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全力推进水利普查成果开发利用

2013-08-15 00:51解放庆杜向润
中国水利 2013年7期
关键词:淤地坝专题研究河湖

解放庆,杜向润

(1.山西省水利厅,030002,太原;2.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030002,太原)

按照国普办总体要求,山西省圆满完成了各项水利普查工作。水利普查成果已到了发布阶段,如何进一步发挥水利普查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今后工作研究的重点。山西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照国普办安排,以高起点、高标准为目标,全力推进全省水利普查成果的开发利用,为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提供更科学可靠的基础水信息平台。

一、水资源概况

山西省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0.44%,是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配合条件极差的地区之一。省内分属黄河和海河流域,由于水资源贫乏和以山地、高原、丘陵、沟壑为主的地形地貌特征,不仅无境外水流入,海河流域的地表径流每年有70%以上流出境外,致使全省用水量紧缺,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成为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十一五”以来,水利厅党组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审时度势,对全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现状进行了大规模调研,掀起“兴水战略”建设高潮。同时还于2006年和2009年开展了两次机井和人饮工程普查,实行“封井压采”措施,提高水资源生态修复能力。

2010年国务院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山西省正在开展的水利规划和建设就像一场及时雨,提供了全面科学推进水利建设的有力契机。厅党组针对近年来全省人口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和农业实灌面积快速增长,但统计供用水数据一直在原有数量徘徊等实际,要求认真做好水利普查工作,普查数据要真实反映山西水利现状,要能为山西水利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同时要结合经济社会用水普查,开展供用水量统计专题调研,要将用水量普查数据与水权分配相结合,将2011年各县经济社会用水普查数据作为下一步水权分配基数,严格水资源配置管理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

二、水利普查取得的主要成果

与历年水利年鉴比较,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规范了统计口径标准,摸清了工程运行现状,剔除了年报数据重叠,建立了三维空间坐标。山西省水利普查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一是口径标准更规范。纠正了河流统计中面积基数和数量不一致等不规范现象。二是基本情况更准确。普查报废了近20%已丧失防洪蓄水功能的水库,核销了近60%已淤为耕地的淤地坝数量,增加了耕地;增加了10余处万亩以上灌区,节水灌溉面积减少;核增了近30%的水利服务业单位和水利从业人员数量。三是供用水量更真实。山西省“十一五”启动的“兴水战略”和“封井压采”,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普查成果显示,地下水用水量已由原来的60%下降至50%以下,地下水水位近几年上升2~16 m,水库蓄水量较“十一五”初增加了3倍,地表水供水量快速增加,不仅客观反映了“十一五”水利建设成效,而且对山西省“十二五 ”启动的“大水网建设”“小水网规划”和水中长期规划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四是用水结构更清晰。普查修正了全省用水统计数据,完善了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指标,掌握了农村供水工程、灌溉用水和灌溉面积现状。由于地表水供给量增加,以及山西省提水泵站电价政府财政补贴,农民用水积极性提高,农业实灌面积增加幅度较大,这些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进行水权分配提供了依据。五是统计项目更全面。按照普查项目,山西省2011年水利年鉴新增了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河道治理,同时与水利普查数据进行了全面对接,使统计口径更规范,查询引用更方便。

三、普查成果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一是建设《水利普查基础信息数据库及信息检索展示系统》。按照全国水利普查“一张图”“一套表”和“一个平台”的成果展示要求,通过对水利普查成果基础库及数据整合,建立“全省三维地形场景,二维水普数据整合和加载,数据配图和美化”的开发信息系统展示平台。主要包括:①地图发布。将各类空间数据进行标准化配置,形成遥感数据地图及数字地图。②分类成果显示。以图层控制的方式,进行分类或多类成果组合展示。③信息查询。可进行各类对象信息和水利空间信息的查询。④统计分析。可进行各类数据、各个时段、不同空间,分市县、按指标汇总统计。⑤专题图。通过共享服务及地图接口,绘制专题图和统计图,更直观地突出反映一种或数种图层要素或现象。

