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学校体育“边缘化”现象的反思

2013-08-15 00: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边缘化教育部门体质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事实表明,我国学校体育正处于一个严峻的形势。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多年来,政府都在试图通过政策等手段重构学校体育应有的功能,但事实上它却不断被边缘化,出现了“取消长跑”等现象,导致了学生体质下降趋势不断恶化。辽宁日报记者李翔曾用“因噎废食”来形容当今中国的学校体育,即在学生体质普遍下降以及接二连三的体育课学生猝死事件的背景下,部分学校及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活动的难度、强度和负荷进行下降调整,以规避风险的发生。

1、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学校体育的联系

弗里曼在其所著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用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他认为“相关利益者就是指可以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受公司目标是否实现影响的团体”。对于学校体育而言,它本身也可以看作一个庞大的事业。它的目标会涉及多个单位团体,包括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学生的利益关系,需要各方力的推动进行。尽管政策上已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各利益群体还是会根据自身的职能和责任做出某些行为偏向。

2、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偏向

2.1、体育部门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简为《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学校体育在职能划分上确实是由教育部门主管的,但是由于管理全国体育事业又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统领,所以从法律条文的解读以及国民的观念看来,体育部门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在《条例》中提到要发挥体育行政部门在学校体育中的“指导”功能,但在具体操作上又并未给出清晰界定,反映出体育部门在学校体育职能上职责的不清晰。体育部门在学校体育上存在着“有责任”和“没权力”的矛盾,体育部门与学校体育活动脱离。张运亮、赵志强(2013)认为体育部门和学校的目标错位、职能混乱,体教结合下的学校体育培养出优秀学生运动员只能看作学校中一个特殊竞技群体,不能完全看作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多年以来,对于体育部门而言,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创造优异的体育成绩,这也是衡量体育部门工作绩效的最重要指标。体育部门一方面面对“金牌第一”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它在面对更为广泛而庞大的学生群体的体育问题上,又是“有责无权”的尴尬身份。所以,在职能不清的背景下,体育部门对其工作定位上只能完全偏向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上选择“无为而治”,结果在学生体质下降的骂声中扮演“哑巴吃黄连”的角色。

2.2、教育部门及学校

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学校体育的“正牌”将军,是学校体育的最重要的组织者。然而。在应试的大环境下,体育课在中国教育中一直处于“鸡肋”的状态。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升学率才是代表学校绩效评估的最有力的证明。以广东省为例,高中体育课被挤掉的情况就非常严重,其中发达地区挤掉体育课的情况就超过65.9%,欠发达地区更是高达68.3%。尽管,国家已把“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考体育”等内容纳入政策当中,但学校及相关部门还是没有把体育与其他科目放到同等的位置上。出于升学的考虑,为了应付体育中考,学校与相关体育部门在功利主义的思维下组织学校体育,而非真正将学生体质放到重要地位。近年,由于频繁地出现学生在长跑中猝死的事件,学校就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纷纷取消了长跑活动及测试。学校由于担心承担运动损伤或猝死所带来的风险,取消“中长跑”等大强度的锻炼活动,学校体育逐渐陷入“因噎废食”的怪圈。

2.3、学生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求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升学。借助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中考体育”的措施确实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有极大意义。姜伯乐、蔡忠建等(2001)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中考体育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没有带来负担。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体育测试是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必要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否认这个必要性也是牢牢地依附在应试教育之下的。在广州市体育中考改革出台后,即800米取代200米后,全市就吹起一股体育补习风。对于学生而言,体质健康是他们一切追求的基础和前提,是其利益之根本。然而,应试教育一定程度扭曲了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把体育之外的学习成绩看作其现阶段最重要的追求,仅将体育成绩看作入读名校的敲门砖,而非反映自身身体素质的指标。加上政策性的体育测试缺乏延续性,体育高考迟迟未出台,学生体育的热潮也只能在中考期间“昙花一现”,不能让学生锻炼形成长效机制。

3、利益角度分析学校体育“边缘化”的原因

3.1、教育方针执行上的偏离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在实际操作上,体育却一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剧。在“知识创造价值,技术成就未来”的浪潮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对其物质财富的获得有着重要关系,甚至成为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方式。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中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体育。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受教育者本身,也存在于政府及教育部门。所以才出现了一面倒的强化文化教育,体育教育被弱化的情况。针对学校体育的开展,政府尽管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但是在实际执行上却并未能放到应有的位置并付诸实施。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认同学生体质与民族存亡的深层认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这种功利主义的思维下,“学校体育”就变成了附属品,被“知识教育”的光芒完全盖过。

