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01:06李冬旭
考试周刊 2013年89期
关键词:柏树松树创新能力

李冬旭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一、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密切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于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型人才,是极其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想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能使人的思维具有创造性,因此,发展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求。如果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则不仅能加深对关键句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少先队员在山坡上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根据关键句“松树是柏树4倍”展开思考,因此有的学生联想到松树和柏树的棵数比是4∶1,用按比例分配解,有的联想到松树棵数与总棵数的比4∶5,用比例知识解;有的联想到柏树是1倍,松树是4倍,已知“一共栽了120棵”,有的用“和倍”方法解,有的把松树棵数看做单位“1”,那么柏树是松树的1/4;有的用分数解……只要学生能抓住关键句,沿着不同方向拓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定能解决问题。

三、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求异创新

发散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原始提供的信息、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创新能力的基本方式。例:一种药水按1∶100配制,现有药粉25千克,要配制这样的药水需要水多少千克?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解题时要突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模式化,开拓思路,寻求可能的多种解题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发智力。通过学生的思考练习,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用一般的解法是25÷1/101,有的用整数解法是25×100,有的用分数解法是1÷1/100,有的用比例解法是25/x=1/100。这样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还能培养求异创新能力,只要长期加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四、优化探究思维方式

创新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提倡思维方式的新、奇、活。具体做法有:

(一)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奇的思维方式,只要学习内容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就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猜测、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

(二)让学生在“变通”中学习巧、活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由正及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变通能力。

(三)让学生在“求异”中学习多、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逐步趋向优化。

五、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做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采用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方式,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带有一定片面性,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时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中判断对其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不错!”“有进步!”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都必须保持这颗好奇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四)在培养创新思维中,要强调一个“疑”字,敢于对现成的观点,结论提出大胆的质疑,在质疑中撞出思想火花,在质疑探索中发展创新能力。

就目前中学的教育现状来说,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质疑精神。而一些中学教师则认为:个别学生连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懂,那还会有什么“疑”。其实,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学生生性好奇,求知欲旺盛,只要我们教育得法,何愁学生无“疑”。关键还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培养的问题。

教育是改造人、塑造人的工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做好的事情,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勤勉思考。我们有理由相信,“培养创新能力”这朵正在绽放的教研之花,定会在教育的百花园中开放得更加灿烂多姿。

猜你喜欢
柏树松树创新能力
柏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鸟儿和乌柏树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松树
松树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