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华侨的教育情

2013-07-15 07:34曹国军
湖南教育·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校友会华中实验学校

曹国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4月11日,益阳市国基实验学校操场上,2000余名学生合唱歌曲《感恩的心》,欢迎雅加达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代表黄昆民、王益琪一行来访。当天,这10位白发苍苍的华人、华侨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王益琪奖学金”颁奖典礼,给益阳国基实验学校2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发放了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奖学金。

国基实验学校办学仅12年,却引来了印尼华人、华侨6次为该校捐款、捐物。他们为何如此钟情这所地处益阳市资阳区的农村学校?一切还得从著名华侨教育家、前中国侨联主席张国基和他的中华中学说起。

张国基出生于资阳区迎丰桥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曾与毛泽东同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27年南昌起义后,他还担任过中央独立一师师长。后来,张国基被党组织派往南洋,从事华侨教育工作。在新加坡、印尼一带,张国基一干就是30多年。1933年,他在印尼雅加达创办中华中学,桃李遍天下。在海外的几十年间,张国基先后介绍了3000多名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和祖国建设。他几十年致力于华侨教育,倾注了自己的一腔心血,也感动了无数海外学子。

1982年4月,张国基90大寿,中华中学的学生送来20万元给老师祝寿,他一分钱没动,全部转赠给家乡——资阳区迎风桥镇民主村,用于通电和修水泥路。他的学生、中华中学1954届毕业生林珀瑚感动得流下了热泪。1992年4月,林珀瑚又组织中华中学毕业生在香港为张国基庆祝百岁大寿。当天,张老高兴之余激动地说:“我们创办的印尼中华中学,1966年停办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我想在家乡办一所学校,将‘华中精神发扬光大,希望大家尽力……” 1992年8月30日,张国基病逝于北京,享年99岁。他的学生痛悼恩师,遂成立印尼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并设立张国基教育基金,号召“华中”学子捐款,完成张老遗愿。

2001年,著名民营实业家杨谷良女士与益阳市侨联联合创建益阳国基实验学校,校址就选在张国基故里。远在海外的中华中学毕业生得知消息后,捐款189万元,并要求仿照印尼中华中学建设,将中华中学的校徽、校训改作国基学校的校徽、校训。

2002年3月,林珀瑚一行32人来益阳参加国基实验学校落成典礼。睹物思人,参观了国基旧居和国基纪念馆后,32人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从那以后,每年都会有“华中”毕业生代表前往国基实验学校捐款、捐物,捐资助学。尤其是2010年5月12日,39位“华中”老人再度来到国基学校,欢庆学校创办十周年,并与师生联欢。“国基学校的校徽、校训是我们华中的,公诚勤朴的华中精神在国基学校得到发扬,国基学校就是我们的中华中学,华中——我们回来了。”梁俊祥老人含着热泪深情地说道。随后,“华中”学子再次捐献了一个舞台和六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价值20多万元。

2012年4月21日至23日,国基实验学校亲情中华艺术团应邀赴港慰问演出,欢庆中华中学建校73周年暨印尼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成立20周年,感动了在场的800多位“华中”毕业生和香港各界人士。印尼华人、1957届“华中”毕业生王益琪当场决定,设立华侨教育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国基华中”学子。

于是,4月11日,在益阳国基实验学校的操场上,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猜你喜欢
校友会华中实验学校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母亲在,家就在!”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欧阳丹: 与校友会一起走过十五年,在新的起点乘风破浪
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简介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学生作品选登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
图表对比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