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幽汤对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2013-07-02 01:44郑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5期
关键词:湿热型螺杆菌幽门

郑红梅

(华容县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灭幽汤对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郑红梅

(华容县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目的 探讨灭幽汤对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三联方案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灭幽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辅以灭幽汤口服,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灭幽汤;湿热型;Hp;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起居无常、饮食不节等密切相关。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Hp感染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1]。其中以湿热型较为多见,我院在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辅以灭幽汤口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53±7.65)岁;体质量49~75kg,平均体质量(62.52±8.35)kg;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3.64±1.06)年;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30例。

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胀、反酸、食欲下降等临床表现,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查结果提示Hp阳性,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的诊断标准[2],并经胃镜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均为脾胃湿热型,症见胃脘灼痛、腹胀、嗳气、反酸、食少纳呆、大便黏糊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研究对象同时剔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幽门梗阻、消化道穿孔、出血、恶性肿瘤、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近期有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用药史、未成年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

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60例,B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接受常规三联方案治疗,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克拉霉素250mg/次,2次/d;阿莫西林0.5g/次,2次/d。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灭幽汤治疗,方用黄芩10g、蒲公英30g、乌贼骨30g(先煎)、陈皮6g、青皮6g、白及10g、三七粉6g(冲服)。上药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温服[3]。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忌食甜食、海鲜发物、辛辣刺激性饮食,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1.3 评价指标

显效:腹痛、腹胀、反酸等临床症状消失,Hp转阴,饮食恢复正常;有效:腹痛、腹胀、反酸等临床症状改善,Hp转阴,饮食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Hp仍为阳性[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3 讨 论

已有的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胃炎与Hp感染、饮食习惯、环境污染、自身免疫、药物等因素有关。清除Hp可减轻细菌和毒素对胃黏膜的攻击,促进炎症吸收,逆转腺体萎缩。西医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变胃内酸性环境,加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从而提高Hp根除率。但慢性胃炎复发率较高,长期反复服用抗生素可产生耐药菌株,不良反应较大[5]。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理论中“胃脘痛”之范畴,与机体正气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外感湿热之邪气而致脾胃损伤有关。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而恶燥,以降为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以升为健。当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司,致气机紊乱、熏蒸蕴热而发作。临床以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虚实夹杂多见,脾胃气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则以清热除湿、健脾益胃、理气活血为法。

灭幽汤方中以清热解毒药黄芩、蒲公英共为君药,取黄芩苦寒之性以泄热和胃;取蒲公英之清热燥湿解毒之效,以除脾胃之湿热。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蒲公英水提取物具有强大的抑菌作用,能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对Hp有较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可改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青皮、陈皮为臣药,善疏通肝脾气滞以调畅气机,二药合用,可增强协调气血运行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青皮和陈皮中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佐以三七、白及,既可助青皮、陈皮行气活血,又可祛腐生肌,修复胃黏膜局部病灶。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三七可修复炎性介质攻击所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促进黏膜增生、修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充血、肿胀。重用乌贼骨为使药,取其制酸止痛、收敛生肌之功效。乌贼骨中主要含有碳酸盐、磷酸盐等,可改变胃内强酸性环境,抑制Hp的生长繁殖。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健脾益胃、理气活血之功效[6]。

本研究中辅以灭幽汤口服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者,提示口服中药汤剂可辅助杀灭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转归和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在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辅以灭幽汤口服,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1] 由丽娜,高璇,热依汗古丽·乌修尔,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6A):1891-1892.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3] 郭璇,伍参荣,王小娟,等.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胃黏膜组织NF-κB和IκBα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27-28.

[4] 李红,杨桦,钟志国,等.半夏泻心汤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胃黏膜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 (15):71-72.

[5] 施花锦,王小娟,郭建生,等.灭幽汤对实验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IKKβ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 (9):751-789.

[6] 周慧敏,吕文亮,高清华,等.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血清胃泌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8): 845-847.

R573.3

B

1671-8194(2013)25-0118-02

猜你喜欢
湿热型螺杆菌幽门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