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模式下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探究

2013-04-29 04:44刘宏军瞿翠玲刘晓平
考试周刊 2013年89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

刘宏军 瞿翠玲 刘晓平

摘 要: 高校应积极响应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努力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在大学生村官培养过程中,要构建高校、地方政府联合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水平。

关键词: 校地合作 大学生村官 教育培训

高等教育承担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所需人才的责任。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培养出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合格大学生村官,必须转变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观念,推进培养方式创新。要加强校地合作,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注重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村官科技、知识与文化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校地合作培养模式概述

所谓校地合作培养,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合作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教育模式。其方式主要是发挥高校的理论教学优势和地方政府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交替进行。该模式是一种充分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有效办学机制,是学校和地方政府双方共同参与大学生村官培养过程,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地方政府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农村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创新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整合高校和地方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方面的优势资源,构建在校教育和岗位培养两个教育模块,实现两个模块的良性互动。针对大学生村官积极开展任职培训,赋予大学生村官职业方向性,建立持久有效的培训机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赋予大学生村官职业化的意义。

1.在高校内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培训教学团队。大学生村官需要多样化的培训,无论是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还是合同期满后的再培训,高校都应该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为保障教学和培训质量,学校要组建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院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和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破传统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组织和发挥好本校相关专业教师作用的同时,选拔长期从事农村领域研究的骨干教师、聘请校外长期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甚至是政府官员、农业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鼓励青年教师定期到乡镇顶岗实践,既能了解乡村管理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掌握人才培养方向,又能提高自身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还能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做好跟踪调查和指导服务。聘请有经验的地方农村工作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工作在农村一线的镇村干部作为兼职教师;定期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讲解政策法规、农村经济、基层党建等知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作学术报告,把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提供给学生;安排乡村基层领导干部现身说法,帮助学生了解农村现状,学习实用工作方法。邀请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村官现身说法,为有意报考村官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借鉴经验。

2.高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联合关系,健全高校与地方相结合的大学生村官教育机制。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见习村官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进行社会实践教育。高校要整合专业设置,力求在农村发展与管理相关课程方面有所突破。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设置技能培训的课程,又要设置理论学习的课程,还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即将成为村官的大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态度和专业的职业素养,迎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可以在各专业的原有培养方向上,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农村工作方向。设置农村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乡村经济学、乡村行政管理学、乡村财会、乡村科技、乡土文化研究、农业法规、乡村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种植管理、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提供给志愿到农村发展的学生进行选修。同时,要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知识、农业产业化知识、农业生产技术、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使他们不仅掌握本专业知识,还拥有服务农村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二是大学生村官步入工作岗位期间,发挥地方管理育人主体作用,整合高校、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等资源,形成对大学生村官教育的合力,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基层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开创“助推地方建设、促进学校育人、实现学生成长”的多赢局面,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农村的主要职能与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实现无缝对接。

3.采取两种方式对两类村官进行培训。两种方式是指高校内举办培训课程和在农村实地设立培训班,两类村官指的是大学生村官和现任农村干部。加强与地方政府组织部门深入合作,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所需村官的培养方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创新培训形式,积极探索校地合作培养模式。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联合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建设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形成定期互动工作机制。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农村做见习村官,使大学生村官深入实地了解农村的工作现状,在实训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工作能力。成立大学生村官科技导师团、开设大学生村官周末课堂和大学生村官网络课堂。建设大学生村官科技服务远程指导站,为大学生村官进行知识培训打造交流平台,创建大学生村官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做实习村官,强化实践教学。在村镇设立村官专业实习基地,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站,实行双导师制,即由学校选派教师作为校内导师,定期遥控或下乡指导,同时由当地村干部担任校外导师,负责现场指导和传授经验。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高校定期开办村官专业等短期教学活动,为地方政府委托培训大学生村官;地方政府可以选拔年轻有潜力的“本土村官”形成高校“充电”,提高“本土村官”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利于“本土村官”与“外来村官”的合作共事。

4.跟踪服务。大学生村官到乡村任职后,学校的培养工作并没有结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好对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为他们提供技术和智力资源的援助,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走向成熟。同时,利用校友资源,加强与地方产学研合作,形成良性循环。挖掘他们中的先进典型,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带动、影响在校生,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祖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毕业生开创农村就业的良好势头。

二、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意义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个双赢的政策,它一方面拓宽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促进了新农村建设。高校应根据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整合学校课程、专业资源,注重引入实践环节,创新教育方式、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农村招聘为方向,根据农村需求配置与培训大学生村官,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在校教育,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创新校地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还可以促进高校自身的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一方面,高校培养大学生当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一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送村官进大学,可以提高本土村官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

1.校地合作培养村官模式实践,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大学生当村官,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有利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结构和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村官进大学,可以提高本土村官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模式实践,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影响村民,有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速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并且校地合作可以使许多资源流向农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校地合作培养村官模式实践,全面提升大学生村官品牌效应。学校与地方联手打造真正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并且能够适应农村工作实践,能够扎根农村“干成事”的大学生,全面提升大学生村官品牌效应,推动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让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奉献精神、立志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学生真正投身基层管理岗位,促进农民致富理念和发展观念的转变,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层次、深度和广度。

3.校地合作培养村官模式实践,是校地合作对接的路径之一,这不仅符合学校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而且可以促进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学校通过为地方输送大学生村官,不但提高自己的办学能力,提升学校知名度,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而且由于为地方社会服务效果明显,社会声誉会进一步提高。为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财力方面积极支持高校的健康发展,可以形成良性发展。大批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创新素质的大学生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总之,校地合作培养村官模式实践,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对大学生就业、培养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学校的自身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校地合作模式下大学生村官职业化教育培训,以实现“地方受益、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多赢局面,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农村的主要职能与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实现无缝对接。大学生村官职业化,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度化、长期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该制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习近平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23).

[2]罗学莉.地方院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初探[J].襄樊学院学报,2009,30(6).

[3]李钧敏.地方性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3).

[4]金志民.校校、校企合作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2).

[5]梁康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5).

[6]王燕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构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880111);2013年徐州市科技情报研究课题《“校地合作”模式下大学生村官职业化教育培训探究》;徐州工程学院高教研究重点课题(YGJ1319)。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案例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管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探究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