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2013-08-14 04:41
电大理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实训成本

孟 睿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沈阳 110034)

1 继续教育及其特点

继续教育是系统的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接受教育的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人角度,继续教育能提高学习者自身的文化程度、职业素质,为其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个人收入;从社会角度,继续教育能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从发达国家开始,世界各国都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继续教育的领域不断发展和扩大。

继续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是以政府为主体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准公共产品。它具备不同于其它教育形式的如下特点: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的成人教育;受教育者在学历上和专业技术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其中有些人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水平;继续教育的内容对接受教育的人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

2 继续教育的成本

成本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成本是生产一件产品、经营一个企业或办成一项事业的投入,如工资、原材料、运输、销售费用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作为现代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投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充分、可持续的投入是继续教育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继续教育的成本构成相对比较复杂。继续教育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大系统,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初级的技能培训,也包括具有一定水准的专业人员为继续提高自身水平而进行的学习。继续教育在教学上除了专业课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外,更强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工厂田间的实训、现代的远程教育等形式。从继续教育的过程来看,其成本应包括教师的工资(讲课费、奖金、相关社会福利)等相关费用;教学设备(教室、实验室、实验设备等);教学及管理费用等。在继续教育的实际运行中,其投入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些是以物质形态投入,有些则以劳务形态投入,有些则以资金形态投入,但在计算成本时,需要把各种形式的投入全部转化为价值形式,然后进行量化计算。

3 继续教育成本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

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成本的定义,继续教育的成本可以分为设施成本、设备成本、人员成本、公务成本和实训成本五大类,将它们作为继续教育成本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将一级指标分解、细化,得出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构成继续教育成本的指标体系。

(1)设施成本

是指校园内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维护的投入。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俱乐部、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这类成本的特点,一次性投入,按使用年限分摊,在总成本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2)设备成本

是指学校用于购买各类设备的投入。包括:1.各类教学设备,如桌椅板凳、计算机、体育设备等;2.各类服务性设备,汽车、俱乐部、食堂用具等;3.图书资料等。这类成本相对稳定,但各类设备的更新速度不同。有的时间较短,如计算机仅为3~5年;有的时间较长,如桌椅板凳,一般使用期则为10年左右。

(3)人员成本

是指教职工的劳务费用支出,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课时费等,这类成本呈逐年提高的趋势。

(4)公务成本

是指为维持教学正常运行所需的行政经费支出。包括办公费、教师培训费、采暖费、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这类成本的灵活性较大,有的年份支出多,有的年份支出少。

(5)实训成本

实训成本是指继续教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实习、实训课程的经费开销。目前职业学校的实训课程有三种形式,一是到工厂直接实习,二是学校自建实训基地,三是仿真模拟实习。因此实训成本的计算也分为上述三种。直接到工厂实习的成本,即指支付给工厂的实习费;学校自建实训基地的成本包括实训基地场地建设、设备购置、耗材、水、电费、教师指导费等;仿真模拟实习成本包括软件开发费(或购买费)、课件制作费、计算机等仪器购置费、电费、指导教师费用等。但不管哪种形式,实训的成本大体上差距不是很大。(具体见图1)

4 继续教育成本分担的依据

继续教育涉及政府、用人单位(企业、事业)及接受继续教育的个人,一般认为,成本分担原则遵循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继续教育中收益最大的是个人,从其特点看个人承担的比例应高于其他形式的正规教育。

(1)政府:办教育是政府的职能,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最大受益者。高质量的教育,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辽宁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更是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在某些亟待发展的领域(如当前辽宁的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的技能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或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图1 继续教育成本指标体系

(2)用人单位:员工接受继续教育,会提高工作技能,为单位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在社会提供的专业人才不能满足需要时,用人单位会采取办培训班、派人外出学习、报销一定比例学习费用等方式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

(3)个人:也会进行选择,对比个人现有文化水平、职业技能程度、学习费用、学习后收入提高程度去选择适合个人的继续教育方式和内容。

5 继续教育成本分担的建议及对策

(1)继续教育成本分担的比例

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承担继续教育的比例,应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对不同领域人才的需求程度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

政府有义务加大继续教育投入、设计出台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监管用人单位继续教育经费的支出和使用,鼓励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同院校合办各类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单位也应积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府的相关政策支出和使用相关的费用,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同其他的教育形式相比,个人支付的费用相对要多些,因为接受继续教育的收益主要是个人。比照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的原则[1],继续教育中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3:3:4的比例承担继续教育的成本。

(2)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需求,为建立一个政府、用人单位、个人三者之间和谐发展的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①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目标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发展继续教育的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利用各种形式投资兴办继续教育;检查监督政府鼓励继续教育的规划、法规落实情况,财政支出的使用情况。

②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源,拓宽筹资渠道。继续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吸收民间资本,有条件的可尝试组建继续教育实体进行市场化运作。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吸引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参与发展继续教育事业,使企业的资金优势、经营优势、开发优势与高校的品牌优势、师资优势、科研优势和教学优势相结合,全方位适应和满足全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1]倪凤英.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9).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实训成本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