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在脸上,苦在心里”

2013-07-15 07:34贺予飞
湖南教育·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处境雨点桃花

贺予飞

读完张铧《桃花雨》组诗(原载《湖南教育》3月下旬刊),掩卷遐思,一株株粉嫩娇小的桃花调皮地蹦入脑海。赏读之余,如品清茶,淡香过后有些许苦涩沁入心田。与众多诗人描写的桃花相比,张铧笔下的桃花别有一番风味。一方面,美丽的桃花在天真烂漫中不乏淘气俏皮,另一方面,桃花又不局限于表层意蕴,她作为一个鲜活的、有丰富生命经验的个体,在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一颗独立、隐忍、善良的内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诗人张铧在描写桃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态度渗透其中,闲淡的文风里藏有一份对生活饱含深情的领悟。

张铧先生曾在《湖南文学》《星星诗刊》《人民文学》《诗林》等发表过多篇诗作。与当代诗坛的众多先锋将领不同,他没有选择颠覆传统、反叛社会,而是在山间俯仰,花下行游,通向了一条回归自然、诗意栖居的诗歌之路。然而,他又不同于典型的乡土诗派,他没有一味地沉浸在感物抒怀的浓重乡情和泥土气息中,而是以清新俏皮的表达、可爱灵动的意象,给读者带来一份自在自然的舒畅,让人们在会心微笑的同时,欣赏桃花所带来的别样审美意趣。在《又做桃花》中,他将桃花的形象刻画得清丽脱俗、朝气蓬勃,仿佛一位十六七岁的淘气少女,让读者们忍俊不禁:

桃花藏于深山,长到十六七

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读过许多书的样子

每一枝,都整了枝

每一朵,排在枝头

都恰到好处

桃花一时得势

喝令所有的人

都摆出最美的姿势

和自己合影

还趁人不注意

跑到山下

做出和人打斗的姿势

并且处于劣势

让人的心提到嗓子眼

才嬉笑着从人的肘下钻出来

略做整理

站于人的前

又做桃花

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趣味性地把桃花满枝的艳丽、桃花的分布和各种姿式形态表现得惟妙惟肖,不似朦胧诗那般晦涩难懂,也不像后现代派那般奇谲尖锐,仿佛翩翩飞舞的彩蝶,在读者脑海中留下空灵的轨迹,又如惹人怜爱的少女,在读者的心湖泛起圈圈涟漪。我们不禁佩服诗人化静于动、以人写物的文字驾驭功力;我们更感动于桃花那天真可爱、俏丽动人的形象,因为她能走进读者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对于率性青春、自由人生的思考与向往。

除了《又做桃花》之外,诗人在其它诗中都有桃花意象的描绘,如《假日的桃花》中描述桃花“满腹经纶的样子/站于废弃的段红玉练兵场/自己沉思/自己玩”,这里的桃花已经洗脱了几分天真,增添了一分成熟和独立。其实,在感受到桃花的这种蜕变过程中,我们的意识正在步往更深的领域。

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过,诗歌的美是“一种意蕴,一种趣味,一种境界,一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实质内涵”。张铧的诗歌正具有这种美的内涵。他不仅赋予了桃花美丽可爱的容颜和姿态,而且还为桃花建构了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由花及人,诗人在带领读者们与物神游的同时,也为我们敞开了他内心幽微神秘的蜿蜒小径,打开了他翻阅世间百态的那扇心灵窗口。赏花人只看到了花儿绽放时的微笑,却没有看到她背后的阴影。诗人游弋于虚实之间,用一颗敏锐细腻的内心,悄悄将林间的芬芳与微渺的内心、人生的百味系上了纽带,使读者们捕捉到桃花的心事,洞察了人世的纷争,也展现了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人生信念。

诗人对于人间的世态纷扰有着极为形象和深刻的揭示,隐喻手法的娴熟运用体现了他对文字特性的谙熟程度和语言驾驭能力。在《刀在他的身后亮晃晃》中,诗人想要表达的人生处境正如诗题一般,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得不时刻担心着、提防着周遭的危险。身边的一切事物都陷入紧张急迫、蠢蠢欲动的氛围中。“怎么看,这桃花都有话要说/却是不说。”面对这一切危机,桃花了然于胸,却选择了沉默以对。写桃花的处境,实际上就是写诗人自身的处境,写我们在人世纷争中时刻濒临的处境。在接下来的《石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点》中,诗人更是将人生的艰难境况形象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

石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点

转过身

又睡了过去

远处赶来的蔷薇

说自己命不好

还装模作样

扮老虎

嗅嗅这闻闻那

指认山上的桃花

多读了几本书

误了自己

害了这个害那个

鱼从水里跑上来

拉着我的衣

怪我对别人都好

不对他好

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在误解、非难与指责面前,我们时常有手足无措、百口莫辩的无奈。诗人巧妙地将这些抽象、宏大的本体化成了远处的蔷薇和水中的鱼,于具体、细微中将矛盾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面对这一处境所做出的回应在诗的开头即有表露:“石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点/转过身/又睡了过去。”滴在石头脸上的是雨点,也是桃花的眼泪。

由此,我们不难见出诗人的心性,豁达而宽容,隐忍而善良。张铧先生在诗中提到,曾有人好奇地问他,写诗的人不喝酒、不爱说话,怎么能结交那么多人,他浅浅一笑,说,去看桃花啊。张铧将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蕴含于桃花这一意象当中,因此去看桃花是最好的回答。在《一阵雨后……》中,诗人画龙点睛,明确勾勒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世观:

住在枝头的人

依然叫桃花

鲜在脸上

苦在心里

诗人张铧正是以灼灼其华的桃花,遮掩自己一路走来的幸福和忧伤。“鲜在脸上,苦在心里”,在这场落英缤纷的桃花雨中,我们有过欣喜与感动,有过落寞和悲伤。读一首诗,就如体验一种经历,思考万千人生。尽管世事纷扰,桃花下的行游人也会扬起灿烂的笑容,做最美的自己。

(作者系中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处境雨点桃花
桃花眼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雨点
喊桃花
雨点会说话
画与理
斗牛犬“桃花”
雨点种子
现代雕塑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