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翻译人才本地化培养研究

2013-08-15 00:49邹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许昌市英语翻译师资

邹素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目前河南省许昌市正向经济强市转变,其对外贸易与文化旅游等行业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不断催生市场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但实际上,在诸如大型国际贸易洽谈会和花博会上都难以找到合适的高素质交传、同传及普通口译人才,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创新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传统翻译工具论观点影响,把英语人才等同于翻译人才,相关单位及各高校对翻译学科地位缺乏应有认识。在翻译课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评估方式方面与英语教学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存在着仅依据高校英语专业原有设置及翻译师资来进行授课现象。以往对翻译人才需求现状研究,多根据全国出版的翻译类作品或注册翻译机构数量来统计翻译从业人员与市场需求之间差距,然后分析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存在问题;或以个别学校为例来对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在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有效性,调查其对翻译教学和培训不同理念的接受,以寻求最佳的翻译教学实施模式;或对研究生新生和本科毕业生做调查,以分析现存高校翻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及翻译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翻译教学现状的研究没有基于特定省市对翻译人才需求现状的调研,培养的翻译人才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1.调查内容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以期调查许昌市各主要外贸公司、企业、相关社会团体及行政事业单位对翻译人才的需要状况,并分析其当前对翻译人才的层次、语种及专业领域的具体要求。论文以许昌市不同规模的50家具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范围涵盖了长葛、魏都区、许昌县、襄县、禹州、东城区、鄢陵等地区制作发制品、酒店、蜡业、绝缘材料、机械及环保器材等外贸企业。最终该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4份,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在翻译语种选择方面,受试单位对英语翻译人才需求达111人,法语翻译3人,日语翻译6人,俄语翻译3人,韩语翻译3人,由此可知英语翻译占大多数,这与许昌市的产品国际销售市场格局成正比。因为美国仍是许昌市的最大贸易伙伴,对其出口份额占据许昌市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其中2010年的出口额54755万美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幅为21.3%,也说明对其他国家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效果。

在学历要求方面,大多企业单位都选择大专及以上学历,要求明显偏低,这与当前翻译人才培养有明显关系。因为翻译本科专业在2006年首次在国内高校开设,河南省现拥有翻译本科专业的高校为河南师范大学及河南大学等少数几所,出现专业翻译人才相对缺少的局面,而研究生翻译人才暂付阙如,因而有时只能选择普通英语专业毕业生来从事翻译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占总数的55.9%,本科毕业生占41.2%,而研究生仅占2.9%。

在所需要翻译人才专业方向要求领域,55.8%单位选择国际商贸翻译人才,17.6%单位选择文秘及管理类翻译人才,5.9%单位选择网络英语翻译人才,而26.5%单位选择普通类翻译人才,这与许昌市经济发展保持一致。因为许昌市出口商品涉及近二十个行业的约60种商品品种,其中发制品、机电产品、农产品和纺织品是许昌市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其出口额占全市出口商品总额的90%以上,并形成了以美国、非洲、欧盟为重点遍布六大洲1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稳定的市场格局,以后仍将需要大量国际贸易类翻译人才。

在所需要翻译人才应具备素质方面,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注重翻译人才的心理素质及沟通能力、思想修养及诚实守信、翻译资格证书,而对其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并不做过多重视,这符合企业国际贸易的需要。因为翻译人才需要与各国人员打交道,且有些单位要求翻译人才在国外长驻。而翻译人才在校期间各学年翻译课目成绩在各单位对翻译人员的素质要求中显得较轻,这反映了其要求翻译人员具有真实翻译水平、社会实践及综合能力,以直接上岗工作。

2.高校翻译人才培养问题

翻译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外语专业的翻译课长期以来教学目标笼统不清,这种状况甚至影响到翻译教学大纲的制定,上翻译课似乎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八级考试,翻译课的教学跟语言教学没多大区别,在这种认识下,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翻译课程设置注重语言知识和学术训练,教学和教育目标陈旧,偏离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省内的很多大学,外语教学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及时更新,观念落后,没有充分考虑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和文化状况,也没有对翻译人才的就业方向和人才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

翻译师资缺乏,教学模式落后。河南省内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翻译专业,一般翻译教学仅是外语专业的一门课程。即使有些高校设置翻译学院或翻译专业,但缺乏翻译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因而成为制约目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瓶颈。当前地方高校翻译师资多为学术性翻译专业研究生,在社会上所做的翻译实践较少,也没有经过专门的翻译师资培训。课堂教学模式也多为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翻译课兴趣不高,翻译测试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