二是建设“水利普查空间信息数据库应用及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系统”。水利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按分区域、分类别、分专题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划分为三个层次:①平台数据集成层。包括水利空间数据模型、数据交换与同步、数据管理系统等。②平台基础应用支撑层。实现各种类型的资源服务,如空间定位、查询、编辑、输出、元数据等功能。③平台应用层。GIS门户系统、水利GIS专业组件库、开发接口库,为数据和功能服务提供支撑,并实现内网、外网和移动网络的公共数据共享。

三是建设“山西省经济社会用水调查统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水利普查台账管理系统和经济社会用水成果,开发了山西省经济社会用水调查统计管理系统,按省、市、县三个层次,对经济社会用水数据进行直报、汇总和统计,为用水计量、水权分配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四是开展“水利普查成果专题研究”。针对水利普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空白和问题,拟开展“经济社会供用水量专题研究”“灌区规划及灌溉面积分类专题研究”“河湖开发治理规划专题研究”及“水保淤地坝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专题研究”等4个专题研究项目。

①“经济社会供用水量专题研究”,通过供用水结构和供用水量的研究分析,建立科学的水权分配、用水规划等水资源管理制度。

积极分析研究居民生活用水与公共供水企业、地下水取水井供水,灌区用水与水库、塘坝、河湖取水口、地下水取水井供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用水与公共供水企业、地下水取水井供水,公共供水企业用水与水库、农村供水工程、河湖取水口、地表水水源地、地下水取水井供水,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用水与水库、河湖取水口、入河湖排污口、地下水取水井供水,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用水与水库、公共供水企业、河湖取水口、地下水取水井供水等等之间的关系和协调平衡。

②“灌区规划及灌溉面积分类专题研究”,通过选择光热资源丰富、水热组合较好,无霜期长的南部河谷地区,进行区域耕地和流域水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整合已有灌区资源。

结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完善灌排设施配套,努力实现灌溉成本相对较低的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的旱涝保收田,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降低农业灌溉成本,提高耕地灌溉效率,建成地表水资源保障率达到75%以上的1 000万亩高效农田。

③“河湖开发治理规划专题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河湖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现状,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河流水量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通过河湖取水口工程的数量、规模、分布、取水量、取水用途、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开发程度等基本信息,实现全省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水资源分配和河流水量的合理开发利用,深化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治理保护河湖情况,重点对山西省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河流的防洪标准、河流治理、河湖水功能区、防洪安全保障等提出今后河道治理保护和改善河湖边界条件的思路,制定河流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规划。

通过入河湖排污情况,摸清山西省入河湖排污口的位置、数量、规模、分布、废污水量、入河湖排污口许可、排污状况、水功能区环保等基本情况,对全省河流污染、污染来源调查、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排污量的控制、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河湖环境治理保护提供了科学全面的信息。

④“水保淤地坝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专题研究”,依据水土保持情况普查,进一步深化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为准确评价水土保持的三大效益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供了数据支撑。

通过水力侵蚀、风力侵蚀的普查数据,计算出每个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分布,科学规划水土保持治理进度,以及治理的先后次序和不同治理措施。

通过侵蚀沟道的普查,获得了不同的沟道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布设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快速抬高侵蚀基点,有效减少沟道侵蚀量。

通过淤地坝的普查,了解淤地坝的淤积运行状况,分析计算年平均侵蚀模数;根据淤地坝的分布情况,开展坝滩联治工程,增加沟坝地面积,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为水利工程建设土地占补平衡提供资源;根据淤地坝的数量,分析骨干坝和中小型淤地坝的布局比例,为坝系工程建设中淤地坝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淤地坝专题研究河湖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陕西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淤地坝遥感解译
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施工时序安排探讨
专题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战略思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