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快我国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013-08-15 00:52
产业经济评论 2013年6期
关键词:华大基因集成电路研究院

一、我国研发服务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伴随着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深化、价值链的分解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些研发和设计活动逐步从产业链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兴服务业态,拓展了我国研发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研发服务业发展迅速,研发企业和机构的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

(一)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我国研发服务业中不断涌现出新兴业态,实现了产业化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价值链分解催生了一批提供集成电路设计、测试服务的企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结果,2011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产值达到686.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占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业的比重已提升至13.9%,位居第三。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2这7年期间,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额的年均增速超过20%,大大高于同期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年均增速。2012年,受市场低迷的影响,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达到18.1%。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同质化严重,不过,国内一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近年来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逐步具备了国际竞争力。2011年,我国本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中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的企业有10家,上市公司达到15家。2004年成立的海思半导体已成长为中国本土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11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66.7亿元,排名第二的展讯销售收入是42.88亿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活动进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研发活动的外包比例不断增加,形成了医药研发外包这一新兴的产业。我国医药研发外包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过去的十年里市场规模增长了16倍,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医药研发外包首选地。目前,我国医药研发服务公司(CRO)有上千家,领军企业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美迪西等,2000年,药明康德公司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一个小实验室起步,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2011年的营业收入达到4.07亿美元,盈利8,100万美元。北京中关村有超过百家企业从事医药研发外包,形成了完整的CRO产业链条。

在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的大力推动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设计实现了专业化、产业化发展。2012年,我国有上万家提供工业设计及相关服务的综合类设计公司,具备一定规模的约有1500家,300多家工业企业设立了工业设计中心。

(二)研发服务新模式初见成效

我国长期存在大学与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服务意识不足、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的能力不强、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产学研合作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瓶颈。近年来,我国探索了一系列研发服务新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是成立新型科研机构。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积极探索以学术发展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科研资源配置机制,通过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孕育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科学、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前身是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2008年1月与英美科学家一起启动了“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华大基因研究院走的是一条研、产、学融为一体,以研支撑商业科技服务,以商业科技服务支撑原创性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以研养商,以商促研,良性循环的独特发展之路。华大基因研究院以与国际接轨的研究项目为引领,以任务带学科、带人才、带产业发展;目前,华大基因研究院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数据产出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第一的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业务主要分为科技服务、健康服务以及其他的衍生业务三个类别。截至2012年底,华大基因研究院已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4篇,申请了559项发明专利(其中PCT国际专利142项)和263项软件著作权。华大基因科研与产业化并进,营业收入迅猛增长。2011年,华大基因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0亿元,毛利率约为65%,净利率约为30%。

成立仅三年时间的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集聚了一批超材料行业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建成了具有世界一流研发水平的创新平台。光启研究院平均每周申请25件核心专利。截至2013年4月,光启研究院共申请超材料专利2300多件,占全世界超材料专利的85%以上。光启研究院在开展超材料领域源头创新的同时,迅速实现相关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形成了发展前景广阔的超材料产业。

二是加强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我国已在信息、新材料、生物、冶金、石化、机械和环保等领域建设了13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20家国家工程实验室,构建和完善了高技术服务产业的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支持建立TD-SCDMA/LTE综合试验平台等公共技术研发和测试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此外,广东、上海等省市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加强了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有力支撑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研究院。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研究院,推进技术产业化,地方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已经成为目前产学研合作体系中针对技术需求和供给对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006年,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北京市相关部门联合启动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到2011年底,挂牌实验室已达到109家,开放共享的检测和研发设备共6.2万台(套),累计推动各类产学研项目30,972项,受益企业达到10,961家,成效显著。2011年,开放实验室为中关村企业开展了305个技术攻关服务项目,与中关村企业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59项,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4个,共建企业实验室和技术中心7个。中科院高能所网络安全实验室是网络安全领域首家挂牌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承接了启明星辰、网御神州、中科网威等多家专业网络安全公司的科研合作项目,仅仅是和启明星辰合作的一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专项重大项目“综合业务行为审计系统产业化”就为该企业带来近亿元的产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系统结构研究所与联想集团共建了联想—北航高性能计算应用联合实验室,其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研制出“深腾7000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已安装在中国国家网格主结点并投入实际运行。

(三)部分细分领域呈现集群式发展的态势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研发服务业的部分细分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以北京市为例,研发服务业长期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软件研发、医药研发外包、通信技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汽车设计、服装设计、检测服务等领域集群式发展态势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北京的设计服务业全国领先,拥有设计类公司近两万家,设计从业人员约30万人,两项指标均占全国的约1/3。

二、新形势下加快研发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尽管我国研发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的活力增强,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目前,我国高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逐渐显现,加快研发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建议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政策,大力推动研发服务业发展。

(一)积极推动相关改革,提高研发服务机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研发服务机构是事业单位,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服务意识不足,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建议一是遵循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积极研究探索并推进研发服务领域事业单位转制,增强研发服务机构的创新活力;二是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试点推广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机制,采取灵活的管理体制,服务支撑原创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推动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以能力、贡献、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使科研为应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三是推动探索和建立适应研发服务新兴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各类企业、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发展各类市场化运作的研发服务企业,促进研发服务业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研发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一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补充和调整,扩大研发服务业内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范围;二是根据WTO规则和国际惯例,在增值税转型改革过程中研究制定并实施研发服务产品出口退税制度,完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体系,增强我国研发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在试点基础上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和科技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业务,完善创业服务支撑体系,扶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四是壮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标准、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基础支撑体系,推动检验检测等领域放开市场准入,建设以国家级检测机构为核心、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五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广中关村建设开放实验室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组织创新和资源整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研发服务业集群式发展,提升研发服务企业和机构的创新能力;六是支持高端人才以产业链为纽带,创立产业技术联盟,研究和创制技术标准,探索关键技术快速转化的新机制。分专业领域,探索和形成对不同产业技术联盟提供有效支持的工作措施。

(三)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我国研发服务业的发展

一是发挥好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选人才,充分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管理机构和各类人才服务组织、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提高引才效率。二是分门别类实施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加强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协同与统筹,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对企业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的扶持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引才、用才的主体;四是实行股权奖励、股票期权、科技成果入股等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等人才激励政策,允许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以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和研发技能、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形成鼓励持续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的股权奖励,执行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备案管理。

[1] 丁文武.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N].中国电子报,2012-03-15.

[2]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OL].http://www.miit.gov.cn,2012-04.

[3] 国务院办公厅.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J/OL].http://www.gov.cn,2012-12.

[4] 孙勇.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成产学研结合创新“名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07-23.

[5] 亦云.华大基因“疯狂”跑[J/OL].http://www.biotech.org.cn,2013-02.

[6] 周熙檀.凭开放实验室整合产学研[N].科学时报,2012-7-22.

猜你喜欢
华大基因集成电路研究院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华大基因收入疑云
一种巨胎成型机用过、欠压保护电路
昔日千亿市值半年跌去六成 华大基因“举报门”后又迎解禁潮
华大基因大股东是以“白菜价”减持吗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