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书那些事

2013-07-15 07:34柳彩萍
湖南教育·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岳阳市东野红楼

我爱读书,且读书多凭直觉,觉得好就一直读下去,大多时候是一本书引发我读另一本书。至于喜爱的书我会反复地读,那些书,影响了我的气度、气质,带给我教学的灵气,也点燃了我创作的灵感,成为我的精神伙伴,就像是黑夜薄薄的雨幕里,一个个明亮温润的火车窗口从我身边经过,映亮了我的天空,让我的心灵贮满光辉。书读多了,自然也会教学生读,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了一些读书的理念。

读书

年轻时走了很多地方,理念是边走边读,大量的阅读充实了我的行囊。作家王安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善着你的呼吸。读书就是这样,它让我高质量地行走。

给我影响最深的书是《红楼梦》,年轻时浸润其中,背红楼诗成瘾,渐至前八十回的诗词歌赋、酒令谜语、楹联字画、祭诔禅偈烂熟于心。这让我喜欢写诗,下面是我写的古体诗:

暮秋会麻塘葡萄园

麻塘夫如何?十里藤蔓长。重阳佳节后,枝叶亦郁苍。主人扫花待,俊彦行篱廊。时有微雨意,染柳烟成行。一畦扁豆碧,两垄芝麻黄。细雾迷曲径,青鱼跃池塘。

牵袂下沟道,笑语采摘忙。绛冰琥珀玉,紫露云霞霜。粒粒晶莹透,犹带湿流光。尝罢秋滋味,联句坪地上。殷勤美酒杯,便助诗情酿。或挼天麻叶,构思倚门框。或把薄荷嗅,心中已成章。谢家柳絮起,陶令菊蕊香。豆蔻才亦艳,风骚恣汪洋。莫言谁解我,知音近君旁。人生此会意,何不饮千觞。共期梅开日,烹雪对轩窗。

大家应该看出我在长篇叙写时,很显然受林黛玉与史湘云联诗的影响。

在评点《红楼梦》的书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和蒋勋的《说红楼》。多年前读到张爱玲对黛玉穿着的分析,真是如听天人语。她说书里是几乎没有描写黛玉衣饰的,只有两次赏雪写到她的穿着,一次披着鹤氅,一次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这不是偶然写成的,曹雪芹觉得“世外仙姝寂寞林”应当有一种缥缈的感觉,不一定属于什么时代。同时,张爱玲指出文中写黛玉的面貌也几乎是纯写神情,唯一具体的是“薄面含嗔”的“薄面”二字,黛玉通身没有一点细节,只是一种姿态,一个声音。真是文章读到精深幽微处,自有观照洞见。自此,我读红楼除凭直觉外,也喜揆情度理,这种研读自然影响了我对语文教材的深度挖掘与拓展。

朋友和学生中也有一批红迷,我开始给他们作有关红楼的讲座,写一些如《也说“留着残荷听雨声”》《红楼花魂》《我说“蓼汀花溆”》等有关红楼的文章。我在《我说“蓼汀花溆”》中写道:

再看蓼的轻柔袅娜,与弱柳扶风娇花照水的黛玉何其相似,蓼花笼轻烟,丽影纤绵,迷蒙感伤,活脱脱一个蹙眉而立清丽脱俗风露清愁的黛玉。蓼花若有若无的花香,星星点点地簇立,黛玉若飞若扬的文笔,细细密密的心思,真是花容人貌相契相合,气质品位何其相似。飞花与人共存,人皆着飞花色彩。

点燃

用梦想点燃。学生初到一中,我让他们写了一篇“带着梦想来一中”的文章,并在开学第一周给每位同学拍了一张照片,在另一个时间要同学们明确告诉我要考的大学及人生理想。一周后(这周我悄悄地将他们的照片与理想大学照片合成)的某个早晨,同学们到校后发现,后面的黑板上贴满了全班同学站在自己理想大学前面的照片!我看到同学们惊讶、激动与欣喜的目光,他们久久地站在黑板前,我也久久地站在黑板前,我们看着照片,看着一张张年轻光鲜的面庞,看着充满憧憬、坚毅的眼神,看着他们背后一所所巍然屹立的大学,看着一个个长远的理想……还需要我说什么呢?

用影片点燃。我带着孩子们看了《飘》《红河谷》《肖申克的救赎》《日瓦戈医生》等影片。在影评里,同学们难忘的是,斯佳丽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肖申克监狱,安迪用智慧、理性和对人类的爱与悲悯救赎他人时,也救赎了自己;在一个体制冷酷、人性扭曲的时代,日瓦戈在旷野荒弃的房子里,在冰天雪地里,在阵阵狼嚎中,写下热情洋溢的诗歌。多少年后,这些奋斗的、智慧的、爱的形象将一直深深地烙在同学们心上,鼓励他们走出人生可能遭受的冬。

用校本课程点燃。近几年我对本土文化研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我和课题组老师一起,对《岳阳风土记》《岳州府志》《洞庭湖志》等古籍中的精粹文章标点、作注、翻译,并在校本课上教“岳阳古文选”。学习了范志明的《岳阳风土记》(节选)、滕子京的《求记书》等文章后,我在洞庭湖边、岳阳楼前上出了一堂“醉在洞庭秋”的总结课,同学们以“华章初上—后羿射巴蛇”“洞庭木叶”“千古求记”等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小组主题汇报。