二、翻译人才本地化培养对策研究

1.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做到翻译人才优势利用、多元并补

对许昌市各单位的调查显示,英语类翻译人才占据翻译人才需求总数的88%,这要求在以后的翻译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大培养力度,注重英语类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有所侧重,以适应许昌市各单位的发制品、外贸翻译人才培养。首先,保持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在以后的培养中,应该注重继续增加翻译生员在招生中的比重,从而更多地提供英语类翻译人才。并联系许昌市与非洲外贸情况,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法语翻译人才培养。政府还要对翻译市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保证翻译人才的待遇,以减少翻译人才的流失。其次,建立许昌市翻译人才资源库,开发社会各方资源,建立和完善“人才通道”。同时英语翻译人才要转变观念,拓展知识,尽快适应企业的需求。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许昌市还没有建立市级翻译人才资源库,因而造成了:一方面,翻译人才资源分散,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渠道单一,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人才。

2.合理设置翻译课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翻译课程设置应该结合许昌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实践教学为导向,从外语专业三年级开始增加经济、商务、金融、贸易、科学技术、广告、新闻媒体等内容,以及一些与翻译实践过程密切相关的实用的技能性课程,如编辑学、标点符号、笔记和速记等,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翻译实践能力。首先,增加相关翻译选修及必修课程。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一些翻译类课程,如发制品翻译、蜡业英语翻译、医药英语翻译、字幕翻译、配音翻译、机器翻译等。为实现翻译人才的本土化要求,必须根据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设置一些翻译类的选修课程,如口译、笔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等。还可以定期举办翻译研讨会、口译的情景模拟训练、法庭翻译模拟训练,并加强学术与公司、机构、团体之间的联系,为其翻译各类资料等。其次,构建“基础平台+翻译方向+拓展技能”的课程体系。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模式的实施,构建“基础平台+翻译方向+拓展技能”的课程体系,体现出“灵活性、方向性、扩展性”的培养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构建以外语为工具、以跨学科专业为方向,目标明确、体系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

3.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方法,更新翻译教学理念

在翻译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灵活、自由、互动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翻译课的兴趣。在传统的翻译教学课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讲解太多,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继而产生了“文盲英语”的现象。首先,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翻译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翻译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次,尽管在外语教学中模仿语言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尽量压缩授课时间,经常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探索。同时,以教师讲评和学生评议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讲评不仅要进行错误分析,更要介绍优秀译文供学生参考。

4.加大翻译师资培训力度

师资建设队伍问题乃重中之重,只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够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采用合理的课程设置,选取优质翻译教材,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估。师资培养途径如下:第一,校际合作。为提高翻译师资队伍质量,应该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的校际合作,既可以走出去,也可请进来,联合培养师资。与国外高校建立互换翻译学者机制,教师可以通过访问学者、短期研修或攻读学位等形式到对方国家访问或学习。聘请翻译界的领军人物讲学,培养师资队伍。当整个师资队伍达到较高水平时,高端人才将会不断涌现。第二,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实现双赢。学院翻译教师可以承担许昌市各单位的笔译及口译工作,如网页英语翻译、广告及合同的英汉互译,电视台英语频道的网页翻译及部分栏目建设等。第三,高校与学术团体合作。高校应与翻译协会合作,了解翻译产业的最新动态以及职业译员的活动。通过中国译协的短期培训班对在职教师进行非学历学位类培训,有助于提升翻译教师的业务能力。

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对于许昌市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是外贸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当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翻译教学中进行改革,进一步监控翻译市场,建立翻译协会,搭建翻译信息交流平台。因此,应明确实用性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到校企紧密结合,助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郭英珍.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探索[J].上海翻译,2010,(3).

[2]何恩,刘卫东.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个案[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

[3]黄德先,杜小军.翻译的职业化及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0,(1).

[4]潘华凌,刘兵飞.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

[5]石琳.翻译工作的对立统一论[J].吉首大学学报,2005,

(1).

[6]许建平.从翻译人才市场需求看我国外语教学人才培养[J].甘肃社会科学,2006,(2).

猜你喜欢
许昌市英语翻译师资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许昌市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河南省产业成长的模式研究——以许昌市为例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