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分制下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3-07-23 02: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运动队学分制高水平

学分制的产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学分制教学在国外已经极为普遍,在美国已经近200年的时间,在我国虽然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实践过程,但发展曲折,经历了试行、实行、取消、再试行的漫长时间。而现阶段我国只有少数学校实施学分制,而许多高校正在积极地着手实施,向学分制的管理模式靠拢。学分制的实施,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理念更新和转变的产物。学分制可以加大教学制度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主动性,可给各类学生提供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会。

2004年9月西安理工大学在陕西高校中率先开始了学分制的试点工作,迄今已经历了9个年头,且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学分制的实施,使西安理工大学的体育教学也必须随之改变,那么体育教学如何开展?如何适应?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我们在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学分制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已经形成自己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审视。因此本文既是根据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有关精神和实施细则,结合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形成的总结,也是试图寻找一种更适合高校完全学分制的体育教学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1、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施的仍然是学年制下的体育教学,还没有考虑到学分制下的改革问题,虽然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少高校也在实行学生选课,但在总的框架和体系上没有根本性突破,课程设置也多是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选课或以行政班为单位按教师的专项上课,或以一个单元的学生分几个选项班进行教学。教学依然采用着传统方式、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教学上体现共性多,个性的发展收到制约,学生爱好、特长与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效能的发挥,使高校体育教育与社会生活、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缺乏一定的吻合度,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同学生能力、习惯的培养与素质教育三者还缺少有机的联系……教学中组织教法还比较单一、教材安排不尽合理,教学理念有待提高,凭经验、靠感觉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教师、学生仍围绕着考试、达标来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使体育教学成为被动的为完成某个任务的工具,培养合格人才而要履行的教育过程没有得到很好的显现。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使现行的体育教学体系更好的为高等教育服务,建立适合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体系仍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学分制(Credit System)最早提出于高等教育,是指测量在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按照培养目标要求需掌握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和其他教育活动的总计量,学生经考试(核)并通过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即标志着完成此阶段的学习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许多高校提出了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新办法、新举措。可以说,学分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当前新形势下,探索如何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本校校情的体育课程学分制体系,已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所以对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体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实为必要。

3、实施体育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经过9年的教学实践,西安理工大学体育学分制基于本校体育设施、师资力量、学生体育基础状况的实际,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和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体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加凸现,较之过去更好的实现了因材施教,受到了学生及同行的一致好评。

3.1、建立了独立的全方位开放式的自主选课体系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西安理工大学是全国最早实践“三自主”体育教学的高校之一,“三自主”教学改革始于1996年。现在我校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独立的网上体育选课系统(如图1)。通过改革对学生全面开放体育教学,赋予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学生在每学期末登录学校的校园网,通过体育部提供的全校体育选课课程,各门课程简介,任课教师简介,上课时间以及各类课程考核标准等信息,进行网上选课。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教师水平、专项特点、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及专长,不分年级在一周时间内均可选择不同类别不同项目的课程。当学生对选定的课程试听后不满意的,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从新选择和安排。同时,在大学4年中学生可任意选择完成学分的学期,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的选择。此外不断完善的选课制度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授课制,使体育学习和个人兴趣、爱好更加贴近。通过学生网上公开评教,把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反馈回来,从而使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方式更加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培养,与健康的合格人才的长远目标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逐步淡化竞技体育的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根据学校实际,扩充教学内容,选择既有使用价值,又有长远效益的教材,让学生自由选择。在课程的安排上既有个人的选择,又有规定的内容,以保证必要的教学内容的存在。在完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太极拳、游泳、健美操、田径、体育保健等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发了健美、体育舞蹈、拳击、散打、啦啦操、棍术、剑术、定向运动、瑜伽、安塞腰鼓、网球、体育欣赏、裁判法等20多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形成了普通课、提高课、保健课、理论课等不同的教学形式与层次,构成了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尽可能的去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类别学生的需要,并使其达到体育教育的社会化和个体化的有效统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内容的不断拓展,充分的表达了开放式体育教学的重要思想。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引进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自觉的锻炼和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体质测试合格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过去标准的98%,现在标准的88%以上。

图1:开放式体育选课模式

3.2、逐步建立体育课分级教学模式

根据学分制的规定,允许学生选择不同深度的同一门课程,结合学分制管理的新特点,实行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学最多的知识与技能,尽早掌握较高水平的体育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层次上的不同需要,避免在低水平上的重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部分项目试行普通班和提高班的分级教学,分别制定各等级、各项目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考评标准。在学生选择后由专项教师进行测验和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测验的水平将其分配到相应的班级学习,使各级各类学生能在同一个水平的教学班中最大限度地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更好的运动技术、技能,这样既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又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能尽快的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长的学习时间,去掌握体育的基础技术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建立信心和兴趣。

3.3、建立教师择优上岗的竞争机制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项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教师的特长。开展全方位的体育选课,使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加大,同时选课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选课制,必然会出现有的专项教师课堂爆满,而有些项目的教师则门庭冷落,这些对每位教师都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改变教师知识面和专项能力单一的现象,迫使一部分教师出外学习、进修提高,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重新确立自己的教学岗位。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体育专项的测试考核,而每位教师只能在部门确认的教学范围内安排上课内容和开展教学。如果教师要开新的课程,在提出申请后必须得到部门的审定确认方可。

