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3-07-05 08:24张喜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阻络涌泉穴高血压病

傅 燕,张喜军,陈 燕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现在临床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有一定副反应及耐药性。因此,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逐渐成为防治的主要手段[1]。所以探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课题。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它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对病人辨证,选择合适的药物在相应的腧穴上进行贴敷,由穴位吸收其药性,经络发挥其药理,从而达到减轻病人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高血压病人在接受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时血压的变化和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符合要求的高血压病人81例,男33例,女48例,平均年龄62.5岁,病程2年~24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81例病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每型20例。两组病人性别分布、年龄、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的标准,对每个病例最少观察6周。选取未接受过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并且没有靶器官损伤和并发症,符合中医辨证分型者。血压高于1 40/90mmHg~179/109mmHg以及对贴敷过敏者则退出观察。

1.3 中医诊断标准 肝阳上亢型:症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常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瘀血阻络型:症见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色或细涩。肝肾阴虚型:症见眩晕,精神萎靡,少寐梦多,健忘,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偏阴虚者兼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兼有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主穴取涌泉穴(双),肝阳上亢型加肝俞穴,瘀血阻络型加太冲穴,肝肾阴虚型加肾俞。选用活血化瘀中药吴茱萸、川芎、夏枯草等,把药物晒干或烘干,研成极细粉末混匀,干燥放置备用。贴敷时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涌泉穴及配穴,每次贴敷3h~5h,24h更换1次,双侧穴位同用,10次为1个疗程,隔1周进行下1个疗程,4个疗程观察疗效。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低至正常或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未降至正常,或下降10mmHg~1 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x±s) mmHg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特定穴位适当的药物贴敷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源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故穴位敷贴上也离不开中医的辨证论治,据证选药,从而达到理法方药的完美结合。根据中医学的辨证论治,高血压病可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等。吴茱萸药性辛、苦、热。李时珍曾云:“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吴茱萸调糊贴敷涌泉穴,可引热下行,引阳归根,补阳助阴,由阳生阴,正中高血压病的病因;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涌泉穴为足少阴经之井穴,具有滋肾水、交通心肾、清热开窍、引火下行等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昏厥、失眠等症。所以在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类型不同,选用的中药贴敷穴位不同。以足底涌泉穴为主穴配以其他辨证穴位贴敷,把药物贴于涌泉穴,通过皮肤腠理、毛孔穴位,经脉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对经络穴位产生刺激作用,达到治疗局部病变和内脏及全身病变,并调整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它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自然疗法之一。在现代药剂学中称为经皮给药法,它避免了口服药物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提高了有效血药浓度。穴位作用为脏腑气血汇集之处,对于药物具有储存和放大的作用,当药物通过穴位吸收时,其作用不仅仅是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者功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相互激发,相互协调产生的整体效应,可以取得单纯用药所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4]。临床观察证明,足底涌泉穴等穴位贴敷对高血压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具体应用在高血压病方面,融合中医辨证,中药性味,经络理论于一体,合理辨证取穴、选药贴敷,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改善病情的发展,具有降压效果好,无副反应,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病症的有效方法,对高血压群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1] 徐茂云,卢兆桐,刘世君,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11):1379-1381.

[2] 刘力生.高血压防治指南[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9-43.

[4] 于海青,赵千英.高血压病中药穴位贴敷120例[J].光明中医,2011,26(6):1184-1185.

猜你喜欢
阻络涌泉穴高血压病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药物贴敷涌泉穴的古今应用研究述略*
3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蒜末敷脚心去虚火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