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就读藏族大一新生对所处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2013-07-11 09:29刘海红余新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出去玩藏族家人

刘海红 王 令 余新颜

(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陕西 712082)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内地某高校五个西藏班的大一新生,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回收率为90%。其中90%来自区内高中,在七个区(拉萨,林芝,山南,阿里,日喀则,那曲,昌都等)内均有分布。

(二)调查工具:采用自编的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并在初步整理数据后选择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数据进行了频率统计,相关分析等。

笔者就新生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情况来分析它们对藏族学生在内地求学适应性的影响。

二、结 果

(一)问卷调查:从收集的数据上看,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一般,多数问题都是在2、3两项之间徘徊,如下表。

表1-1 气候适应

如表1-1,在“你认为所在城市的气候如何?”这一问题中,99人中,占49.5%的学生选择一般;38%的学生选择不好;只有12.1%的学生认为好。说明部分同学不喜欢学校所在城市的气候,笔者对此题做了进一步的访谈。结果如下表:

表1-2 对气候适应问题的访谈

有这么大的反差④。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太喜欢学校所在的气候(划线部①④),主要是因为他们来了之后对这里气候上的一些不适应(划线部②③),访谈的结果也验证了问卷所得的结论。从访谈中看出,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小生活在西藏,西藏独特的高原气候,气压低、温度年变化小而日变化大,成长环境是在干燥寒冷的高原地带,积年累月他们早已适应那里的自然环境。但当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远离自己家乡的平原地带后突然感受到内地的气候环境,生理上就会产生不适应感[2]。

表2-1 人际关系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压力大吗

如表2-1,在“人际关系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压力大吗?”一题中,有42.4%的学生选择了很大与大,说明人际关系对新生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影响。藏族学生由于藏族学生语言、宗教信仰、处境相似,他们更愿意与本民族学生进行交往和沟通交流。在此背景下,藏族学生非正式群体正式形成,并且这种群体凝聚力影响逐渐增强,相反,他们与其他民族学生交往逐渐减少,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和班级的同学也是如此[3]。这样不利于他们在学习等方面的交流。

表2-2 对人际关系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压力大吗(访谈)

从访谈上的结果来看,学生都表示人际关系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压力,访谈中,没有一人说人际关系对自己产生了压力(划线部①②③),这与问卷调查结果相悖。对此结果笔者分析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问卷是匿名回答,学生可以很放心的任意作答,所以提供的答案更准确真实,再者学生在访谈中可能由于要被记录对话,使他们产生紧张心理,没有放开心怀,作答时有所顾虑。另一方面,问卷与访谈中间隔了三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学生在逐渐与新朋友的认识和交往中观念有所改观,原来的人际压力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慢慢的解除了。

表3-1 与家人联系

如表3-1,在“你经常主动与家人联系吗?”这一问题中,65.7%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与家人联系。每天与家人联系的占了17.2%。这与从问卷作答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经常与家人联系。从表2分析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很大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这一群体中部分学生孤独感[4]。由于在学校感到孤独,就会经常往家里打电话。

表3-2 与家人联系访谈

从以上访谈中,看出藏族新生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划线部①②③④),访谈对象有男生女生,回答时均表示经常与家人联系,一方面说明他们与家人关系很好,另一方面也看出,他们初来学校,不善于与别人沟通和交流,甚至回避与别人说话,这样会产生孤独感,又由于不同民族学生交往要注意民族习惯不同而显得拘谨,就更不愿与身边同学交流,而是选择往家里打电话了。

表4-1 经常和同学出去玩

如表4-1,在“你是否经常跟同学出去玩?”一题中,只有3人选择了经常,有一大半的学生(51.6%)选择了没有与几乎没有。可以看出,大一新生不经常和同学出去玩。

表4-2 对经常和同学出去玩访谈

从以上结果看出,不管男生女生,都不经常出校活动(划线部①②③④),说明他们的课余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渡过,主要原因是学校里提供了全面的生活方面的服务(划线部③),学生基本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说明大一新生还对所在生活的周围环境不熟悉,不敢与外界接触,不轻易出校门。

表5 大一新生环境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N=99)p<0.05

a.3 cell(37.5%)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82.

由上表5分析得出,藏族新生性别差异在是否主动与家人联系和能否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与舍友同学发生摩擦、喜欢与别人一起吃饭和经常与同学出去玩等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藏族新生表现对新环境适应性总体情况一般。人际关系对新生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影响;学生不经常跟同学们出校门玩。

2.性别在是否主动与家人联系和能否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等五方面有显著差异。分别在是否主动与家人联系和能否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与舍友同学发生摩擦、喜欢与别人一起吃饭和经常与同学出去玩五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3.在“从高中进入大学你能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吗?”一题中男生的平均值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在环境适应上优于女生。并且,男女在舍友与同学发生摩擦、喜欢与别人一起吃饭、经常和同学出去玩方面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藏族大一新生对内地的生活环境适应情况不乐观,在环境适应上,男女生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多数民族高校,在生活上对民族学生的食宿做了细心的策划与部署,大都开设的有民族餐厅,晚上的娱乐节目很多,特别是舞蹈晚会,藏族学生大都能歌善舞,晚上,在校园里,跳舞的人热闹非凡。但是,经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民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大学环境的一些不适应会对民族大学生个人身心发展不好。须针对这些情况要采取一些措施,以使大一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更好的发展自己。

(二)对策

1.营造校园民族氛围

从高中到大学课余时间的突然增多,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差,不知道该干什么,就会想念家人,感觉不适应现在的生活。在校园里创造一定的民族生活氛围,像在一些民族节日中,组织他们参加民族活动,穿上民族服装,跳他们的民族舞蹈,唱他们的歌曲。使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氛围,感受到一个相对接近的文化生活环境和民族文化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填补他们课余生活的空虚感,还可以使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产生亲近感,减少陌生感和孤独感。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跨民族的联欢会、运动会、各种竞赛等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参加,展现各民族的风采,培养他们之间的亲近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适应性。

2.重视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主要是学生的心理适应,心理如果不适应,表现出的就是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要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方面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扩大心理咨询方面的活动,并在有条件情况下,开展一些心理调查活动,逐步了解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沟通与疏导,通过举办讲座等活动,使得存在自卑、嫉妒等不良心理特征的学生得到帮助。(2)要通过一些活动,增强他们各方面的独立性,比如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较为保守、封闭的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内外各种有益的大学生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增强自我成长能力,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独立的思考,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在各种环境中锻炼自己,慢慢的适应学校环境。

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求学,在经历了对大学生活环境适应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的困难要比汉族大学生困难多很多,有民族学生的高校要针对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1]程孟瑾.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l(4).

[2]王璐.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问题及对策探究——以某高校法学院藏族生教育培养为例[J]社会工作,81.

[3]王金元.当前非民族院校民族学生教育面对的问题和挑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4]魏铭静.浅谈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性问题[J].民族论坛,2012(02):72.

猜你喜欢
出去玩藏族家人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出去玩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