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2013-07-02 01:44赵书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5期
关键词:穿刺针粒子支气管

赵书元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介入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赵书元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介入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评估临床治疗中晚期肺癌采取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式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60例III-IV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采取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式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式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周期2-4周,分析比较两组术后1、3、6、12个月治疗疗效即总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1、3、6、12个月总缓解率分别为16.7%,40%,56.7%,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3.3%,36.7%,60%,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采取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式有效性高、安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25I粒子植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中晚期肺癌;疗效

随着社会进程及老龄化人口增加,肺癌在我国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相关研究报道,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特点[1]。肺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给社会增添了巨大负担。由于缺乏典型症状,多数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且多为长期吸烟老年人,体质虚弱,多难以耐受麻醉、手术及化疗。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为近年发展的新型微创治疗方式,具有有效率高。安全等特点。本文分析了我院60中晚期肺癌临床资料,观察联合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12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肺癌分期III-IV期,患者年龄54~73岁,平均(62.4±3.5)岁,60例患者中,42例男性,18例为女性,中央型肺癌38例,周围型肺癌22例,经活检22例为鳞癌,28例为腺癌,10例为小细胞癌,病灶共有78个,直径≤5cm有33枚,5~8cm 24枚,>8cm有21枚。60例患者均为不能手术或者不接受手术治疗,经检查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血生化、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经麻醉医师会诊评估均无麻醉禁忌。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发原因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设备及仪器

125I放射性粒子源(购于上海欣科公司),半衰期59.6天,放射性活度为0.8~0.9mCi;数字减影机:GE LCV+DSA 设备;SIEMENS螺旋CT机;穿刺引导系统:GE CT透视定位系统;治疗计划系统(TPS):珠海和佳 TPS-2000 系统;放射性粒子源植入器械:转盘式植入枪、18G 穿刺针、顶针(珠海和佳公司提供)。

1.3 治疗方法

1.3.1 试验组:①125I粒子植入:术前常规进食4~6h,行CT扫描,确定病灶所处部位、直径大小、与周围结构关系及血供状况。将CT图像传入TPS系统,进行病灶三维重建,可确定肿瘤三维体积、靶区周围敏感组织,由计算机计算出粒子数及放射总剂量,粒子布源可根据巴黎计量学系统原则,确定穿刺针进针位置、方向,并制定治疗计划。CT下显示大体肿瘤体积外扩1.5cm为计划靶体积,治疗中要求90%计划靶体积都应达到处方放射剂量。术前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异常,穿刺前给予患者适量镇静药及止咳药,若有必要,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术者根据肿瘤位置,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或者俯卧位,根据CT扫描图像标记穿刺点,行常规消毒、铺巾,给予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将带芯18G穿刺针经已标记确认穿刺点并以合适方向进行肿瘤穿刺,行CT扫描确认穿刺针位置,穿刺针进入合适部位时,将穿刺针以1~1.5cm间距布置进针,再行CT扫描满意后,根据TPS治疗计划,使用导引子将125I粒子引入穿刺针鞘,进行粒子布源,植入粒子过程中使用CT扫描实时监测125I植入位置、数量,待植入粒子完毕后再行CT扫描,观察粒子所处位置、数量,并严密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及时对症处理,若患者出现少量气胸,则给予吸氧、卧床处理,大量气胸则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行止血、抗感染。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植入125I术后5~7d,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若无气胸及其他化疗禁忌症,在严密监测中行DSA下股动脉穿刺,术者穿刺成功后置入5F Cobra导管至患者双侧支气管动脉,经造影证实导管到达正确位置后行一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者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缓慢注入化疗药物:500~1000mg 5-氟尿嘧啶,20~40mg阿霉素,20~50mg顺铂,分别溶于生理盐水,缓慢灌注化疗。化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注意生命指证,及时处理出现状况,灌注时间>30min。

表2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1.3.2 对照组治疗: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监测下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至双侧支气管动脉,给予药物行化疗治疗。术中给予止痛、抗炎、止吐等常规处理。

1.4 评定疗效标准

术后分别于1、3、6、12个月行CT扫描,观察肿瘤体积大小变化。评价疗效标准:①完全缓解(CR):CT下不能显示肿瘤位置、大小,肿瘤消失,或仅可扫描到条索状阴影。②部分缓解(PR):CT扫描肿瘤体积变小,较治疗前缩小≥50%,时间至少维持1个月。③稳定(NC):肿瘤体积增大<50%,缩小不超过25%。④恶化(PD):肿瘤体积增大超过25%,或者患者出现新的病灶。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治疗有效率=(CR+PR)/随访人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测计量资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治疗疗效比较:试验组采取粒子植入及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式治疗,30例患者粒子均植入成功,每例患者植入粒子数10~85枚,平均47.3粒,其中,26例一次植入成功,4例两次植入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复查CT,观察肿瘤部位、体积大小。联合治疗组复查1、3、6、12个月,总缓解率分别为16.7%,40%,56.7%,83.3%;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1、3、6、12个月总缓解率分别为10%,23.3%,36.7%,6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P<0.05。结果见表1。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30例患者均粒子植入成功,12例出现气胸,9例给予吸氧、卧床对症处理,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5例患者出现咯血,给予止血措施后症状消失。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体现在化疗导致恶性呕吐及骨髓抑制。经肝肾功能检查未出现明显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出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总缓解率比较[n(%)]

3 讨 论

多数老年肺癌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最佳手术机会,近年临床上常使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方式,但远期疗效不够理想[2-3]。本文探讨新型治疗方式,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此方法主要利用125I粒子释放的γ射线破坏肿瘤细胞,阻碍癌细胞进行DNA合成,进而起到抗肿瘤作用[4]。因125I粒子穿透能力弱,可有效避免对靶组织周围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具有高精确性、高度适形、毒副作用少的优点,还可产生较高的局部疗效[5]。与外放射治疗方式相比较,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具有众多优点,正常肺组织因对外放疗耐受剂量较低,减少了外放疗的使用,限制其疗效,导致疾病转归不够理想,而125I粒子释放射线能力低,治疗直径短,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用此种方式治疗时放射性肺炎发生较少。据研究报道,125I粒子半衰期为59.6d,故可低剂量持续性放疗,不断杀死肿瘤细胞,极大阻止了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可缓解肿瘤发展。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注入化疗药物,可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发展,两种治疗方法联用,可最大限度的杀死癌细胞,提高总缓解率[6]。

本文通过分析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式与单纯化疗比较,其中缓解率明显更高,毒副作用两种方式无统计学意义。故二者联合具有适应症广、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等巨大优点。但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并发症发生,及时对症处理。综上,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老年肺癌疗效好,总缓解率高,可较大提高患者生存治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周琨,吴沛宏,张福君,等.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来源肺转移瘤的短期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4): 235-237.

[2] 刘健,张福君,吴沛宏,等.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6):606-609.

[3] 易慧明,况光仪,谭亦农,等.碘-125I放射性粒子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5,5(4):667-668.

[4] 李长江,黄金华,范卫君,等.CT引导下125I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盆腔复发肿瘤[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6):610-612.

[5] 杜光红,王忠琼,邓明明,等.癌性腹水穿刺后针道种植转移13例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29(5):450-451.

[6] 顾建平,何旭,陈亮,等.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0):908-911.

R734.2

B

1671-8194(2013)25-0087-02

猜你喜欢
穿刺针粒子支气管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