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3-07-23 02: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因子

1、前言

2007年,南京市教育局颁布了《关于确保全体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实施意见》(宁教体[2007]42号),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2009年9月1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规定中小学应当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关注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增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力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改善。然而,由于环境污染,营养过剩、生存压力增加,加之运动量不足等因素所引发的各种疾病在全球不断蔓延,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已完成多次大规模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反映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的指标数据呈现上升的趋势,而部分反映机能和体能的指标数据则呈现下降趋势。青少年的健康体质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青少年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社会进步发展添砖加瓦。青少年的较量就是国家未来的较量,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隐患也是民族未来的隐患。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京市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借阅大量相关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文件、通知,为本文的设计构思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2.2、访谈法

拜访有关专家,听取专家们对本课题的意见,就有关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相关问题,参考专家们的建议。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遵循体育科研的基本要求,设计了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符合科研的需要。

3、结果与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影响因素,笔者设计了“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影响因素调查表”,列出24条与运动参与有关的影响因素,并让受调查的学生给各个因素按照重要程度进行了评分。

3.1、在因子分析之前,进行KMO值计算,以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而言,KMO越大(越接近1),表示题项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用因子分析里的主成分法提取公共因子,取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我们获得了特征值大于1的5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8.195%,已达到涵盖总体的信息量的基本要求。

表1:旋轴后因子负荷矩阵

3.3、在确定的5个主因子中对24个原始变量归类,并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各种因素负荷进行处理,取因子载荷量大于0.60水平以上的进行归类,把24个原始变量归类在5个主因子上,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主因子命名。现将它们依次命名为:因子一(F1)——压力因子;因子二(F2)——目的因子;因子三(F3)——心理因子;因子四(F4)——师资因子;因子五(F5)——外部因子。

3.4、因子一(F1)——学习压力因子

表2:第一因子指标序号、内容、载荷量、命名

从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10、15、16、22被归为主因子一(F1)——学习压力因素,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首要因素。

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竞争愈发的激烈,原本专属于成年人的烦恼——压力,现在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孩子身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衡量一个学校的实力主要还是看升学率,评价学生的优劣主要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经调查发现,南京市中学生每天要上8次课左右,有的甚至要上晚自习。可以说中学生一天的时间除了睡觉大部分都用在学习上,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身心发育受到伤害。

3.5、因子二(F2)——目的因子

表3:第二因子指标序号、内容、载荷量、命名

从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1、4、6、7、12、24被归为主因子二(F2)——目的因子,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次要因素。

目的的含义是指行为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和需求,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和要求,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目的是否清晰、明确,直接影响行为的过程效果和最终的结果表现,参与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需求明确了目的后,参与到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就会有动力,就会有所要求的去参与和完成,对于学生长期参与体育运动就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6、因子三(F3)——心理因子

从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2、3、18、20、21被归为主因子三(F3)——心理因子,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三大因素。

表4:第三因子指标序号、内容、载荷量、命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对于自己有着浓厚兴趣的科目,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学习,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即使被强迫去学习,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谓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所以说如果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带着疑问参加体育学习和进行身体锻炼,会以特别的专注和极大的热情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各种问题,以及用灵活、新颖和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从事体育活动。通过调查可知,南京市中学生对待体育的兴趣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给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态度”是指个体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任何事情)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的心理倾向。所谓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也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端正的体育态度,可以让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就能够克服怕吃苦受累的思想,就能够不断的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就能够坚持不懈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和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3.7、因子四(F4)——师资因子

表7:第四因子指标序号、内容、载荷量、命名

从表7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5、13、14、17被归为主因子四(F4)——师资因子,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四大因素。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当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起到指挥和领导的作用。因此,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

首先,要考虑的是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其次,要考虑的是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组织方法、负荷控制、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等;再次,要考虑的是教师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这些因素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同样有一定的影响。

3.4.5、因子五(F5)——其它因子

从表8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8、9、11、19、23被归为主因子五(F5)——外部因子,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五大因素。

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访问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得知,在南京市的中学中,仍然有很多校领导不是很重视学校的体育活动。他们认为,必须开展的简单开展,能不开展的就不开展。部分校领导对于体育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对体育教师的待遇上,同工不同酬,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不利的。

场地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场地器材是否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调查可知,目前南京市中学场地器材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否则将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效的提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生活习惯、方式、兴趣爱好、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影响作用,是无形的教诲。如果父母喜爱体育运动,孩子从小受体育氛围的影响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是自然的事情,一旦有了兴趣孩子将会自觉、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加强运动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及运动损伤急救措施的普及,将会大大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和损伤的程度,从而减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有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落实。

表8:第五因子指标序号、内容、载荷量、命名

4、对策

4.1、强对体育的认识和宣传,深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加强体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社会大众认识体育的本质,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界氛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理念应该进一步地贯彻落实。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民族的繁衍生息都与“人”密不可分。青少年阶段是“人”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所以中学阶段要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深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到实处,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4.2、大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促进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

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要对学校进行督导和监督,不定期的检查学校对各种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对于落实到位的学校要进行褒扬和奖励,对于落实不好的学校要进行批评和惩罚。只有监管到位,才能确保政策有效的发挥效力,才能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4.3、大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有效改善中学体育基本条件

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有了经费的保障,学校体育活动才能可持续的开展。此外,学校的应该增加场地器材经费的投入,来购买器材设备,建设运动场馆,改善场馆条件,满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场地设备如果达不到标准,将影响到体育课教学质量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要根据国家规定要求,并且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添置,尽量满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切促进中学“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落实。

4.4、发体育资源,组织体育赛事,扩大体育影响,营造体育氛围

学校应该积极的发掘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活动形式,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完成教学目标。学校应该多组织不同种类的体育赛事,满足学生多元爱好和需求,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还要扩大赛事的宣传,造成一定的影响力,让社会和学生的家长也了解和肯定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4.5、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水平,提高工作积极性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通过调查得知,南京市中学近些年体育教师编制增加的数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缺口,不能有效满足学校的体育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要求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后,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十分的普遍。因此,增加年轻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措施,此外,改善现有教师的待遇水平,改变与其他科目教师同工不同酬的尴尬境地,有效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将是有利的。

[1]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l版.

[2]川曲宗湖,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1,第1版.

[3]陶文建,林志浩.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探究[J].体育师友,2005(4).

[4]黎凯.北京市中小学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首都体育学,2008.06.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