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2013-08-15 00:54郭生伟陈宇红杨鹏元
科技视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学化学双语化学

郭生伟 陈宇红 杨鹏元

(北方民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

教育部2001 年4 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因此目前高校教育中的双语课程已经日趋流行。 各高校都力争把双语课程打造为精品课程,但实际中广大教师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认同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双语应该是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接受国际化教育,为学生走出国门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模式的最好途径之一。

1 英语教学现状与大学化学双语教学目的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基本上开始于初中,到大学本科还要学两年。 八年学习,中间还要经过三次大的考试,即中考、高考和四级英语考试。 应该说学生和教师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气力。 但学生大部分的水平停留在应付考试的技巧上,而真正英语的使用能力较差。 通过了四级英语考试,听不懂正常语速的讲话(四级英语的听力材料低于正常语速),无法用口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笔者承担的专业英语教学课程中发现,材料专业三年级的学生80%无法用英语回答类似像什么是金属材料, 其力学性能特点等专业问题,60%学生对一篇300 词内的专业文献翻译不出来。对外籍教授开设的专业知识讲座也兴趣不大。 因此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科技英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化学是一门在原子、 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大学化学基础知识是高等工科非化工类专业人才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基础。因此大学化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为: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和今后工作奠定较强的化学基础;2)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外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3)通过与西方教学模式相仿的授课形式, 加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观积极性,参与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今后学生能进入国际化教育打下基础。

2 教材的选择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采用两种形式:1)用国外出版的原版教材;2)国内自主编写出版的教材。 我们对国内出版的几套影印版教材进行了分析, 发现Theodore L.Brown 等主编的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化学:中心科学)虽然比较重视化学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相对来讲内容对于大学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过于深奥, 对化学基础较少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John Suchocki 著的Conceptual Chemistry,3e(化学原理,了解原子和分子的世界)以贴近学生为主,语言生动活泼,但它与现有普通化学教材的编排有些不同,这样给我们选择中文辅助教材带来了困难。 Nebergall 等著General Chemistry(普通化学)有较完整的学术体系,是美、加两国通用教材,但内容较为庞杂,32 学时不可能学完,我们从中有针对性进行选择,可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从教学体系上对西方教学有所了解。综上,我们选择在双语教学中,根据授课对象与培养目标,以一套优秀原版教材为主线,结合中文辅助教材,编写一套适合学生基础,在实践中互动性强的特色英文教案。

3 课程建设

根据原版教材,我们制定了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中把主要教学内容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类,同时列出了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特点为双语教学,即是用英语来讲授专业课程,用母语来辅助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讲授时,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存,根据本课程及授课对象的特点,设计和应用了如下的语言组合:在课件中采用中、英文并存,英文占70%以上,中文突出关键点的形式。讲授以全部英文授课,但对一些专用术语和公式以中文讲授,其比例不超过20%。而此比例将随双语教学的逐步推进而及时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班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学生专业能力与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核心内容方面:本课程涉及现代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内容,几乎囊括了整个化学的基础知识,叙述简明,同时每节都给出要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同时教学中配以多媒体,学生提高专业英语和英语交流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使学生看到了自己英语应用能力的进步。 使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提高了国际交流能力,他们可以争取将来在多媒体帮助下,能听懂英语专业报告。

4 学生课业评价的探索

科学公正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评价功能的重要保证。 我校在参照国内、外优秀院校相关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三评判体系,即专家、同行评价,学生综合评教,学生成绩检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与一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有所不同,重在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 主要从三方面考察:

1)学生课堂交流能力:采用提问互动形式,整个教学环节保证每个学生有3-5 个回答问题的机会,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使每个学生有2-3 次交流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考查学生听、说能力。 此环节占30%。

2)学生课后作业: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的形式,用英文完成3-5 次小型论文形式的讨论性作业,完成6-7 次习题型作业,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此环节占30%。

3)期末考核:期末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环节占40%。

5 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双赢”,对学生和教师同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应自身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有进取精神与主动科学态度投身到双语教学实践中去。 在一般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都在32 学时左右。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利用课堂教学,还要将课堂学习延至课外,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制备课程教学录像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完成课下的自我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张敏,徐志珍,穆劲.《现代基础化学》双语教学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80-181.

[2]黄晓华,杨静,李邨,等.大学化学双语教学设计初探[J].大学化学,2005(3).

[3]徐桦.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109-112.

[4]王广健,郭亚杰,张振新,等.大学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82-86.

猜你喜欢
大学化学双语化学
基于SCIE的大学化学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关于《大学化学》编辑部新网页开通的通知
关于《大学化学》编辑部新网页开通的通知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