3.2、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直到2012年,我国才基本实现教育经费占GDP的4%目标,但仍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在教育经费上基本保持在7%以上。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经费不足也同样存在。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场地人均面积1.03平方米。由于体育科目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一直被忽视,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教师在数量上和待遇上都普遍低于其他科目的教师。根据《中国体育报》报道,义务教育教师整体超编100多万,而体育老师却缺30万。宋春辉(2012)指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间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主要体现课时系数设置上以及课外活动的课时计算等存在不公,加上职称评定难度较大。这一现象极大地损害了体育教师的经济利益,强烈地打击了其工作的积极性。硬件资源的配套水平与体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满意度都处于较低的状态,导致整个体育教育行业动力、活力和信心的缺乏。

3.3、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执行不到位及其缺陷

在《学生伤害处理办法》中,已明确了“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并且在学校已履行相应职责的前提下,无不当行为,学校是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然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小平(2012)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校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后,校方有无责任均需承担赔偿的占到八成以上,仅有17.67%的学生认为,学校有过错才承担责任。在学校、学校乃至社会中,已形成学校必须为学校体育事故“埋单”的观念。据湖北省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学校体育事故责任要由体育教师承担,他们要承担起家长要求的赔偿金额。由此可见,在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并未做到有法必依。在日美等发达国家,一旦认定了学校和教师为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方,就会有国家赔偿代替学校和教师做出赔偿,这就从制度和物质上为学校和教师消除了后顾之忧。学校和教师也不会因惧怕体育运动的风险而取消组织体育活动。

4、对学校体育“边缘化”现象的建议

4.1、将学生体质问题上升到民族存亡的高度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体质下降的现实将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大潜在威胁。从中央政府部门到地方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切实将相关的政策予以实施,不能让政策成为一纸空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应该成为贯穿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并且成为考核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时代要求,因此它要求政府将教育的关注点回归到人的身上。一旦没有人的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人之根本,也更谈不上民族的根本。所以,对于政府而言,更新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在应试教育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将学生体质问题上升这一高度,体育高考无疑是较佳的途径。通过科学的评估加快推进体育高考的实施,将会让全社会重新重视体质问题,并付诸实践。

4.2、整合各利益群体的利益

学校体育中的各利益群体都有自身的目标任务。体育部门追求的是竞技比赛成绩,学校及教育部门追求的是升学率(或就业率),学生的追求的是学习成绩(或工作)。因此,整合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就需要将学生体质的责任分到各个相关利益者身上。首先,政府要将学校体育的一部分权力赋予给体育部门,让体育部门将学校体育的关注点从体尖生扩大到更为广泛的普通学生群体,将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推广到学校体育中,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其二,对于学校及教育部门,在具体实施上,一方面,学校与体育教师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另一方面,相关的部门单位也要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教育部门要对学校做好定期检查,检查内容不仅要涉及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而且也要对学生的体质数据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及时做好反馈,依法实行一票否决制。最后,对于学生,将升学(或毕业)与体育结合是将其利益“打包”的最佳方式,笔者认为将体育测试纳入升学(或毕业)指标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长期锻炼的机制,最终练就健康的体魄。

4.3、建立起完善的政策和物质保障

当前,政策和物质保障的不完善是使学校体育陷入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普遍注重现实性问题,缺乏整体考虑,主要表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政策之间缺乏互动与连接,使政策的实施效果难以实现最优。笔者认为,相关部门不仅要将提高学生体质的要求作为政策去实施,而且还需要让体质监测机制,特别是将健康档案的建立广泛推广到全国的大、中、小学校,确保其时效性和应用性。此外,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上的制定上需要继续细化和完善,并且依法处理问题。此外,物质保障也是保证学校体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政府要在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上对学校体育予以资金保障,对教育部门(包括学校)和体育部门在学校体育的绩效作出适当的奖惩。另一方面,建议政府仿效发达国家,为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建立一个风险基金,为学校或者遭受体育伤害的学生予以适当资金帮助。

[1](美)佛里曼著,王彦华,梁豪译.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号,2007-5-7.

[3]张运亮,赵志强.从“体教结合”到大举国体制下的“体教分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1(1):47-50.

[4]毕世明.关于我国政府体育机构改革的设想[J].体育与科学.2007,5(3):6-8.

[5]曾清华.两类地区中学学校体育实施状况的比较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7(7):57-63.

[6]姜伯乐,蔡忠建,楼丽琴,周际明.温州市部分学生中考体育态度的调查[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3):52-53.

[7]宋春辉.中小学体育教师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剖析及应对建议[J].体育师友2012(4):59-60.

[8]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S].教第12号令,2002-6-25.

猜你喜欢
边缘化教育部门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