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3-08-15 00:45宋红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学报师生目标

宋红波

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组织实施教学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以后从事的也主要是以操作为主的工作,因此,学生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从主观上缺乏对高等数学的重视,也不能认清高等数学对专业课的影响。再加上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等原因,使得学生缺乏自信,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缺乏主动性。为了使高职高专学生真正喜欢上高等数学这门课,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高等数学

数学是一种工具,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同时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作为一门基础课,就决定了数学课是一门预备性、服务性的课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尤为重要。作为老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应该结合他们的专业,讲清楚学好高数对他们日后学习专业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学习专业课的质量和效果。最好能给学生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并且要鼓励学生,只要用心学习就能把高数学好。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高等数学,在心理上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为后来学习高等数学做好准备。

二、要及时确立新的学习目标

中学期间,考大学是学生唯一追求的目标,学生为了这一目标会努力学习,争取金榜题名。那时,他们的学习动力十足。当他们考上大学以后,往往会突然失去努力方向,对学习感到没劲。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情绪低落。还有的同学由于成绩差,失去了自信心与上进心,降低了对学习的要求,认为考试成绩只要及格就行。学生的这些表现,主要原因是没能及时确立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学习目标。

目标会产生强有力的刺激,是促进学生行为活动的直接动力,但不是所有目标都能起到激励作用,所以我们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目标要明确、具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使学生了解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增强信心。目标确立后,还要学会把目标具体化,这样才便于目标的操作和实施。同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层次性,如把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

二是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目标不会使人产生动力;高不可攀的目标也会令人望而却步。目标的确定一定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切勿盲目好高骛远。根据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情况提出难易适当的目标。

三是目标的设置要现实。选择学习目标不能离开学生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如学校的学习条件、学生自身的素质等。如果目标没有可行性,激励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影响到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自信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学生真正对某一课程感兴趣了,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注重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

导入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可以考虑一些和他们专业相关的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勾”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组织学生上讲台讲课

对一些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的章节,老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自学。上课时,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讲台来给其他学生上课。这样就可以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看书,不会不懂的地方他们就会进行沟通交流,或者向老师请教。要想给别人讲课首先自己就得先把课本知识弄懂弄透,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自学能力。在一位同学讲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学习他的学习思路,一边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或者纠正的地方。这样做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全班同学同时在思考一个问题,认识能量是大于单个人的。学生本人看到自己所讲的课取得成功时,也能够产生一种成就感,不但可以增强讲课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大比拼

在学完一章后,老师可以把这一章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几道相关习题,让学生下课完成。到下次上课,随机把学生分成两组,由老师抽题,两组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比赛看哪组做的快,步骤完整,方法简便,解法多样。比赛输的一方给另一方表演节目,把数学课变成数学游戏课。一方面,学生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在知识大比拼过程中,当一名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因为做的好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赞赏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完成同样的任务,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

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如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非常近,教师的每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在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我们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师生互爱

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也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更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达不到师生互爱,就可能出现有些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因而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也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学习效果。

(二)生生互爱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生生互爱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学习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互异的,在学习过程中会相互影响,同时又需要他们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生忙不完,差生没事玩,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相互尊重,每位学生都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就会达到人人都想说,人人都敢说;人人都想做,人人都敢做。达到每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人格平等

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同时学生才能把老师当作朋友,以诚相待。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学习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五、结语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选择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导致本该思维活跃、内容生动的高等数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形式呆板。而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数学教学不应该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理解课本的内容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课本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境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1]蒋岚.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J].教育评论,2006,(3)

[2]王丹华.高师数学教师再学习的动因及方式[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

[3]刘六桂.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对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5)

[4]杨鹏,郑强,黄秀清.数学文化素养与数学教育[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5)

[5]蒋岚.高职数学实验课教学问题的探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6]陈忠维.数学教育评价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7]张冬梅.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大学数学教育比较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8]胡博.高等学校应用多媒体教学利与弊的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雷一鸣,李红艳.独立学院微积分教材改革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10]韦宁.论高职《高等数学》的教材特点及教学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学报师生目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致敬学报40年
麻辣师生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