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健脾化饮法预防晕动病

2013-08-15 00:44易华波江西省萍乡市南坑中心卫生院萍乡337237
江西中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化饮头晕恶心

★ 易华波(江西省萍乡市南坑中心卫生院 萍乡 337237)

1 概述

1.1 定义

晕动病又称运动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暴露于主、客观运动状态及环境下,受到不适宜的运动环境或运动环境中的不习惯因素刺激所致的综合征,表现为急性(或短期)平衡与空间定向功能紊乱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反应[1]。理论上任何人只要在刺激量足够大的情况下都可发病。现今该病在发病机制上仍停留于假说阶段,比较得到大多数人同意的是感觉冲突及神经不匹配学说,该学说中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刺激是发病的外界客观原因,前庭系统暂时性功能紊乱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原因[1]。

1.2 临床表现与分型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者年幼时即发病,检查为前庭过敏。继发者仅在受到运载器非生理性刺激时才出现症状。发生晕动病时,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把晕动病分为轻、中、重3型。轻型:仅有咽部不适、唾液增多、流涎、疲乏、头晕、头痛、嗜睡、面色稍苍白等;中型: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加重、面色苍白、出冷汗;重型:上述症状加剧,呕吐不止,心慌、胸闷、四肢冰冷、表情淡漠、唇干舌燥、严重者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现象[2]。

1.3 治疗与预防

目前晕动病在治疗上有西药与中药的区分,但都要求在发病前使用,而且对下次发病无治疗或者预防作用。常用西药疗效确切,但嗜睡、降低判断力等副作用也较明显,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常用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脱离致病的运动环境、对抗性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自我放松及生物反馈训练,这几种方法对普通群众而言皆不实用,特别是后3种需较高要求的训练器材及设备,长期反复练习才有效[2]。对于普通人而言,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脱离致病的运动环境,但在现代的生活、工作环境下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 病因病机

笔者从美尼尔病的中医治疗中得到启发。在美尼尔病中,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内耳中存在痰、饮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痰、饮影响了内耳的气血循环和正常功能的发挥,当受到不良因素刺激时即发生眩晕、恶心、呕吐、冷汗及面色苍白等症状。在治疗上以化饮除痰为主流治疗法则,夹杂平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治法[3]。晕动病与美尼尔病在西医学的发病机制假说中,有类似的地方,皆认为前庭系统功能紊乱在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二者发病时的症状又有颇多相似之处,依据中医“有是证即用是药”的理念,故也认为晕动病的病因中有痰饮作祟。

晕动病与美尼尔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疾病。美尼尔病最主要的表现是眩晕,故在缓解期治疗中更多的关注于肝肾功能的补养和平衡。晕动病患者就诊原因及对生活影响最大的症状多为恶心、呕吐,在治疗上更应关注脾胃升降功能的失调。

基于以上2点,结合临床所见的晕动病患者,每于饮食不节或胃肠功能不好时较平日更易诱发晕动病且症状更重。笔者大胆提出晕动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胃升降功能失调,痰饮停滞体内。当人体受到交通工具的颠簸刺激后,处于静止或流动缓慢的饮邪移动速度开始加快,人体出现唾液增多、流涎、头晕、头痛等症状;随着乘车、船时间的增加,饮邪移动更快,进一步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表现出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而出现恶心、呕吐、出冷汗、肛门坠胀等症状;刺激再一步加重时,人体气机紊乱便可波及心、肝、肾,出现呕吐不止,心慌、胸闷、四肢冰冷、表情淡漠、唇干舌燥、甚至脱水、休克等心、肝、肾功能失常表现。

3 治法与方药

为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短途乘车即诱发晕动病或减轻晕动病发作时的症状,需要减少存在于前庭系统部位的饮邪,同时增强脾胃抗气机升降紊乱的能力。饮邪的产生又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笔者在治疗上采用健脾化饮法。自拟方药如下:党参18 g,炒白术18 g,茯苓12 g,炙甘草10 g,陈皮12 g,法半夏18 g,枳壳12 g,泽泻30 g,猪苓15 g,桂枝8 g,天麻18 g,炒薏苡仁20 g,淮山药20 g,荷叶8 g。隨症加减:伴气短乏力者加黄芪15 g,平素急躁易怒者加香附12 g、佛手12 g,面色萎黄、脉细者加当归15 g、丹参12 g,舌苔偏腻者加砂仁6 g、厚朴12 g,白带偏多者加芡实20 g、车前子12 g。临床应用此法治疗易患晕动病人群,取得了比较好的改善效果,尤以继发性晕动病患者为佳。大部分病人经过10-15天左右的中药汤剂治疗,能够在0.5-2年内很好的延迟晕动病的发作时间或明显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健脾化饮法作为晕动病预防的一种方法为日常生活中因为这或那的因素不方便口服晕车药的人群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4 讨论

晕动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自古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之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4]《景岳全书·眩晕》曰:“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有血虚者,乃亡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证也。”[5]《丹溪心法·头眩》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6]具体到晕动病而言,既不会引起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也不会遗留后遗症状,似又与中医一般传统观念中的眩晕不尽相同。李东垣《兰室秘藏·头痛》曰:“恶心呕吐,不食,痰唾粘稠,眼黑头眩,目不能开,如在风云中......即是脾胃气虚,浊痰上逆之眩晕,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7]此论与晕动病之病机似颇为切合。方中六君子健脾益气,燥湿化痰,枳术丸健脾行气,二者配合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提高抗气机升降紊乱能力。五苓散重用泽泻,温阳利水,促使饮邪从小便而解。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化痰,平肝熄风,改善大脑血液循环,避免头晕、头痛发作。薏苡仁、淮山药滋脾阴,荷叶升发脾胃清气。全方紧扣脾胃做为全身气机升降枢纽及饮邪停滞体内的病机,脾胃健则饮邪不易生,脾胃健则气机升降紊乱不易发生,是以健脾化饮法预防晕动病近期疗效较突出。受笔者医疗经验与医疗条件的局限,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5 验案举例

案1.张某,女,35岁,就诊于2009年9月。经营一家小服装店,隔月需做长途大巴去外地进货,平素较劳累。自诉以前体健,不晕车,近1年来晕车症状越来越重,呕吐严重,体力下降明显,白带量偏多,因担心晕车药影响判断力,不敢服用抗晕车药,严重影响生意。问有无中药可以预防晕车发生。查舌淡、苔薄白,脉细,给予上方加芡实、车前子。5剂。水煎服。患者复诊诉:“吃完5剂后去进货,除稍有头晕、恶心外,无别的不适症状。”继服10剂,随访1年,晕动病基本上未明显发作,生意能顺利进行。

案2.杨某,女,16岁,学生,就诊于2010年8月。其母代诉其从小就晕车,现在市区上高中,每个礼拜回家一趟,乘车时间需40分钟左右,如不服用晕车药则呕吐严重,甚者需输液。问有无不容易晕车的中药,吃后不需每次乘车都吃晕车药。分2次给予上方14剂,水煎服。后因感冒再次就诊,患者诉自从上次服药后,现在乘车回家已不用服晕车药,除情绪不佳时会发生轻度头晕、头痛、恶心外,至今已半年未发生呕吐症状。

[1]刘铤.内耳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张素珍.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2.

[3]李然,李海波.“治水法”论治美尼尔氏综合征临证体会[J].新中医,2012,2:121-122.

[4]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5]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

[6]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7]李东垣.兰室秘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

猜你喜欢
化饮头晕恶心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梳走头晕
基于IL-27探讨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射干麻黄汤治疗家畜小叶肺炎19例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从药物关系看经方魅力
细辛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