通过这样一些机制的引入,体育教学对每位教师都会带来一种工作的压力感和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的紧迫感。对教师来说,首先在本单位要有竞争力,要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其次在学生选你的课后,必须保持选课学生对你的满意度,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上课。没有选满或上课人数太少的课程,将按学校的规定不予开设,因此教师面临着一种潜在的下岗危机,促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不断拓展自己知识面和教学面的同时,还要建立新的合作、引导和指导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和新型的教学理念。鉴于以上措施,保证了西安理工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逐步提高,也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近年来的学生评教中体育课始终名列前茅。

3.4、实行弹性选课制

由于我校是一所工科院校,学生的课程多、学习任务繁重,选课中对课程内容、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的一次性选择与现有的教学环境,课程安排的不同性导致的时间冲突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解决学分制改革中出现的这一问题,我们在体育课学习时间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引入了弹性选课制。就是打破传统教学安排和选课模式,合理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允许学生在大一到大三的3年6个学期中完成规定的大学4个学期的体育学分,学生除第一学期外,可任意选择完成学分的学期。这不仅扩大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了体育设施硬件不足并使其得到合理充分使用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其它上课时间与体育课程在选择时的冲突问题,也使得学生选择优秀师资的机会变的更加容易。体育课弹性选课制的建立为解决在当前学分制改革进程中,部分高校因教学条件不到位而引起的课程冲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研究课题其相关论文获得2010年陕西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3.5、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取得进展

在教学改革进行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课外体育的管理,使课内外一体化得到有效的保证。体育教学部在陕西高校率先研制出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打卡的网络实施监测系统,学生每学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已经成为体育课程定量评价的一部分。学生在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时刷卡考核,每学期完成规定的次数可获得10分,并按规定加入体育成绩。通过学生的刷卡过程,不仅使教师能基本掌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和数据,也作为督促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依据,从而解决了多年来课外体育管理手段落后和放任自流的局面,保证了体育教学课内外的连贯性,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进程。

同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每年对院系体育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定“十佳”和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并在校内外广为宣传和进行表彰,以促进学校各级领导对学生课外体育工作的重视。为配合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学校所有体育场馆全方位对学生免费开放,同时积极改善学生锻炼的设施条件,所有的体育场都配备了夜间灯光设备,从而延长了的锻炼时间,为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4、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通过9年学分制的教学实践,西安理工大学体育教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在校教学督导团听课检查,学生打分评价和同行听课评价中多次评为优秀。学生的打分一直居全校前列。2005年《大学体育》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是陕西普通高校的第一个体育精品课程;2009年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获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11年体育教学部被学校评为“十一五”本科教学先进集体;2011年“学分制下开放式激励性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获校教学成果特同时不能忘记学习,所以大学生运动员在从事业余体育训练的同时还承担着相当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因为他们是学生。运动员要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以及领悟力。关节点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队员训练和比赛的内在动力有着现实的执导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其价值观与国家和民族的方向息息相关。队员的个人价值观,是随着自身知识量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积累而逐步形成的。竞技体育的一大特点是成绩越好回报越大,这样的回报是名声和利益的双丰收。面对“名利”,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保证,很容易使意志薄弱的队员和教练失去方向,没了方向就不能正确地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更无法找到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正确价值观,是运动员成材的必要保证。大学生运动员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价值观也处在成形期,及时了解他们的价值观趋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节点三:加强队风建设,这是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运动队运动成绩和凝聚力的保证。因此,在队风建设中依据结构方法中队员思想状态的多层次特点,着重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树立日常训练中吃苦耐劳、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的队员为榜样,通过这些骨干队员的表现,对其他队员起着更直接的示范作用,为全队形成勇于拼搏、刻苦训练、团结协作、令行禁止的良好队风、队纪打下坚实基础。典型引路的方法。树立典型,解剖麻雀,是我党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之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典型体现着时代的风貌。使运动员树立什么样的信念、理想,典型的作用胜过任何理论的力量。因此,教练员在做思思政治工作时要注重发挥典型的作用,使运动员学有目标,赶有榜样。树立典型,一是大力宣传时代的典型,使他们在典型身上看到自己对时代应负的责任,自觉树立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二是树立本集体的先进典型,使他们能及时对照眼前的优秀运动员找出自身在思想、训练、专项技术水平等方面。关节点四:寓教于乐的方法。运动员的训练单调枯燥,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单调无味,便不能唤起他们良好的反响。因此,教练员在做思想工作时,应力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文化娱乐是陶冶情操,丰富感情,舒展胸怀,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方法。要适应青年人性格开朗,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等特点,把对他们的思想工作融汇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娱乐中智慧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受到教育。

5、小结

21世纪的高等体育教育已经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不仅仅是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和平台,而且已逐渐成为奥运时代体育战略调整中的重要阵地。完善与提高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加强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力建设,对运动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有力地推动着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不断发展。

[1]徐炜光.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建议[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3).

[2]石宏.试析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3]王波.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0(7).

[4]毕秀淑.浅谈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5]张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J].药学教育,2003(3).

[6]林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管理行为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1998(2).

[7]丁海勇.从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J].体育科研,2000(4).

[8]李首钧.对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1999(10).

[9]房杰.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5).

猜你喜欢
运动队学分制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