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

2013-04-29 07:24董丽玲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生命过程

董丽玲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这样的课堂实质上就是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为此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生命化课堂,现将一些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各位同仁对生命教育问题的思考。

一、平等民主,构建生命化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的确,真挚情感是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点上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既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又是其内容和任务。在平等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知识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有机“生态系统”,在这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创造与快乐。老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课堂也才会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情趣、平等和谐的课堂。

二、合作探究,构建生命化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凭借自己经验进行建构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情感、价值观是有差异的,他需要的是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去复制模仿别人。只有从自己的现实出发,建立起来的充满个性和活力的学习方式,才是生命化的学习方式。也只有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地位将由传统模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弘扬自主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开放性,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有效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也真正阐释生命化的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三、善待生成,构建生命化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及意义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其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而,给定内容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生命化的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从而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作为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学生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配合老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生成,结合本学科的特性、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拓展延伸。关注在成长中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都应使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

四、尊重差异,构建生命化的发展空间。

生命化教育背后是一个“大爱”的生命观,即“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因此,生命化教育“应从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发展开始”。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上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出现,充分给予其展示自我空间,让每个生命个体在课堂学习生中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五、关注发展,构建生命化的评价体系。

生命化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整体性和生命的成长、发展现实。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迎合学生的期待,用欣赏点燃学生的自信保护学生智慧的火花,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建立一个多维、开放、发展的评价机制。

1.学生期盼被肯定,教师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的几句赞美的话会形成无形的力量,使其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继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2.生命课堂是生成的课堂,课堂上学生不经意出现的一些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成全学生学习的提升,让其在课堂中开启心智,激发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

3.评价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声,展露思维。教师对生命的真心关爱,对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使学生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喜悦,从而获取心灵的力量实现自我超越。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教师的教育生命在课堂,学生生命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期盼着自己的政治课堂能充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猜你喜欢
新课程生命过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圆满的过程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