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的误区

2013-04-29 05:26朱丹华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情感评价语文

朱丹华

课堂评价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判时所使用的语言。客观、正确的教学评语,是学生及时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的差距,检验学习中的得失,从而调节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优化解题思路。同时,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使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强化学习积极性、促成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经常会依据获得的外部评价,逐渐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存在的误区

1.漠视学生的表现,对语文课堂“无言以对”。

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有些语文教师常以含糊不清的词语作为评语,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不置可否。如某教师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指导学生朗读,以体验苏轼的豪放词风。学生朗读后,教师的评价是“读得不错”,“读得很好”。这种单调乏味的评价语,只是“廉价”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能明确指出作答的实质或问题所在,教师的表扬就失去了针对性。学生感觉读得很好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感觉不知如何处理的地方得不到修正,导致学生求知不深入,浅尝辄止。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显得死板、僵化,让学生感到厌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显的情感偏差,导致评价语言过其实。

情感偏差造成语文教师的评价语感性成分多于理性成分,甚至完全被感性成分所占据。有些老师一味要“保护学生”、“赏识学生”,曲解“赏识教育”,对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错误视而不见。如,某作文课上,一位老师让学生把“我第一次”这个作文标题补充完整,以下是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生:我第一次逃课。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能够把生活中的不平凡事联系到写作上来。

(不好意思的学生见老师没有否定,信心大增)

生:因为这个题目没人写,其他的又没有新意不够刺激。

师:能够逆向思维,打破常规,这是创新的表现很好。

学生对作文标题的补充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应对某些行为和观念予以纠正。上一事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明显不足,势必使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可能会鼓励学生学习上的浮躁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态度和人生态度。因此,当学生的发言出现错误时,善意的否定性评价必不可少。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存在误区的原因

1.学生是虚幻的主体。

毋庸置疑,学生应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但有的语文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仍然坚守“教师中心主义”的传统立场,只关注课前的预设,认为对学生课堂生成的行为、表现状态的关注,只是自己课堂预设的零星点缀或附属,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表面上,课堂上确实充满了师生交流的热闹场面,但实质上,仍是教师主导教学、主宰课堂的一切,学生被迫跟着教师的步调走,没有实际的话语权,他们只是虚幻的主体。

2.学生成为了盲目的主体。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尊重学生的感悟就是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将评价语简单地等同于表扬,不恰当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没有真情和激情,没有亮点,不作区分地评价为“好”、“太好了”、“不错”、“真棒”、“比老师还聪明”、“掌声鼓励”。有的教师甚至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还一味“激励”学生,完全置学生严谨科学意识的培养于不顾。这种庸俗化、形式主义化的评价,是教师责任的缺席,它比过去的“满堂灌”更有危害。其实质仍是一种变相的评价重心偏移——忽视了学生“学”的行为,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学生成为盲目的学习主体。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该如何转变

1.评价应回归真实,以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前蘇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语文教师的评价语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积极评价为主,从正面加以引导,向学生传达真实的信息,使其发现并开垦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密切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实事求是地分析,恰如其分地评价,并不隐瞒学生在思想和语言上的错误和缺点,始终坚持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既尊重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又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进行引导,寻找学生个体独特的真实,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白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潜在的能力,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评价应投入真情,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感与意义。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评价语言的情感投入对课堂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具有人文感染性的情感语言,调动学生的相似经历,引发他们的思想交流,促进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获得深入的理解和心灵的触动。这不仅照顾到了文本的内容与特点,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解《再别康桥》时,有如下一段评价语:诗人即将与心爱之地分离,“执手相看,竟无语凝噎”,只有轻轻地走来,在最后的时刻投入康河的怀抱内,感受康桥往昔的柔情与妩媚。夕阳中的新娘,可望而不可即;水中的青荇油油地在水中招摇,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却告之不许;装满星辉的梦舟揉碎了,一种不愿离去但被迫离别的痛苦跃然心头,最后只能强忍心中的痛,悄悄地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位老师用一种文学化的语言诉说了徐志摩离别时内心的痛苦,其中的许多修辞语直接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调动了他们情感的相似经历,使他们身临其境,获得一种情感碰撞的体验。这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了情感共鸣,而且架起了学生通向文本的桥梁,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获得求知的愉悦和美的感受。

3.评价应注重相互交流,促进师生间的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合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课堂评价应在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合作进程中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建构一个对话型的评价环境,让他们在交流中敞开胸怀,获得情感上的升华。

课堂评价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口头形式判断学生学习进展程度的语言,为学生改进学习提供了依据。教师在课堂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一方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另一方面要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这不仅会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还会促成课程目标的积极实现,从而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猜你喜欢
情感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