习得

语文学习质量可以在反复练习中得以提升,课前五分钟轮流上台演讲是一个很好的练习途径。李博同学讲了东野圭吾的作品《放学后》,我想:我们青少年从《战争与和平》里获得了宗教的力量,他们现在获得的是什么?是阴暗的心理,变态的行为?点评时,我说东野圭吾的作品没有深度,大家少看为佳。第二天一大早收到刘雨婷同学的《给柳老师的一封信》,4000多字,她在信里反驳了我的观点,并提出“我希望您在广泛接触了现代流行作品后,能够与我交流您的想法”。我深受感动,请在北外研究日本文学的学生给她回了一封信。自己也在大量阅读后跟她进行了交流,并进行了如下作文训练,让同学们自己弄明白应怎样看待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恶意”。

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看他不爽!”在东野圭吾的作品《恶意》里,野野口修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杀了他的同学和恩人日高。

2.公安局在审讯犯人,问到作案动机时,经常有犯人说:“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3.生活中,我们冷漠的眼神,小小的掩鼻动作,微微皱起的眉头,这一切也许都是内心微小的恶意。

锐感

我认为要学好语文,学生必须保持情感上的锐感和思想上的锐感。老师则要不断打造原创题,在选材、出题、讨论时保持锐感,享受智慧带来的愉悦,打造团队核心研究力。

面对岳阳市步行街的再次被拆,我出了如下作文题。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2002年,岳阳市步行街在巴陵中路主干道瓶颈处建立,大道中断,建南北辅车道通车,大家议论纷纷。

2010年11月24日,岳阳市步行街改建工程开始,拆除步行街,恢复巴陵中路主干道,大家议论纷纷。

学生写出了如《向人民公仆致敬》《泱泱大国,应理智前行》《严谨之道》等有见解有深度的好文章。

不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教材上的文化经典大多写得“不隔”,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读得“不隔”,那么,学生会保持阅读兴趣,对文本的研读也会更加精深。

例如,《故都的秋》里“说到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怎样理解?推敲推敲:作者之所以喜欢故都的秋,是因为它的“清、静、悲凉”,蓝色与白色的牵牛花能体现这一特色,而紫黑色的牵牛花虽有悲凉之意味,但少了清,淡红色的牵牛花虽也清,但少了一份悲凉。

例如,怎么理解“寒山转苍翠”?试想,秋天来了,草、灌木都枯萎了,变成黄色了,那些常绿树倒因此在秋天更显出苍翠之色。

例如,《边城》里翠翠为什么反复跟爷爷说“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呢?原来这句话是傩送第一次跟翠翠相遇时说的,十三四岁的翠翠情窦初开,说这话时在回味与傩送的相遇。

后裔

读书,读书,再读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好的阅读可以帮助同学们在精神上建立辽阔的疆域,获得心灵的力量。同学们在高一、高二时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围城》、《老人与海》、《论语》、《人间词话》、《古文观止》(岳麓书社)、《我的精神家园》、《红玫瑰与白玫瑰》、《巨流河》、《马桥词典》、《百年孤独》、《正说鲁迅》、《白先勇散文集》、《品三国》、《边城》、《许三观卖血记》、《呼兰河传》、《林肯传》等书,也读了周国平、陈平原、鲍尔吉·原野、余光中、林贤治、傅国涌、张晓风、席慕蓉等人的作品集,至于同学们的个性阅读还不在这些书籍之列。

读好书必须深度沉浸,在反复揣摩中,打磨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王佶嘉喜欢鲁迅的作品,他对现实有独特的审视眼光,爱用反讽笔调,写出了《我说血性》。曹卓琦喜欢王小波的作品,能深刻领悟其智慧与幽默,写出了《一只猪的生活》。孙藜喜欢张晓风的作品,以亦豪亦秀的风格写出了《品蓝》与《狗的命运》。刘汐喜欢东野圭吾的作品,写出了细腻又玄妙的《苍白》。

齐邦媛在《巨流河》里写道:“学生是心灵的后裔。”对我而言,教书从来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传递,我将所读、所思、所想与听我说话的人分享,教室聚散之外,另有深意。学生,都是我心灵的后裔。

(此文系柳彩萍老师在第二届湖湘教师读书论坛上的讲座《一个语文教师的风花雪》的精华部分)

柳彩萍,岳阳市一中教科室主任,岳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岳阳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基地指导教师,岳阳市高中语文学科核心小组成员,潜心研究教育规律,灵性打造语文课堂,大力倡导绿色教研;曾获中南六省语文教学竞赛第一名。指导高考,所教班级的语文平均成绩获全市第一名。

猜你喜欢
岳阳市东野红楼
东野稷驾马车
不忘先烈
红楼版非诚勿扰大型现场(一)
岳阳市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项目名单公布
四大名著趣解
东野稷败马/《庄子》
乍然
蓝鸟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教学实施和反思
两个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