,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真正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首先,教师作文批改没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写出来的作文与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表达出几分,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修改,作文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其次,作文批改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按说,作文批改要符合不同年级的差异,必须考虑不同学生水平的实际,对较差学生要多写鼓励评语。一味打击,作文的积极性会降至更低。最后,评语空洞俗套,大丽无当,多是“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一类的套话,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的层次清楚,怎样才算中心明确,稀里糊涂地不作思考。

除了以上的问题之外,作文的讲评也极其空泛,不能承上启下,不能真正小结。总之,要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追求的“自主写作”的目标,就必须正本清源,克服当简作文秘堂的种种流弊,真正绐作文教学带来清新舒畅的新鲜空气。

猜你喜欢
虚构命题习作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虚构的犹太民族?
下一站命题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习作展示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