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实质、形式与对策分析

2013-04-29 07:13冯静王建
考试周刊 2013年70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实质对策分析

冯静 王建

摘 要: 教育公平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效果公平三个方面。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的公平,才能真正地体现教育的公平。为此,要加强对教育的立法与监督,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法律保障;改变社会中的单向流动,鼓励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变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实质 形式 对策分析

追求教育公平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明确教育公平的实质,阐明其表现形式,对于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推进教育公平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公平的实质

我们在探讨什么是教育公平之前,必须全面、客观地理解公平的真正内涵,以便准确把握教育公平的实质,表征其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公平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体现的是社会对其所有社会成员的不偏袒性,即不论社会成员所属阶级、阶层、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种族、性别及资本占有状况等因素如何,社会应赋予他们在享有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方面平等的权利,使他们在平等的起点上融入社会[1]。公平与平等不是同一个概念。平等的基本含义是无差别,强调的是一种社会事实或结果是否对每个人都是无差别的,它是人们对社会现状的客观认识;公平的基本含义是无偏袒,但并不是没有差别,强调的是实现平等的手段、过程和机制是公正的,它是人们对社会运行状态的主观评价。总之,公平是客观公正与个别差异的辩证统一。教育公平就其本质而言,是教育领域中人际间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与评价[2]。它不仅仅是对现实教育公平问题的反映,更是运用已有的教育公平标准对现实教育公平问题的度量,同时还是对现实教育公平问题的一种评价与规范。教育公平在遵循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要注意其差异性,把握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使得各地区保持均衡的发展,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最好的发展,真正体现出教育的公平。

二、教育公平的形式

促进教育公平,需要对教育公平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教育公平的形式主要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效果公平三个方面。

(一)教育起点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包括个体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机会的均等这两个方面。教育权利平等是指个体受教育的权利不分贵贱贫富、种族和性别,每个人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这充分地体现了教育权利平等的思想。教育机会均等是指公民不受经济条件、家庭环境、教育规模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都同等地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对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教育权利的关切和补偿,力求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或教育资源[3]。要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必须有政府的主导,社会各界相互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并且长期地坚持下去。

(二)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过程平等,是指学生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在教育经费、教育内容、教师质量、学生受关注程度、公正评价等方面,不考虑非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公立学校内应接受平等的待遇,其目标(或评价标准)是让人人都受到“相当”(相称)的教育[4]。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过程的公平主要包括教育影响的公平和有差别地对待受教育者这两个方面。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用以平等为基础的各种不同方式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最大的尊重。教育影响主要包括教育设备、师资力量、教育资金投入等方面。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可能使所有地区的教育都享受均等的投入,加之我国长期存在着地区、城乡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所以,目前我们所要解决的重点是如何在尊重历史现实的情况下使差距不再继续扩大,并在此基础上本着“补偿利益”的原则逐步缩小教育资源分配的差距[5]。

(三)教育效果公平。

教育效果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都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学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道德修养程度,使其个性与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从而为获得更高学业上的成功或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平台[6]。由于个人的禀赋、经济条件及机遇的差异,使得教育效果公平只能是相对的,不可能是绝对的,它只可能是一种接近。效果公平不是说人人都得到相同的最高学历或者毕业之后找到同样好的工作,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差别地对待,给适合学生最好的发展道路。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而且有发展潜能的话,那么就让他们继续深造;如果学生适合于搞手艺的话,那么就给他们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但适合搞艺术的话,那么就让他们走艺术这条道路。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育效果公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各有所长,百花齐放。

三、实现接近教育公平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教育的立法与监督,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法律保障。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学生教育权利的平等,确保教育起点的公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这些规定为公民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我们进一步落实教育公平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国家的法律部门应该加大对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教育资金分配情况的监督力度,切实抓好基础薄弱的地区和学校的教育,使得各地区、各学校能够均衡发展,保证教育的公平。

(二)改变社会中的单向流动,鼓励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

在当前的社会人才流动中,一般都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很少有逆向的流动,因而出现城市里人满为患的局面。如果不断有人从农村涌向城市,而城市的人却按兵不动,或者涌向更大的城市,会造成人才大量集中于城市,这对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今后要努力改变社会流动中的单向流动,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同时,还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政策上给予优惠、提高工资待遇等)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不发达地区或者偏远的地区,减少地区之间的差异,保证社会流动中的双向流动和教育过程的相对公平。

(三)政府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

国家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首先,国家要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满足“三个增长”的要求,即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有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其次,还要建立各级政府分担义务教育成本的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拨款原则与拨款标准,使教育拨款有章可循,完善拨款程序,增加拨款的透明度[7]。最后,要完善学生的助学金及助学贷款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贷款。做好学生的扶贫助学工作,是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必须在健全和完善扶贫助学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四)变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优化教育资源。

科学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成教育公平,因此,各级政府应该转变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8]。在大力发展公办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发展民办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优化教育资源,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首先,在充分发挥民办教育优势的条件下,公办大学要形成这样一个结构:少数高质量的研究性大学加大部分一般的本科类大学。这样既能保证培养高质量人才需求,又能保障教育公平[9]。其次,学校要实行灵活的办学机制和差异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以便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选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水平、不同方式的教育,让所有的学生学有所得。最后,要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艺术学校,并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以便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学生得到充分而又自由的发展,促进教育效果的公平。

总之,只有切实地做到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效果公平这三个方面的公平,才有可能真正地接近与实现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尚靖君,王小溪.教育公平实现的困境与出路[J].外国教育研究,2012(4).

[2]郭元祥.对教育公平理论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2(3).

[3]王本陆.教育崇善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5][6]常秀娟.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6).

[7][9]刘晓红.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1).

[8]马有.教育公平及其实现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实质对策分析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
从实质解释论反思方舟子遇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